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季度,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廣州市認真貫徹全省“三促進一保持”的中心任務,著力擴大內需,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我市經濟出現局部性復蘇的苗頭。從一季度的統計數據看,與前幾個月比,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低位徘徊,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消費和財政收入有所回升,但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出口和利用外資形勢仍然不容樂觀。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須進一步化解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
一季度,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837.88億元,同比增長8.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例為1.99:35.52:62.49。其中,第一、二、三次產業分別完成增加值36.66億元、652.74億元和1148.48億元,分別增長4.2%、2.9%和11.3%,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9%、13.6%和85.5%,第三產業拉動全市經濟增長6.8個百分點。
(一)從生產來看,農業生產平穩增長,工業生產增速回落
1.農業生產平穩增長
由于今年天氣情況良好,我市農業生產平穩增長。一季度,我市實現農業總產值64.17億元,同比增長3.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3.6個百分點。蔬菜和水果產量穩定,分別實現產量82.80萬噸和7.85萬噸,同比均增長3.6%。受春節和情人節等市場需求的拉動,花卉生產效益良好,實現銷售額6.24億元,同比增長4.5%。受上年生豬養殖補貼政策和價格利好因素的影響,生豬出欄大幅增長,出欄67.92萬頭,同比增長10.4%。水產品產量大幅增長,海水產量20034噸,同比增長61%;淡水產量79041噸,同比增長18.9%。
2.工業生產增速回落
一季度,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443.89億元,同比增長3.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9.0個百分點。其中,輕工業增長7.5%,重工業增長1.6%。工業增速回落主要是鋼鐵、石化、汽車等重化工業大幅回落造成的,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外需減少,以出口為主的生產企業受到較大沖擊,生產訂單大量減少。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出口產品產值411.67億元,同比下降7.8%,而上年同期是增長6.7%。
大中型企業生產大幅回落。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大中型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886.01億元,同比增長1.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8.5個百分點,低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1.2個百分點。
三大支柱產業增速回落。一季度,全市三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53.17億元,同比增長3.2%,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7.9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制造業完成產值396.67億元,同比增長0.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0個百分點;電子產品制造業完成產值207.55億元,同比增長13.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1.7個百分點;石油化工制造業完成產值348.95億元,同比增長0.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7.1個百分點。
民營工業企業增勢良好。一季度,全市完成規模以上民營工業總產值343.56億元,同比增長13.6%,增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10.5個百分點,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7個百分點。其中,產值超億元、增速高于民營企業平均增速的民營企業有17家,實現產值61.50億元。
高新技術工業增速較大回落。一季度,全市實現規模以上高新技術工業產品產值675.58億元,同比增長4.2%,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0.8個百分點。
重點企業重點商品生產或銷售量多數下降。從我市重點監測的四種重點企業重點商品生產或銷售量來看,除水泥生產量有所增長外,汽車銷售量、成品油銷售量和鋼材生產量均下降。3月份,水泥生產量同比增長14.5%,增速比上月加快11.2個百分點;汽車銷售量下降23.2%,降幅比上月收窄14.8個百分點;成品油銷售量下降20.9%,降幅比上月加大13.2個百分點;鋼材生產量下降29.5%,降幅比上月加大6.5個百分點。
在全國主要城市中,1―2月累計,廣州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44.76億元)居第五位,低于上海(2921.74億元)、蘇州(2572.15億元)、深圳(1719.75億元)和天津(1607.17億元)。廣州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3.3%)低于佛山(14.0%),高于北京(-15.1%)、上海(-12.7%)、深圳(-11.7%)、蘇州(-5.1%)和天津(0.8%)等市,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9%)。
(二)從需求來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消費市場穩中趨緩;外向型經濟大幅下降
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
在我市擴大投資政策的利好條件下,重點項目建設加快發展。在地鐵工程、新廣州站及相關工程、亞運城及亞運場館、南航飛機融資租賃、華潤二期機組擴建、中船集團廣州龍穴造船基地、豐田整車擴建等重點項目的帶動下,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一季度,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76.96億元,同比增長18.9%,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8.2個百分點。其中,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投資快速增長,分別完成投資199.02億元和52.40億元,分別增長38.5%和48.8%;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完成投資125.07億元,下降8.9%,上年同期是增長23.9%。商品房銷售情況良好,完成銷售面積181.8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6.6%。
在全國主要城市中,1―2月累計,廣州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5.0%)低于天津(38.2%)、重慶(36.2%)等市,高于北京(-17.3%)、上海(2.4%)、蘇州(4.5%)和深圳(8.7%)等市,低于全國平均增速(26.5%,城鎮口徑),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2.3%)。
2.消費市場穩中趨緩
一季度,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7.28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7.8個百分點。其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分別實現零售額664.08億元和143.1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6%和16.8%,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回落8.8個和3.1個百分點。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為3254.14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7.8個百分點。汽車、石油、通訊器材等零售額的下降是消費市場趨緩的主要因素,部分商品價格下降也是導致消費市場趨緩的因素。
在全國主要城市中,1―2月累計,廣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9.69億元)居第三位,低于上海(831.14億元)和北京(810.13億元)。廣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7.5%)低于天津(21.9%)、重慶(18.1%)、蘇州(15.4%)、上海(15.2%)、深圳(13.4%)和北京(12.7%)等市,也低于全國(15.2%)和全省(14.0%)的平均增速。
3.外向型經濟大幅下降
商品進出口總值大幅下降。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商品進出口總值大幅下降。1―2月累計,廣州實現商品進出口總值87.03億美元,同比下降23.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7.6個百分點。其中,進口40.96億美元,出口46.07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22.9%和24.1%,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回落37.7個和37.6個百分點。從出口來看,一般貿易出口和加工貿易出口分別下降24.4%和22.4%;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下降23.5%和25.6%;對香港、美國和歐盟出口分別下降32.4%、7.8%和24.5%。
在全國主要城市中,1―2月累計,廣州市商品出口總值(46.07億美元)低于深圳(197.08億美元)、上海(195.82億美元)、蘇州(137.83億美元)、天津(92.94億美元)、北京(72.80億美元)和寧波(50.02億美元)等市。廣州市商品出口總值增速(-24.1%)高于蘇州(-27.9%)、天津(-24.5%),低于北京(-6.9%)、深圳(-18.4%)、上海(-21.8%)、寧波(-22.8%)等市,也低于全國(-21.1%)和全省(-20.7%)平均增速。
利用外資不容樂觀。1―2月累計,全市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金額為3.83億美元,同比下降9.7%,而上年同期是增長19.3%。分行業看,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大幅下降,制造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保持增長。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額分別為1.13億美元和0.19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50.6%和40.8%。制造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額分別為1.95億美元、0.23億美元和0.1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77.2%、1.2倍和34.2%。
(三)從服務業來看,旅游業接待海外旅游者下降;交通運輸業增長緩慢;金融運行總體平穩
1.旅游業接待海外旅游者下降
1―2月累計,全市接待過夜旅游者547.84萬人次,同比增長5.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5個百分點。其中,海外旅游者89.94萬人次,同比下降2.6%。全市旅游業總收入129.39億元,同比增長8.6%;其中,旅游外匯收入4.87億美元,下降0.3%。
2.交通運輸業增長緩慢
一季度,全市完成客運量14332.56萬人次,完成旅客周轉量374.77億人千米,同比分別增長5.4%和7.3%,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回落5.2個和3.8個百分點。全市完成貨運量11094.05萬噸,同比增長2.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7.6個百分點。完成貨物周轉量496.03億噸千米,同比下降21.9%,上年同期是增長15.1%。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7949.86萬噸,同比下降13.8%,上年同期是增長5.0%;其中廣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7711.70萬噸,同比下降12.7%,上年同期是增長5.9%。
3.金融運行總體平穩
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7184.59億元,比年初增長1.5%;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7439.89億元,比年初增長4.6%。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1634.13億元,比年初增長5.7%。
(四)從收入來看,財政收入大幅回落,支出快速增長;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
1.財政收入大幅回落,支出快速增長
受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企業經濟效益下滑、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以及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等因素的影響,財政收入大幅回落。一季度,全市地方一般預算財政收入145.07億元,同比增長2.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3.7個百分點。其中,增值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三大主體稅種分別下降10.0%、1.5%和7.6%。全市地方一般預算財政支出160.70億元,同比增長33.7%。
在全國主要城市中,1―2月累計,廣州市地方一般預算財政收入(104.07億元)居第六位,低于上海(442.64億元)、北京(329.60億元)、深圳(169.53億元)、蘇州(134.51億元)和天津(112.46億元)。廣州市地方一般預算財政收入增速(-1.8%)低于深圳(1.6%),與蘇州持平,高于北京(-12.0%)、上海(-8.6%)和天津(-3.6%)等市,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4.8%)。
2.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
一季度,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分別為8109元和3505元,同比分別增長10.2%和12.8%。工資性收入提高是居民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得益于退休人員養老金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和公務員工資調整等。
(五)從就業來看,城鎮從業人員有所減少
3月末,我市城鎮從業人員為 471.65 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33萬人,下降0 .6%。主要是城鎮單位從業人員減少較多,3月末城鎮單位從業人員219. 7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5.77萬人,下降2.6%。從行業看,制造業城鎮單位從業人員減少較多。制造業城鎮單位從業人員比上年末減少4.98萬人,下降5.9%。減少人數較多的單位主要集中在番禺區、白云區和南沙區的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減員原因:一是企業訂單減少,任務不足;二是經濟不景氣,部分企業停產、關閉;三是個別企業搬離廣州。
(六)從物價來看,市場價格普遍下降
1.消費價格下降
受經濟下滑及對比基數較高的影響,消費價格自2月份開始下降。一季度,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1.6%,是2003年9月以來累計同比價格首季下降,其中消費品價格下降1.4%,服務項目價格下降2.2%。在構成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的八大類商品中,同比價格“二升六降”,其中,煙酒及用品、食品價格分別上升3.3%和1.5%,居住、交通和通訊、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價格分別下降5.7%、4.4%、3.5%、2.0%、0.9%和0.2%。3月份,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環比與2月份持平。
在全國主要城市中,1―2月累計,廣州市城市居民消費價格升幅(-1.2%)低于上海(0.8%)、深圳(0.7%)、天津(0.2%)、蘇州(0.1%)和北京(-0.2%)等市,低于全國平均升幅(-0.6%),高于全省平均升幅(-1.6%)。
2.生產價格持續下降
一季度,我市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3.2%,是2004年以來累計同比價格首季下降;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下降7.3%,是2003年以來累計同比價格首季下降。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導致生產需求不足,自去年12月份以來,我市生產價格持續下降,且降幅逐月加大。
受金融危機影響以來我市經濟運行趨勢
我市經濟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自去年第四季度開始顯現,半年以來,隨著國家應對金融危機宏觀政策的調整及國家、省、市一系列擴大內需措施的出臺和實施,多數經濟指標經歷了谷底,開始緩慢回升。
(一)工業總產值低位徘徊
自去年9月份以來,我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逐月下滑,到今年1月份達到谷底,2月份增速有所回升,但3月份增速又比2月份下滑,呈低位徘徊之勢。
(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有所回升
自去年9月份以來,我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逐月下滑,到2月份達到谷底,3月份開始回升。
(三)出口降幅收窄
我市商品出口總值自去年11月份開始下降,今年1月份降至谷底,2月份降幅收窄。我市規模以上工業出口產品產值自1月份開始下降,2月份降至谷底,3月份降幅收窄。
(四)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低迷
我市港口貨物吞吐量去年9月份下降幅度較大,主要是受奧運會的影響,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增速持續低迷,目前仍在低位徘徊,未見明顯回暖跡象。
(五)財政收入增速逐步好轉
我市地方一般預算財政收入今年1月份出現下降,2月份轉降為升,3月份較快增長,增速達13.5%。
(六)企業家信心指數和企業景氣指數雙雙回升
一季度,企業家信心指數比上季的94.5上升了9.8點達到104.3,從不景氣區間回升至低度景氣區間;企業景氣指數則從上季的109.4回升至117.4,接近中度景氣。兩大指數均止住了從2007年三季度以來的下降態勢。分行業看,八大行業中,工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批發零售業、房地產四大行業企業家信心和企業景氣指數同步上升。
經濟運行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工業經濟面臨較大困難
一是工業對我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下降。金融危機導致外需嚴重不足,對我市工業生產造成很大沖擊,去年我市工業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一直在30%以上,今年一季度只有10.2%。二是工業企業經濟效益下滑。1―2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93.94,同比下降0.4點;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5.52億元,同比下降13.6%;企業虧損面34.34%,同比擴大9.2個百分點。
(二)出口形勢依然嚴峻
目前,盡管國家多次上調出口退稅率,但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依然較大,國外需求疲弱,且技術性貿易壁壘提高,我市出口形勢依然嚴峻,出口生產企業面臨較大困難。影響中國工業品出口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類型集中在認證要求、技術標準要求、產品的人身安全要求、環保要求、有毒有害物質限量要求和包裝及材料的要求等六個方面;影響農產品出口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類型集中在食品中農獸藥殘留要求、細菌等衛生指標要求、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限量要求、加工廠和倉庫注冊要求,以及食品標簽要求等五個方面。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較大的行業是機電儀器、橡塑皮革、農食產品、紡織鞋帽等。
上半年經濟形勢展望
從一季度的數據來看,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市經濟的影響正在逐步顯現,全市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從一些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標如用電量、港口貨物吞吐量、重點企業重點商品銷售量等來看,部分指標略有好轉,工業用電量2月份轉降為升(有去年受雪災影響基數較低的原因),汽車銷量降幅收窄,水泥銷量增速加快,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登記注冊數較快增長,企業家信心指數及企業景氣指數開始回升,但港口貨物吞吐量降幅加大,成品油和鋼材銷量降幅加大,生產價格持續下降,說明我市經濟已出現局部復蘇的苗頭,總體經濟形勢依然嚴峻。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今年重點建設項目比去年增加6個,重點建設預備項目比去年增加11個,面臨亞運會的良好契機,在重點項目的支撐下,投資對全市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將會逐步顯現。展望上半年,隨著我市“三促進一保持”工作的穩步推進,我市經濟將會逐步回升。
加快經濟回升的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挖掘消費增長潛力
增強城鄉居民的消費能力。要從宏觀收入分配環節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提高即期消費水平。財政支出要向城鄉居民傾斜,切實減輕城鄉居民的后顧之憂。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擴大城鄉就業。
改善農村消費環境。加大對農村商貿流通體系和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支持物流配送中心建設,著力解決配送成本高、經濟效益低的難題,條件具備的地區可支持建立區域性農村商品采購聯盟。加大家電、汽車、摩托車、輕工等工業品下鄉力度,簡化補貼手續,方便農民領取補貼。
支持城市消費結構升級。抓好公益性服務消費平臺建設,大力推廣“便利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的“雙進工程”,切實增強社區家政、早餐、再生資源回收服務功能。規范發展網上購物、電話購物等新型銷售方式,促進銀行卡刷卡消費業務健康發展,穩定住房和汽車等大宗消費,培育信息產品、家政服務、休閑旅游、文化教育、綠色飲食等消費熱點。
(二)完善外貿政策,幫助外向型企業渡過難關
政府和企業應有預見性地做好應對進一步增加的中外貿易摩擦的措施,務實、有效化解中外貿易可能出現的糾紛;重點支持自主品牌產品與高技術附加值產品出口,增加對外貿企業的信貸支持,幫助企業加快建立和完善自主性國際營銷網絡和售后服務體系;對中小型外貿企業在資金、技術上予以一定支持,幫助企業通過技術升級渡過難關;支持外貿企業開拓新興出口市場。繼續嚴格控制糧食、化肥、鋼材、煤炭和焦炭等“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努力擴大重要資源、先進技術裝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
(三)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支持新產業項目落戶,增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消費價格和生產價格均處在低位,從經濟周期的角度來說,價格低迷意味著消費者信心與市場需求不振、工業生產萎縮與上游原材料能源需求減退。從世界經濟的發展史來看,持續時間較長的經濟繁榮往往來自于某個新興產業的崛起,從而帶動一系列后續產業和經濟的繁榮。我市可結合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支持符合現代產業特征、有發展前景、產業鏈條長的項目落戶,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地位。產品制造和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產品的巨額利潤基本被后六個流程所壟斷,制造環節的利潤率極低,且以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為代價。廣州要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在世界分工格局中提高自己的地位,在全球產業鏈條爭取更加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