----

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服務 > 最新服務 > 教育服務

廣東將開設AI課 覆蓋小學至高中各階段

  • 2025-04-11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小學生每學年至少6節AI課

  AI課怎么上

  課時怎么定?

  原則上小學1—4年級≥6課時/學年

  小學5—6年級≥10課時/學年

  初中7—8年級≥1課時/兩周

  高一或高二≥1課時/兩周(在信息科技和通用技術等國家課程實施基礎上)

  教材從哪來?

  鼓勵各地區和學校根據自身特點開發適合的課程資源,包括繪本、普及讀本、通識教程、學習手冊等。

  4月10日,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廣東電視門戶上線儀式在廣州舉行。隨后進行的廣東省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新聞發布會上,正式發布“兩素養1綱要”方案(以下簡稱“2+1”方案),明確中小學校的人工智能教育要求。原則上,小學1—4年級每學年不少于6課時,小學5—6年級每學年不少于10課時,初中7—8年級不少于每兩周1課時,高中階段在信息科技和通用技術等國家課程實施基礎上,在高一或高二不少于每兩周1課時。

120dc8107dc5aa5225a0.jpeg

荔灣一小學,同學們進行沉浸式科技體驗。

  全省中小學生暢享4900多節免費精品課

  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廣東電視門戶上線儀式上,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與廣東省教育廳簽訂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發揮優勢共同推動國家平臺電視大屏資源落地廣東,省屬國家優質課程資源將通過省級平臺直達千家萬戶。隨后,廣東省教育廳與廣東廣電網絡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內容、技術等多方面展開合作。

  據介紹,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廣東電視門戶共有4900多節、共1800小時的精品課程,課程庫涵蓋12學年學科資源體系,由國家級名師聯袂打造,適配人教版、北師大版、統編版教材,課程資源還將定期更新。即日起,廣東省中小學生只需打開廣東廣電網絡電視首頁,進入“教育”專屬入口,即可免費學習使用。據悉,后續省內各大運營商將逐步上線。

  近年來,廣東省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2023年,廣東省制定《廣東省教育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2023—2027)》,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全省中小學(含教學點)學校實現寬帶接入率達100%,超100M寬帶速率達100%;課室多媒體設備配備率超99%。2024年,作為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全域應用試點省,以國家平臺應用為抓手,以集成化、智能化為重點,印發《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行動方案(2024—2027)》,提出全省推進“人工智能+基礎教育”的“總綱”,實施人工智能教育課程建設、師生數智化勝任力提升等系列行動。面向20個區域設立人工智能實驗項目,探索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助教、助學、助評、助管、助研的有效路徑。

  廣東在全國率先構建師生AI素養框架

  今年,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及教育部關于人工智能教育的系列工作部署,廣東省組織高校人工智能教育專家、中小學信息科技骨干教師協同研制了“2+1”方案。即2份素養框架:《廣東省中小學教師人工智能素養框架(試行)》(以下簡稱《教師素養框架》)、《廣東省中小學學生人工智能素養框架(試行)》(以下簡稱《學生素養框架》);“1門課程綱要”:《廣東省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課程綱要》)。

  據悉,這是廣東在全國率先提出中小學師生人工智能素養框架,明確三級指標,進行具體化描述。尤其是《教師素養框架》從意識理念、技術能力、教育應用、專業發展以及社會責任五大維度分別回答了智能時代教師的職業使命、必備能力與責任擔當,為全省中小學教師系統提升人工智能素養提供指引,將解決部分教師存在的“技術恐慌”“工具依賴”問題。《學生素養框架》包括人智觀念、技術實現、智能思維、倫理責任等4個一級維度。兩份素養框架既注重教師素養和學生素養的內在統一性、整體性,又各自側重教和學、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可持續發展。

  發布會上,暨南大學廣東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長劉子韜解讀道,《學生素養框架》的實行是為了落實國家戰略儲備人才的需要,為AI教育規范科學發展提供了依據,避免AI教育淪為“編程課”或“工具操作課”。開展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目標是提升全體學生的人工智能素養,而非單一培養人工智能專業人才。他特別提到,框架雖主要服務于通用素養培養,但其對核心概念(如數據、算法、算力)、關鍵技術(模式識別、深度學習)、實踐能力(如逆向工程設計)的強調,也能為有專業發展潛力和興趣的學生培養提供早期啟蒙,“有潛力的學生除通識課程的學習外,還可通過校本選修課程、社團活動等途徑向專業領域延伸。”

  鼓勵各地區和學校開發AI課程資源

  記者注意到,《課程綱要》明確了人工智能課程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人智觀念、技術實現、智能思維、倫理責任,對人工智能課程的性質、目標、結構、內容與學段要求、學業質量評價標準、課程實施與評價建議、課程管理與保障進行了規范。

  值得關注的是,《課程綱要》在課時安排、資源開發和平臺支持方面都提出明確要求,注重可操作性和靈活性。課時方面,要求原則上小學1—4年級每學年不少于6課時,小學5—6年級每學年不少于10課時,初中7—8年級不少于每兩周1課時。要求統籌信息科技、科學類、綜合實踐活動、勞動等課程和課后服務,一體化實施,防止重復交叉。高中階段在信息科技和通用技術等國家課程實施基礎上,在高一或高二不少于每兩周1課時,深化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的創新。

  資源開發方面,《課程綱要》提出要鼓勵各地區和學校根據自身特點開發適合的課程資源,包括繪本、普及讀本、通識教程、學習手冊等。同時,指導學校創新應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的人工智能教育資源,提供人工智能教育教學案例、人工智能教學工具包、應用平臺等方面的支持,建立優質資源征集和遴選機制,持續豐富和優化迭代課程資源。

  平臺支持方面,《課程綱要》強調多平臺支持教學,鼓勵學校利用國家智慧教育云平臺、人工智能應用平臺、虛擬仿真實驗平臺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例如,鄉鎮學校可以利用國家智能教育云平臺、專遞教學平臺等開展雙師教學,通過互聯網引入優質師資,確保人工智能課程教學的普及和質量。

  另外,《課程綱要》提出要堅持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建議采用成長記錄袋、學習活動記錄表、學習數據、作品評價、量表測量等方法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鼓勵各地探索將人工智能納入學生綜合素養評價。

  此外,廣東還明確加強對人工智能教師職前職后一體化培養,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通過公開招聘、人才引進、轉崗培訓等方式充實人工智能課程的教師隊伍,也鼓勵各地將人工智能課程普及納入財政預算,支持資源開發、教師培訓、硬件設施建設等,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支持,形成多元化的經費籌措機制。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