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匠心 閃耀法國
當地時間9月15日,法國里昂格魯帕馬體育場內歡呼聲不斷,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簡稱“世賽”)正式落下帷幕。在這個世界水平最高的國際職業技能賽事舞臺,中國技能軍團再次收獲滿滿,鮮艷的“中國紅”成為閉幕式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廣州是中國技能軍團的“主心骨”,在本屆世賽中共有13名選手代表國家參加11個項目的比賽,奪得7金1銀1銅2優勝獎,獲金牌數占全省二分之一,占全國近五分之一,位列全國各城市首位,創歷史佳績。
創出佳績 成中國征戰世賽“主心骨”
中國代表團68名“國手”參與了6大類全部59個項目比賽。廣東繼續在比賽中“挑大梁”,參賽項目數量和選手人數均居全國第一。其中廣州市共有13名選手代表國家參加11個項目的比賽,7名選手作為備選選手參與其中,廣州參賽項目占廣東參賽項目的近二分之一,占全國參賽項目數近五分之一,參賽項目數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首位,再次在中國征戰世賽過程中起到“主心骨”作用。
面對激烈的競爭,廣州技能健兒沉著應對,在多個項目取得突破。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學生吳龍輝、教師劉富強,組隊參加本屆世賽新增的機器人系統集成項目,一舉奪金。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教師黃育森和阮康,分別在CAD機械設計項目、制冷與空調兩個項目奪得中國歷史首金。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教師黃波林在精細木工項目上獲得金牌。來自廣州市公用事業技師學院的李華濤與搭檔閆志廣一起,在園藝項目中獲得銅牌。
在傳統優勢項目上,廣州保持優勢,繼續取得佳績:移動應用開發項目實現兩連冠;時裝技術項目、自主移動機器人項目繼續奪得金牌;工業控制項目獲得銀牌;木工項目、網絡系統管理項目獲得優勝獎。
在自主移動機器人項目的對決中,蔣家俊與方燦豪成為配合默契的“技能雙子星”,為中國代表團奪得一塊金牌。“這次賽題出得較晚,導致機器人定型也比較晚,直到賽前一個月才定型,相當于少了一個月與機器人磨合的時間。”方燦豪說,備賽期間兩人不斷加練、調試,才能在賽場上有更好的表現。
廣州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州積極備戰第47屆世賽,建成經人社部確定的18個項目的國家集訓基地,全方位做好選手的集訓備戰、關心支持工作,為國家培養輸送了更多優秀選手。
為國爭光 鼓舞青年學子技能報國
“希望參賽選手在國際賽場上拼搏進取、為國爭光的精神,給各個技能學子帶來榜樣的力量,調動學子們的積極性,燃起對技術精益求精的激情。”移動應用開發項目專家組組長蔡立勛表示,通過世賽這個平臺,能夠激勵更多青年學子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希望學弟學妹們把握改變人生的機會,學技能也能成才,這里有很大的平臺。”蔣家俊坦言,從2018年入讀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學習技能、參加技能競賽,到去年留校、征戰世賽,一路走來自己不僅練就了過硬的技能,待人接物、做事方式也愈發成熟。“通過世賽這個平臺,我們得以與世界各國年輕人一起切磋技藝,提高自己。”
移動應用開發項目選手馬貞鵬也有類似感受:“我不是什么天才,我甚至是一個‘差生’。但是在學習技能的過程中,我通過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如今可以與強手競爭,這給了我很大的自信。”馬貞鵬說,學習技能、參加技能競賽給他打開了認識世界的大門。
參加世賽給廣東、廣州留下寶貴的財富,其中重點體現在推動技能人才培養事業上。從世賽備賽走出的選手,是頂尖的高技能人才代表,這些高技能人才參與到行業企業,甚至省市級實驗室的技術項目研發當中,發揮技能人才的特長和優勢。因為在世賽訓練體系中,更強調選手的創新能力和基于工作情境的工作策略構建,更關注選手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這有助于培養符合未來產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同時,世賽的影響遠不止于參賽選手,借助世賽訓練體系的運作實踐,鍛煉了技工院校的一批專家教練團隊和專業教師隊伍,對技能人才的培養事業影響深遠。隨著世賽成果轉化深入,越來越多技能人才成長為新質生產力的生力軍。從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畢業的鄒陽成為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材料、設計與制造中央實驗室的技術員;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在選拔世賽國手過程中,累計培養梯隊學生500多名,不少學生被華為機器、約克、徐工、先臨三維等頭部企業和獨角獸企業錄用。
守正創新 構建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
征戰世賽14載,廣州共獲14金4銀7銅17優勝獎,成績位列全國各城市首位,為我國連續多年榮登世賽金牌榜和團體總分第一作出不可或缺的貢獻。
縱觀獲獎名單,廣州此次獲獎項目大多屬于先進制造業、新興產業。這正是廣州立足“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發展戰略,聚焦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鏈部署教育鏈、人才鏈的生動體現。截至2024年6月,全市技能人才總量達398.54萬人,高技能人才總量146.57萬人,占技能人才比例36.78%,位居全國前列。
一塊塊金牌、一份份榮譽,展現了廣州對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視。廣州堅持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求“新”,在“產教評”技能生態鏈建設取得率先突破。支持63個首批廣州市產教融合實訓示范基地建設,推動廣州市61家廣東省“產教評”產業技能生態鏈鏈主培育單位發揮引領示范效應,指導16家產業就業培訓基地加快建設,形成多元化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同時,廣州拓寬技能人才培養路徑,讓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更加暢通。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持續開展,全市已備案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達458家,可認定職業(工種)近600個。“新八級工”制度在廣州落地落實,人社部門推動廣州地鐵集團、廣州酒家集團等企業備案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評聘工作,今年上半年新增評聘特級技師11人。
“未來,我們將全面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對標國際技能賽事競賽標準,加快形成接軌世界先進水平、具有廣州特色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為廣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技能人才隊伍支撐。”廣州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廣州將繼續加強頂層設計,出臺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辦法。同時,推動技工教育再上新臺階,鞏固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陣地作用。廣州還將全面建設“產教評”技能生態鏈,在推進產教融合、投入機制、高技能人才培育創新、粵港澳人才交流合作等方面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