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數據發布 > 統計分析

2009年廣州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萬元大關

  • 聽全文
  • 2010-03-29
  • 來源:市統計局
  • 分享到
  • -

  2009年,廣州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任務,加大“三農”投入,進一步實施強農惠農政策,在各級政府和廣大農民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抵御了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多渠道促進農村居民收入保持穩步增長。據全市農村居民收入抽樣調查初步統計,2009年我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1067元,比上年增加1239元,同比增長12.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673元,比上年增加1231元,同比增長13.0%;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742元,比上年增加905元,同比增長13.2%。

  一、廣州市農村居民收入變化的主要特點

  (一)工資性收入平穩增長

  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我市各級政府著力在重民生、保增長方面下功夫,加強了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培訓,拓寬了就業渠道,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保持平穩增長。2009年我市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為6773元,比上年增加533元,同比增長8.5%,拉動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4個百分點。人均工資性收入占總純收入的比重達到61.2%。工資性收入成為我市農村居民家庭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在工資性收入中,在本地企業打工得到的人均收入為4627元,比上年增加923元,同比增長24.9%;在非企業組織中勞動得到的人均收入為1073元,比上年略有減少。

  (二)家庭經營收入減少

  2009年我市農村居民人均家庭經營純收入1874元,同比減少11.2%,其中,人均家庭經營農業純收入1195元,同比減少12.3%,人均家庭經營非農產業純收入679元,同比減少9.2%。家庭經營純收入減少的主要原因:一是農產品價格下降、銷售收益減少導致第一產業家庭經營收入減少;二是家庭經營費用居高不下,化肥、農藥、種子等農用物資價格持續上漲;三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非農產業家庭經營困難增大導致收入減少。

  (三)財產性收入大幅提高

  2009年,我市農村居民人均財產性純收入1812元,比上年增加737元,同比增長68.6%。人均財產性純收入占全部純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10.9%上升到2009年的16.4%。財產性收入主要由集體分配股息和紅利、租金、土地征用補償收入三項構成。其中集體分配股息和紅利825元,比上年增加465元;租金收入587元,比上年增加48元;土地征用補償收入213元,比上年增加170元。

  (四)轉移性收入快速增長

  2009年我市繼續強化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加大“三農”投入,提高了離退休金、養老金標準,各級財政提高了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和能繁殖母豬補貼等各項補貼。2009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轉移性收入608元,同比增長50.8%,其中人均離退休金、養老金為253元,人均家庭非常住人口寄回和帶回為109元,人均糧食直接補貼為7元,同比分別增長98.4%、1.3倍和34.4%。

  (五)農村居民高、低收入差距逐步縮少

  近年來,我市加大了對北部山區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抓緊推進低收入戶增收幫扶政策,低收入農村居民收入增速明顯加快。按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五等份分組,2009年我市農村居民家庭的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中等收入戶、中上收入戶和高收入戶的人均純收入分別為5133元、7982元、10601元、13336元和19963元,比上年分別增加626元、1037元、1617元、1533元和1243元,同比分別增長13.9%、14.9%、18.0%、13.0%和6.6%。數據顯示,低收入戶人均工資性收入增速明顯高于高收入戶,高、低收入戶的收入差距在縮小,高低收入戶收入之比由2008年的4.15:1降至2009年的3.89:1。

  二、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的主要特點

  隨著我市農村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居民家庭消費支出的穩步提升,農村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優化,消費層次逐步走高,已由過去的溫飽型逐步向享受型發展。

  (一)農村居民生活消費結構不斷優化

  農村居民飲食結構不斷優化。據測算,2009年我市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為43.9%,已連續16年保持低于50%的水平。2009年我市農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3402元,比上年增加156元,同比增長4.8%。食品消費支出增加主要是由于飲食結構的優化和飲食消費質量的提高所致。2009年我市人均消費豬肉、家禽、奶和奶制品分別為23公斤、18公斤、3公斤,同比分別增長10.9%、4.4%、42.3%。

  除飲食支出外的七項消費支出均有不同程度增長。2009年農村居民人均衣著消費支出為350元,同比增長23.8%;人均居住消費支出為968元,同比增長16.9%;人均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為406元,同比增長16.0%;人均交通通訊消費支出為1141元,同比增長19.2 %;人均文化教育娛樂消費支出為888元,同比增長26.2%;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為414元,同比增長32.0%;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務消費支出為173元,同比增長11.0%。

  農村居民在滿足了基本的食品消費需求的條件下,更加注重文化教育娛樂消費支出及交通和通訊消費支出。2009年我市農村居民食品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比上年下降3.5個百分點,文化教育娛樂消費支出及交通和通訊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分別提高1.2和0.7個百分點。

  (二)農村居民居住環境不斷改善

  隨著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居民居住環境不斷改善。2009年我市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40.5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6平方米,增長4.8%。樓房面積占住房面積95.4%;鋼筋混凝土結構面積占住房面積94.5%。

  (三)農村居民家庭擁有耐用消費品日益增多

  隨著收入的不斷增加,我市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中檔耐用品及高檔消費品不斷進入百姓家庭,各種耐用消費品也從“日用型”、“實用型”向“享受型”、“高檔型”方面轉變。2009年,每百戶農村居民家庭擁有洗衣機85臺、電冰箱87臺、空調機105臺、移動電話243部、摩托車118輛,生活用汽車7.7輛,彩色電視機131臺、照相機30架、家用電腦58臺,接入互聯網家用電腦39臺。每百戶農村居民家庭擁有耐用消費品數量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三、農村勞動力就業和外出務工的主要特點

  2009年我市農村勞動力就業的特點:

  (一)農村勞動力就業主要從事第三產業,與上年相比從事第三產業的比例提高了5.3個百分點。2009年農村勞動力第一產業從業人員占總從業人員的比例為29.3%,第二產業從業人員占總從業人員的比例為17.2%,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總從業人員的比例為53.5%。而2008年,農村勞動力第一產業從業人員占總從業人員的比例為32.7%,第二產業從業人員占總從業人員的比例為19.1%,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總從業人員的比例為48.2%。

  (二)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有待提高。抽樣調查顯示:初中文化程度農村勞動力占總勞動力的比例為49.4%,高中文化程度農村勞動力占總勞動力的比例為16.9%,中專文化程度農村勞動力占總勞動力的比例為9.5%,大專以上文化程度農村勞動力占總勞動力的比例為10.2%。2009年從事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的占84.6%,與上年持平。

  (三)農村勞動力就業主要分布在本鄉鎮內。本鎮街內就業的勞動力占總就業勞動力的比例為90.8%,本區縣內就業的勞動力占總就業勞動力的比例為95.1%,省外打工勞動力僅占總就業勞動力的0.4%。

  2009年我市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的特點:

  (一)外出務工勞動力月均收入大幅增長。2009年外出務工勞動力人均每月收入為1884元,同比增長9.9%。

  (二)外出務工主要從事第三產業。第二產業從業人員占全部外出從業人員的29.0%,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全部外出從業人員的70.5%。

  (三)受過專業培訓的外出就業勞動力占總就業勞動力的比例有待提高。抽樣調查顯示:受過專業培訓的人數占外出就業勞動力總人數的45.9%。

  (四)外出務工生活消費支出占外出務工收入的比重偏高。2009年在外務工勞動力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486元,與上年持平。人均外出務工生活消費支出占人均外出務工收入的比重為43.9%,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

  (五)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已基本覆蓋外出務工人員。抽樣調查顯示,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人數占總外出務工人數的比例為91.3%。

  (六)抽樣調查顯示外出務工人員沒有出現被拖欠工資的情況。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