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府〔2018〕14號
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我市人口調控和服務管理工作的意見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促進全市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現就加強我市人口調控和服務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工作目標
加強我市人口宏觀調控和遷入戶管理,實現人口規模適度、分布合理、結構優化、質量提升。完善戶籍遷入管理,構建以引進人才入戶為主、積分制入戶和政策性入戶為補充的遷入戶政策體系。穩步推進來穗人員市民化,建立以居住證為載體、以積分制為辦法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根據人口總量和結構變動,調整基本公共服務資源供給。加強人口工作的統籌協調,理順人口調控的職責分工,形成科學合理的人口調控管理體制和機制。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完善人口工作的保障和評估機制。
二、指導原則
堅持人口政策與城市發展戰略和產業發展政策相結合,推動人口發展與城市功能提升和產業轉型升級相互適應、相互促進。堅持人口總量、結構、分布的宏觀調控與戶籍制度改革、來穗人員服務管理等工作相結合,提高人口工作的前瞻性、權威性和主動性。堅持人口調控管理政策穩定性和創新性相結合,注重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適時性。堅持“放、管、服”統籌推進,確保政策統一、權責相稱、執行有效。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人口宏觀調控。
1.強化規劃對人口發展的引導作用。研究制定廣州市人口發展中長期規劃,明確未來較長時期內我市人口總量、結構、素質、分布等方面的發展目標和實現路徑。加強人口發展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建立專業部門間的溝通協調機制,統籌人口容量和資源配置。結合各區功能定位進行人口布局分類指引,加快外圍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引導中心城區人口向外圍城區疏解,形成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人口空間格局。
2.強化產業發展對人口發展的帶動作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走在全國前列,堅持產業高端化、集群化、智能化、低碳化、國際化發展方向,推動人力資源創新發展。圍繞城市功能布局規劃,優化產業布局,帶動人口合理分布。研究建立企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推動勞動密集型和資源消耗型企業有序轉移,帶動就業人口同步轉移。
3.強化區域合作分流人口的作用。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探索建立大灣區城市群人口調控協調機制。根據規劃重點領域的區域分工、空間戰略和產業政策,引導人口在大灣區城市群內的便捷有序流動和合理優化布局。
4.強化交通對人口發展的疏導作用。完善城市綜合交通網絡,優化交通管理和出行方式。加強中心城區關鍵節點城市道路設施建設,打通中心城區與外圍城區的交通瓶頸。推進新一輪地鐵線網規劃建設,實現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全市聯通、市中心與外圍主要城區快速互達,有效疏解中心城區人口,并與珠三角城際線網銜接。推動城際軌道交通線與城市地鐵、有軌電車、快速路無縫銜接,構筑以廣州為核心的珠三角1小時生活圈。
5.強化信息技術在人口服務管理中的作用。加強人口信息采集。完善居住證管理,擴展居住證使用功能。建設常住人口個人信息檔案和人口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完善全市人口信息平臺,破除信息孤島,形成統一、動態、共享的全口徑人口數據信息庫。
(二)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
6.完善戶籍遷入管理政策。修改完善現行常住人口調控管理制度,落實《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穗府〔2016〕3號)、《廣州市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實施方案》。修訂并實施《廣州市戶籍遷入管理規定》,整合我市入戶政策,合理調整人口準入條件,優化我市戶籍人口年齡結構,提升人口質量,實現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修訂并實施《廣州市引進人才入戶管理辦法》,努力提高戶籍人口素質,大力吸引高層次人才和我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緊缺的經營管理、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以及各類創新發展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修訂并實施《廣州市積分制入戶管理辦法》,科學設置積分制入戶指標體系,有序推進在我市長期穩定就業和居住的各類來穗人員入戶廣州,增強來穗人員對我市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促進來穗人員積極參與城市經濟社會建設,共享發展成果。修訂并實施《廣州市政策性入戶管理辦法》,實行以人為本的戶籍遷入政策,解決好各類落實政策人員入戶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7.提升戶籍管理水平。完善集體戶口管理,發揮好各區公共集體戶口作用,解決我市戶籍管理工作中的入戶地址“兜底”問題。規范戶口市內遷移政策,以實際居住、工作地登記入戶為原則,對具有合法理由的、符合戶籍政策規定的本市戶籍人員,允許在市內自由遷移。加強入戶管理信息化建設。合理簡化戶籍登記、遷移手續,規范審批行為。
8.完善與戶籍“一元化”相適應的社會服務管理制度。在全市范圍內取消農業、非農業性質劃分,統一登記為廣州市居民戶口,實現戶籍“一元化”登記管理。加快建立與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相適應的教育、衛生計生、就業、住房、民政、社會保障、土地及人口統計規劃等制度,實現戶籍制度改革各項工作緊密結合,整體推進。
(三)提升來穗人員公共服務和管理水平。
9.完善來穗人員公共服務政策。建立以居住證為載體、以積分制為辦法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根據居住證持有人連續居住年限、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居所、文化程度、繳納社保、依法納稅、技術能力、社會服務等情況進行積分,階梯式享有勞動就業、公共教育、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社會救助及社會福利、文化體育等基本公共服務。
10.完善來穗人員管理政策。加強和完善來穗人員的動態、分類和屬地化管理。加強來穗人員精神文明建設,引導來穗人員參與城市治理。開展來穗人員融合行動計劃,推進來穗務工人員融入企業、子女融入學校、家庭融入社區、群體融入社會。加強來穗外國人管理。
四、健全我市人口工作體系
(一)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
建立市人口調控和服務管理協調工作機制,加大人口管理工作協調力度,加強各有關部門的工作統籌。
(二)理順管理職能和分工。
按照人口屬地化管理和“統一規劃計劃、統一準入條件、統一管理辦法、分級分部門負責”的原則,進一步理順人口管理體制,形成管理合力。
(三)發揮社會組織和基層單位的作用。
充分發揮用人單位、社會組織、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人口宏觀調控和人才引進工作中的作用,充實街道(鎮)、社區等基層單位在人口服務管理方面的職能,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共同做好人口調控和服務管理工作。
五、建立促進人口發展的長效工作機制
(一)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
深入研究人口發展戰略,準確把握人口發展趨勢,強化人口調控和服務管理政策儲備,為相關管理決策提供支撐。
(二)建立財政保障機制。
根據人口戰略研究、人口信息化建設、戶籍制度改革、區域人口布局調節、來穗人員服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將所需經費納入部門預算,全市各級財政予以保障。
(三)建立人口工作評估機制。
全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人口調控管理作為社會管理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嚴格執行相關的管理和服務政策。建立完善全市人口發展第三方評估機制,及時對人口調控管理政策進行修訂完善。
廣州市人民政府
2018年12月29日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秘書處 2019年1月9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