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指示精神,自覺踐行科學發展觀,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全力構建和諧社會,全市經濟實現較快增長。
經省統計局審核批準,前三季度我市實現生產總值4272.30億元,同比增長14.2%,比上年同期增幅加快2.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07.20億元、1700.35億元、2464.75億元,增速分別為5.7%、15.2%和13.9%。三次產業對全市經濟的貢獻率分別為1.04%、42.40%和56.56%。我市經濟總體運行情況良好,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質量同步提高的良好勢頭。
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從生產角度看,農業生產穩步推進,工業生產持續較快增長;第三產業加快發展,在全市經濟中的比重明顯提高
(一)農業生產穩步增長
今年以來,我市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各項支農政策,加大農田標準化建設力度,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農業生產穩步推進。1-3季度,全市實現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總產值181.3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3%。其中,農業(種植業)總產值93.35億元,同比增長5.4%;魚塘標準化整治顯效,漁業生產增長迅速,實現總產值30.33億元,增長6.3%;畜牧業生產形勢穩定,實現總產值37.58億元,增長2.6%;隨著我市財政對農業投入的不斷增多和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農業服務業發展迅猛,1-3季度,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5.56億元,同比增長11.1%。我市優勢產業花卉生產快速發展,預計全年花卉面積16.13萬畝,同比增長1萬多畝,花卉產值達18億元以上,同比增長10.2%。三季度末全市蔬菜播種面積為212.32萬畝,同比下降3.0%。受二季度連場暴雨和洪澇的影響,蔬菜產量同比減少7.9%。
(二)工業生產較快增長
今年以來,我市工業生產較快增長,依然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1-3季度,全市工業實現增加值1558.56億元,同比增長16.3%,比上年同期增速加快2.1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1.32%,拉動全市經濟增長5.8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5094.41億元,同比增長17.3%。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447.93億元,同比增長16.5%。全市規模以上三大支柱產業合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159.92億元,同比增長17.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從各種
經濟類型企業的增長情況來看,規模以上股份制、三資、國有企業均有增長,分別增長19.7%、17.3%和14.0%。
汽車制造業快速發展。1-3季度,全市汽車制造業完成總產值791.91億元,增長25.9%,明顯高于電子產品制造業12.6%、石油化工制造業12.7%的增速;實現新增產值170.19億元,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3.7個百分點。汽車制造業快速發展帶動了我市汽車零部件制造業高速增長。1-3季度,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13.89億元,同比增長75.5%。
民營工業企業亮點突出。在加速發展民營經濟的良好政策環境下,我市民營企業規模快速擴張。1-3季度,全市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62.61億元,同比增長23.4%,高出全市平均水平6.1個百分點,分別高于三資企業、國有企業增速6.1個和9.4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已是我市工業快速增長的重要動力。
(三)第三產業增長加快,在全市經濟中的比重明顯提高
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的有力拉動下,1-3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3.9%,分別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增幅提高0.2個和2.6個百分點。在全市經濟中的比重為57.69%,比上年同期提高3.3個百分點。
交通運輸郵電業穩步發展。1-3季度,我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7.03%,拉動全市經濟增長2.45個百分點,居第三產業之首。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2.40億噸,同比增長28.4%。全市旅客、貨物周轉量分別為829.25億人千米和2028.50億噸千米,增長11.8%和1.3%。白云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機場貨郵吞吐量分別為1939.34萬人次和60.71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2.1%和11.1%。郵電業務收入186.21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電信業務收入176.22億元,增長8.4%。
金融機構存貸款持續增長。9月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為12442.70億元,比年初增長12.2%。其中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為5473.47億元,增長8.9%。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為7620.11億元,比年初增長11.6%;其中,中長期人民幣貸款4543.79億元,比年初增長13.5%。金融機構外幣存款余額為82.40億美元,比年初增長6.2%;外幣貸款余額為93.33億美元,增長9.9%。
房地產業發展勢頭良好。1-3季度,全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36.69億元,同比增長17.3%。市區房屋交易面積為1563.9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5%;其中商品房交易面積885.15萬平方米,增長10.8%。市區房屋交易金額為814.44億元,同比增長29.5%;其中商品房交易金額589.82億元,增長37.7%。商品房市場交易活躍。
二、從需求角度看,固定資產投資合理增長,結構不斷優化;消費品市場保持暢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加快增長;外貿進出口基本平衡,出口結構繼續優化
1-3季度,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14.98億元,同比增長15.5%。從三大類投資來看,更新改造投資保持較高的增長,共完成投資147.52億元,增長76.8%,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由上年的9.56%提高到14.53%;基本建設完成投資525.40億元,增長13.1%,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由上年的53.25%回落到51.76%;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336.69億元,增長17.3%,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略有上升,由上年的32.20%上升到33.17%。從固定資產投資投向的產業看,1-3季度,全市第一、二、三產業完成投資分別為0.69億元、275.83億元和738.4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倍、38.6%和8.7%。其中第二產業完成投資占全市投資總額的27.2%。在第二產業投資中,工業完成投資272.70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6.87%,比上年同期提高4.94個百分點。在工業投資中,汽車制造業、石油化工業和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較快,分別完成投資87.15億元、59.48億元和32.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倍、1.2倍和48.8%。大型建設項目進展順利,1-8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超億元的項目(未包房地產開發)有106個,完成投資達409.5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1%和23.7%,其中完成投資額超10億元的項目有:南方航空公司的飛機租賃項目、廣州豐田汽車有限公司的整車生產項目、聯眾(廣州)不銹鋼有限公司的廠區建設項目、廣州市地下鐵道總公司的三、四、五號線工程等10個項目,這些項目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起著支撐的作用。
1-3季度,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00.30億元,同比增長14.5%,分別比上半年和上年同期增速快0.1個和1.6個百分點。隨著居民收入的增長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居民外出旅游、餐飲的次數也不斷增多,餐飲服務業發展加快。1-3季度,餐飲業零售額實現17.6%的快速增長,分別比上半年和上年同期增速提高1.1個和3.7個百分點。消費需求的快速提高為拉動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保障。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八成多的批發零售業零售額1346.36億元,同比增長14.0%。全市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6116.03億元,同比增長12.6%。9月4日,2006廣州博覽會圓滿落幕。據統計,進館開展經貿合作洽談、參觀采購的中外客人近40萬人次,簽署貿易協議4860萬元,貿易意向3780萬元。在2006年廣博會貿易與經濟合作項目簽約儀式上簽約的經貿合作項目共30項,總金額53.56億元,包括外資1.15億美元。汽車銷售明顯升溫。1-3季度,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汽車類零售額160.7億元,同比增長18.1%。汽車類零售額占全市限額以上貿易企業零售額比重由2005年的25.8%上升到27.8%。與汽車消費相關的石油及制品類仍保持較快增長。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為76.62億元,同比增長15.6%。汽車類和石油制品類這兩類商品合計拉動零售額增長2.5個百分點。
出口保持快速增長,進出口額呈高出低進態勢,貿易差額繼續保持順差。1-3季度,全市完成海關進出口總額464.9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1%。其中,出口235.80億美元,同比增長23.3%;進口229.17億美元,同比增長15.0%。貿易差額繼續保持順差,達6.63億美元,比上半年擴大2.15億美元。對主要市場出口規模不斷擴大,對香港、美國、歐盟、日本的出口分別增長20.2%、18.6%、18.6%和12.5%。出口結構不斷優化,1-3季度分別完成機電產品和高技術產品出口118.91億美元和44.37億美元,分別增長27.0%和16.9%。
三、從經濟運行質量來看,工業企業效益不斷提高,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居民收入穩步提高,市場價格穩中有升
工業經濟效益總體水平提高。今年以來,全市工業企業對外積極開拓市場,對內加強管理,努力消除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成本上升等對擴大利潤不利的因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保持良好水平。1-8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91.54,比上年同期提高10.2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0點;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94.9,比上年同期提高21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64.8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8%。從各季度景氣指數來看,廣州第二、三季度企業景氣指數均在高度景氣區間,分別為143.2和141.9。
稅收、財政收入較快增長。1-3季度,全市實現稅收1144.87億元,同比增長17.8%;其中,占稅收總額約七成的國稅增長19.0%,地稅增長15.0%。全市一般預算財政收入310.67億元,同比增長14.0%,增幅比上半年加快2.6個百分點;一般預算財政支出296.39億元,同比增長8.6%,增幅比上半年加快1.2個百分點。
就業形勢基本穩定。9月末,我市城鎮從業人員總量為352.95萬人(包括城鎮單位和城鎮私營、個體從業人員),比上年末增加20.15萬人。據廣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資料顯示,9月末,我市城鎮登記失業率2.23%(含“城中村”改制人員);城鎮實有登記失業人員6.18萬人,比上年同期減少0.41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率為62.18%。
居民收入穩步提高。1-3季度,全市職工工資總額為528.5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8%,增幅比上半年快1.3個百分點;全市職工平均工資為26261元,增長7.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121元,增長9.0%,但增幅比上半年慢1.2個百分點。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1732元,增長6.8%。從1-8月的情況看,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556元,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僅低于深圳(15260元)、上海(13979元),居第三位。收入的增加直接帶動了消費升級,居民家庭汽車擁有量快速提高。至9月底,我市居民家庭汽車擁有量為每百戶9.7臺,比上年末增加3.4臺。1-3季度,農村居民人均貨幣純收入5736元,同比增長4.3%。
市場價格穩中有升。1-3季度,我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同期上升2.3%,比上半年漲幅略高0.1個百分點,其中消費品升1.9%,服務項目升3.5%。從構成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的八大類商品(服務)看,除衣著類下降0.5%、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升3.1%、居住類升5.8%外,其余五類價格的升幅在1%-2%之間。由于近年國內和國際食糖產量下降,供應短缺,我市食糖價格快速走高。1-3季度,我市食糖價格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45.2%。受去年國產水果產量增幅回落,庫存減少,而消費需求又不斷增加的影響,我市鮮果價格持續上揚,同比上升12.0%。在八大類中升幅最大的類別居住類中,由于今年政府加大對資源性產品價格的改革力度,相關產品價格上漲較快。1-3季度價格升幅較大的主要有:居民生活用水價格升27.5%,液化石油氣價格升21.0%,分別影響價格總水平上升0.42個和0.4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