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是很不尋常、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嚴峻形勢,廣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建立全省“首善之區”的戰略目標,團結依靠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奮力拼搏,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國民經濟呈現出平穩較快增長、產業結構優化、市場價格回穩、消費需求暢旺、民生逐步改善的發展態勢。
1.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初步核算,2008年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突破8000億元,達8215.82億元,比上年增長12.3%。經濟總量在全國主要城市中位居第三。其中,一、二、三次產業分別完成增加值167.72億元、3198.96億元和4849.14億元,分別增長1.8%、10.9%和13.6%。綜合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2008年,廣州市人均GDP為81233元(按常住人口平均數計算,折11696美元),提前兩年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到2010年全市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0.0%。
2. 第三產業成為全市經濟增長的主動力。2008年廣州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2.11?U39.48?U58.41調整為2.04?U38.94?U59.02。第三產業的比重上升0.61個百分點。一、二、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3%、35.1%和64.6%,第二、三產業分別拉動全市經濟增長4.4個、和7.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成為拉動我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3.經濟運行質量遇挑戰。一是財稅收入增幅回落。2008年,廣州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為621.96億元,同比增長18.7%,增速比上年回落3.9個百分點。國稅、地稅實現稅收2207.66億元,增長17.7%,增速同比回落4.2個百分點。 二是工業企業經濟效益下滑。2008年,廣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549.2億元,同比下降23.0%。企業虧損面為25.92%,同比增加8.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虧損額為131.57億元,同比增長1.5倍,其中虧損額居前五位的行業分別是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造紙及紙制品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
4.節能減排取得進展。2008年,廣州市進一步增強節約資源意識,認真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和考核制度,突出抓好重點耗能企業節能減排工作。大力推行綠色制造和清潔生產,著力發展循環經濟。培育環保產業,開發新能源,推廣應用節能技術和產品。鼓勵企業加快節能降耗技術改造。預計全市萬元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35%。
5.消費價格漲幅明顯收窄。2008年從單月價格漲幅看,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月度漲幅不斷收窄,由2月份的峰值8.6%逐步回落到12月份的1.4%。全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5.9%,漲幅比上半年回落1.4個百分點,其中消費品價格上漲7.7%,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7%。食品類價格漲幅回落是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回落的主要因素。食品類價格上漲15.4%,漲幅比上半年回落3.4個百分點,其中肉禽類及制品價格漲幅回落13.0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9.9%,漲幅比上半年回落3.0個百分點。
6.生產價格漲幅沖高回落。我市生產價格漲幅前三季度逐季擴大,第四季度高位回落。2008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和全年我市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分別上漲3.6%、3.8%、4.6%和3.7%。全年生產資料出廠價格上漲5.4%。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和全年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分別上漲8.9%、10.0%、11.1%和9.4%。全年燃料動力類購進價格上漲19.7%,黑色金屬材料購進價格上漲16.4%,鋼材購進價格上漲13.1%。
7.農業生產基本穩定。2008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290.19億元,比上年增長3.0%。其中農業(種植業)產值145.12億元、林業產值2.44億元、畜牧業產值64.97億元、漁業產值49.54億元和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8.13億元,分別下降2.3%、增長27.0%、11.5%、2.6%和14.2%。
8.工業生產平穩增長。一是總量增長速度快。2008年,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12639.05億元,增長13.1%;實現工業增加值2956.57億元,增長11.7%,工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4.8%,拉動全市經濟增長4.3個百分點。二是輕工業發展快于重工業。全市輕工業增速快于重工業2.4個百分點。三是三大支柱產業兩快一慢。三大支柱產業完成產值4508.91億元,同比增長12.7%,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5.0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制造業、電子產品制造業、石油化工制造業分別增長8.1%、17.7%和15.2%。四是高新技術和民營工業較快發展。全市工業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3981.30億元,實現民營工業總產值2472.0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8%和15.2%,增速分別高于全市工業增速5.7個和2.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1.5%,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
9.消費市場持續暢旺。2008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40.13億元,同比增長21.0%,增速比上年加快2.1個百分點;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624.52億元,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515.61億元,分別增長20.5%和23.8%。在全市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企業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較快的有石油及制品類、電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類、金銀珠寶類、書報雜志類和中西藥品類等,同比分別增長63.8%、32.7%、31.0%、28.5%和23.3%。全市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為13427.63億元,增長22.1%。
10.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2008年,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04.56億元,同比增長12.9%。其中,基本建設投資較快增長,完成投資985.16億元,增長23.1%;更新改造完成投資348.87億元,增長0.3%;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762.43億元,增長8.3%。投資繼續向第三產業傾斜,第三產業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比上年提高0.27個百分點。
11.對外貿易穩中趨緩。2008年,我市實現商品進出口總額819.52億美元,同比增長11.5%,增速比上年回落3.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429.64億美元,增長13.4%,增幅回落3.7個百分點;進口389.88億美元,增長9.5%,增幅回落3.9個百分點。貿易順差為39.76億美元。一般貿易出口增勢強勁。一般貿易出口191.6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3%,加工貿易出口222.33億美元,同比增長9.9%。一般貿易出口增幅高于加工貿易出口3.4個百分點。對香港、歐盟和美國出口分別增長8.9%、14.2%和2.3%。機電產品出口增長17.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7.2%。船舶,家具及其零件出口較快增長,分別增長1.1倍和34.0%。
12.利用外資速度明顯放緩。2008年,全市實際使用外資37.74億美元,同比增長10.6%,比上年增速回落1.1個百分點。合同利用外資金額同比下降15.5%;其中外商直接投資合同外資金額下降15.9%。從外商直接投資投向的行業看,建筑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投資增速迅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6倍、2.3倍和1.4倍。制造業增長25.6%,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下降99.5%。從外資來源看,外商直接投資總量居前三位的是香港15.48億美元,英屬維爾京群島11.02億美元,日本3.26億美元。來自新加坡和美國的實際投資分別為0.93億美元和0.65億美元,分別增長71.9%和87.0%。
13.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17元,比上年增長12.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828元,比上年增長14.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3%。2008年末,我市城鎮單位從業人員224.8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9萬人,增長0.5%。
14.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2008年,我市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均取得佳績。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建設加快推進,首批25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創建學校通過省的終期督導驗收,教育整體實力邁上新臺階。精神文明建設成效明顯,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不斷深化,我市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首批“全國未成年人思想建設工作先進城市”。文化事業不斷進步,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羊城國際粵劇節、廣州民俗文化節等成為我市文化品牌。新合浦歷史文化保護項目獲得“世界大都市獎”第二名,成為我國內地首個獲此殊榮的項目。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工作取得成效,我市成為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范城市”。加快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社區藥品統一配送和醫療機構藥品網上限價競價陽光采購工作穩步推進,群眾看病貴問題有效緩解。體育強市建設扎實推進,群眾體育活動日益普及。我市運動員在北京奧運會勇奪首金并創歷史最好成績,成功舉辦世乒賽等52項國際和全國體育大賽。“信息廣州”建設取得新進展,我市被批準為國家首批移動電子商務試點示范城市,市政府網站績效在全國同類城市評估中名列前茅。
上述情況表明,2008年我市國民經濟總體形勢是好的,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積極工作的結果,也是經濟增長內在要求。但經濟運行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外部需求減弱,出口企業訂單減少,我市以出口為主的企業生產、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展望2009年,國際經濟環境依然嚴峻和復雜,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正進一步加深,我市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但廣州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快速發展,積累了較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較豐富的改革發展經驗,抵御各種風險的能力大大提升。特別是2010年舉辦第16屆亞運會,給廣州的發展帶來重大的歷史機遇。目前國家、省、市都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效果將在近幾年逐漸顯現。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影響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通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預計2009年我市經濟將保持平穩增長。
廣州市統計局綜合處
(二????九年一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