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府辦規〔2022〕10號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州市打擊涉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領域違法違規行為辦法(試行)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廣州市打擊涉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領域違法違規行為辦法(試行)》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中遇到問題,請徑向市衛生健康委反映。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7月25日
廣州市打擊涉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領域違法違規行為辦法(試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打擊涉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領域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文件規定,結合廣州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按照分工科學、權責明確、銜接有序、運行順暢的原則,推動多部門聯合執法,建立健全打擊涉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領域違法違規行為長效工作機制,凈化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服務環境,維護正常生育秩序,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權益。
第三條 各有關部門依職責對涉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領域產業鏈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監管,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各有關部門依據職能分工,深化多部門協同聯動、信息通報共享、案件輿情引導與合作、案件會商與移送等機制,嚴格監督執法,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雙向銜接,按照“誰執法誰普法”的原則,加強宣傳引導、法制教育。
第四條 將打擊涉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領域違法違規行為納入平安廣州建設工作。
第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非法采供精(卵)、非醫學需要性別鑒定以及“代孕”(以下稱“三非一代”)等活動。
第六條 衛生健康部門加強對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監管,查處非法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出具虛假出生醫學證明、買賣出生醫學證明等違法違規行為,牽頭組織開展現場查處聯合行動。
發展和改革部門負責將涉及“三非一代”的單位、組織及個人的司法判決、行政處罰等信息納入公共信用管理,依法對社會公示。
教育部門加強對學生的生殖健康教育和普法宣傳,指導市屬高等學校、高中階段學校(含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等開展生理衛生知識宣傳教育,提升全市學生對“三非一代”等活動危害性的認識。
公安機關加強與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協作配合,依法打擊涉及非法行醫、偽造買賣出生醫學證明等違法犯罪行為。
民政部門指導村民委員會、社區居民委員會,動員社區社會組織和廣大村(居)民,形成打擊“三非一代”群防群控的局面。
司法行政部門加強對司法鑒定機構親子鑒定的監管。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加強對物業服務企業的監督和管理,督促其配合相關部門查處“三非一代”。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加強對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等醫療廣告的監管,依法查處違法醫療廣告,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相關藥品、醫療器械經營企業的監督檢查,對衛生健康部門和公安機關查獲的涉案藥品、醫療器械的真偽及合法性進行鑒定、來源進行追溯。
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部門建立和完善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的監督檢查制度,對在責任區內張貼“三非一代”廣告的行為進行經常性的監督檢查,要求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的責任人履行其責任區的市容環境衛生責任。
來穗人員服務管理部門指導、督促加強出租屋和網格日常巡查,發現涉及違法違規應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場所、人員及時通報相關職能部門。
消防救援部門依法對相關場所落實消防安全要求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網信部門加強對網站平臺的監管,依法處置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非法應用等相關不良信息。會同公安等相關部門查處違法違規網站平臺。協助做好網上宣傳和輿論引導,形成良好輿論氛圍。
各區政府壓實工作責任,組織各鎮街做好宣傳引導和加強巡查,發現違法行為,依法查處或及時通報有關職能部門。
第二章 廣告、信息監管
第七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加強對廣告的監督管理,對涉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領域的廣告進行重點監測。
衛生健康部門負責醫療廣告的審查,并對醫療機構進行監督管理,督促醫療機構及時清理院內涂寫、刻畫、張貼的“三非一代”等廣告、信息。
公安機關配合衛生健康部門對非法廣告的信息進行溯源追查。
第八條 發布或變相發布涉及“三非一代”廣告、信息,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醫療廣告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的,由市場監督管理、衛生健康等部門依法查處。
公共場所的管理者或者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前款規定的廣告活動違法不予制止,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等相關規定的,由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依法查處。
第九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以廣告等形式制作、復制、發布、傳播涉及“三非一代”等信息,違反《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的,由公安機關及相關部門依法查處。涉及上級部門職責的,將有關線索及時移送。
第三章 中介和場所監管
第十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提供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服務等中介服務市場主體的注冊登記管理工作,將“代孕”“供卵”等違背公序良俗的詞匯申請列入企業名稱禁限用詞庫,通過廣州市政府信息共享平臺等渠道推送市場主體信息,由有關主管部門定期進行重點監測和抽查。
公安機關配合衛生健康、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加強線索排查和調查,嚴厲打擊中介或涉黑勢力拘禁代孕婦女或以其他強制方式非法剝奪其人身自由的行為。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督促物業服務企業配合市場監督管理、衛生健康和公安等部門查處相關違法違規行為。
來穗人員服務管理部門協助有關部門做好日常巡查和出租房管理整治工作,督促鎮(街)出租屋管理員(網格員)日常巡查中發現出租屋內有涉“三非一代”等可疑線索的,及時報告相關部門處置,配合衛生健康、公安等部門查處相關違法違規行為。
消防救援部門配合市場監督管理、衛生健康和公安等部門對有關場所開展監督檢查,對場所內存在消防隱患的進行查處。
第十一條 物業管理行業協會應當依法加強行業自律管理,規范行業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建立物業服務企業及其從業人員誠信檔案,督促其依法、誠信經營和服務,對涉及“三非一代”等違反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的行為給予通報批評和公開譴責,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第十二條 支持村民委員會、社區居民委員會建立和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鼓勵村(居)民主動發現、報告有關涉“三非一代”等違法違規行為線索。
第十三條 經營者未依法取得證照從事涉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中介服務活動,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等有關規定的,由市場監督管理、衛生健康等部門依法查處。
明知屬于無照經營而為經營者提供經營場所,或者提供運輸、保管、倉儲等條件,違反《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等有關規定的,由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依法查處。
第十四條 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介紹、組織實施非醫學需要的胚胎、胎兒性別鑒定或者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違反《禁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的規定》《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等有關規定的,由衛生健康等部門依法查處。
第四章 藥品和醫療器械監管
第十五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加強對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相關藥品和醫療器械的監督管理,加強對藥品和醫療器械經營、使用環節的抽查檢驗,依法查處藥品和醫療器械違法行為。
衛生健康部門加強對醫療機構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相關藥品和醫療器械使用行為的監督檢查。
衛生健康、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該按照各自職責,制定胎兒性別鑒定、人工終止妊娠以及相關藥品和醫療器械等管理制度。
第十六條 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等有關規定,用于非法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藥品、醫療器械,由衛生健康部門依法予以沒收,并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和公安機關通報。
醫療器械經營企業、使用單位未依照規定建立并執行醫療器械進貨查驗記錄制度,違反《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的,由市場監督管理、衛生健康等部門依法查處。
經營、使用無合格證明文件、過期、失效、淘汰的醫療器械,或者使用未依法注冊的醫療器械,違反《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的,由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依法查處。
藥品使用單位使用假藥、劣藥,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等有關規定的,由市場監督管理、衛生健康等部門依法查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五章 非醫療機構監管
第十七條 衛生健康、公安、市場監督管理、住房和城鄉建設、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和消防救援等部門常態化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建立查處“三非一代”的聯動執法調查機制和協作機制,協同實施監督管理。
衛生健康、公安和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建立重大案件會商制度,并根據案情適時增加相關部門進行集體會商,形成有效、及時、精準的查處合力。
第十八條 衛生健康部門負責對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執業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查處,對調查認定屬實的,依法予以行政處罰,發現有涉嫌非法行醫犯罪情形的,及時移送公安機關。
公安機關加強對線索排查和信息情報研判,配合衛生健康、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開展調查,強化現場控制。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協助衛生健康部門對無照經營場所內的藥品、醫療器械進行溯源調查,做好取證等工作。
第十九條 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加強對租賃房屋情況的日常檢查,對房屋租賃進行綜合管理,防范利用租賃房屋從事“三非一代”的違法行為。
第二十條 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執業或偽造、變造、買賣、出租、出借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的,由衛生健康等部門依法查處。
明知屬于無照開辦醫療機構而為經營者提供經營場所,違反《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等有關規定的,由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依法查處。
第二十一條 利用超聲技術和其他技術手段為他人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或者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禁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的規定》等相關規定的,由衛生健康等部門依法查處。
介紹、組織實施非醫學需要的胚胎、胎兒性別鑒定或者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違反《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禁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的規定》等有關規定的,由衛生健康等部門依法查處。
第二十二條 非醫師行醫,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等有關規定的,由衛生健康等部門依法查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醫療機構及人員監管
第二十三條 醫療機構對本機構依法執業承擔主體責任,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
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衛生健康委 中醫藥局關于印發醫療機構依法執業自查管理辦法的通知》(國衛監督發〔2020〕18號),將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服務納入依法執業全面自查、專項自查和日常自查。
第二十四條 衛生健康部門應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督檢查,對開展“三非一代”的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依法予以查處。對出生嬰兒性別比高、孕婦規避實名實人登記核實比率高、B超監測多排卵占比高和相關投訴舉報頻次高的各類醫療機構納入重點監督名單,采取增加檢查頻次、約談等針對性措施加強監管。建立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等信用記錄制度,依法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按照國家規定實施聯合懲戒。
第二十五條 醫學會、醫院協會、醫師協會、護理學會等行業組織應當加強行業自律、監督和職業道德建設,建立行業行為規范要求,對違反衛生法律法規、非法執業、嚴重損害行業形象的會員進行規范約束。鼓勵收集行業組織成員違法違規線索,及時向衛生健康部門反映,維護行業秩序,規范行業發展。
第二十六條 對醫療機構未取得《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批準證書》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違反《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等有關規定的,由衛生健康等部門依法查處。
取得《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批準證書》的醫療機構,違反《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的,由衛生健康等部門依法查處。
第二十七條 醫療機構及人員實施非醫學需要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等有關規定的,由衛生健康等部門依法查處。
醫療機構及人員為代孕婦女偽造、隱匿、篡改或者擅自銷毀病歷,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等有關規定的,由衛生健康等部門依法查處。
醫務人員在執業活動中違規開展診療行為,協助實施非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護士條例》《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等有關規定的,由衛生健康等部門依法查處。
醫師未按照注冊的執業地點、執業類別、執業范圍執業,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等有關規定的,由衛生健康等部門依法查處。嚴重違反醫師職業道德、醫學倫理規范,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移交省衛生健康部門處理。
第二十八條 醫療機構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除依法予以行政處罰外,由衛生健康部門依法給予不良執業行為記分處理。
醫務人員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七條的,除依法予以行政處罰外,由所在醫療機構依照原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印發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的通知》(衛辦發〔2012〕45號)的規定予以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七章 出生醫學證明監管
第二十九條 醫療機構在孕產婦入院、產科產房、出生醫學證明簽發等環節嚴格執行“人證合一”的實名實人登記核實制度,堅決杜絕孕產婦、嬰兒父親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和使用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等違法行為。加強急產入院管理,發現疑似“代孕”情形的,應當及時向衛生健康部門和公安機關報告。
醫療機構加強出生醫學證明簽發管理工作,嚴格按照國家、省、市相關文件要求,規范簽發出生醫學證明。
第三十條 衛生健康部門加強出生醫學證明管理,依法查處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出生醫學證明等違法違規行為。
公安機關嚴厲打擊偽造、變造、買賣出生醫學證明等違法犯罪行為。建立戶籍出生登記人口倒查機制,發現違法犯罪活動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公安、民政等相關部門加強兒童收養制度落實與監管,嚴厲打擊以收養為名實施“代孕”。
司法行政部門加強對司法鑒定機構開展親子鑒定活動的監管。
第三十一條 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未落實入院孕產婦身份核對制度,違反《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等有關規定的,由衛生健康等部門依法查處。
未經醫師(士)、助產人員親自接產,醫療機構未按照國家、省、市出生醫學證明管理相關文件要求出具出生醫學證明,違反《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的,由衛生健康等部門依法查處。
醫師泄露出生醫學證明簽發檔案信息,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等有關規定的,由衛生健康等部門依法查處。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出生醫學證明的個人、機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辦理入院和出生醫學證明,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等有關規定的,由公安機關及相關部門依法查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八章 附 則
第三十二條 鼓勵單位和個人舉報違反本辦法的行為。舉報非法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經查證屬實的給予獎勵,經費納入市衛生健康委部門預算。
第三十三條 本辦法自2022年8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3年。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秘書處 2022年7月28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