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工業經濟運行情況簡析
進入下半年,市委、市政府加強經濟運行監測。工業企業積極應對煤、電、油同時漲價對工業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特別是汽車制造企業攻堅克難,促使我市工業經濟總體保持穩步增長。7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38.8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9%,增幅比上月提高4.0個百分點;1-7月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458.4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1%,增幅比1-6月累計提高0.1個百分點(以上為初步核算數,未經省統計局核定)。
1.單月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900億元
7月份,在汽車制造業大幅增產等因素的推動下,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900億元大關,達915.1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3%,新增工業總產值160.15億元。1-7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644.8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7%。其中,輕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935.86億元,同比增長12.4%,增幅比1-6月累計回落0.6個百分點;重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708.98億元,同比增長13.0%,累計增速自今年以來首次超過全市平均水平。
從骨干企業生產情況看,1-7月累計,全市產值總量居前100名的企業中,有86家實現增產,合計完成工業總產值3163.85億元,同比增長20.2%,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7.5個百分點。截至7月止,全市產值超億元企業共648家,同比增加92家;1-7月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4509.69億元,同比增長10.3%;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69.8%,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8.9個百分點。
2.三大支柱產業再現“支柱”風范
今年上半年,受三大支柱產業增速放緩影響,全市工業增長難現上年輝煌,特別是汽車制造業,受接連的雨雪災害以及汽車消費市場持續低迷等影響,生產大幅回落,三大支柱產業增速一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7月份,汽車制造業生產增速快速回升、石油化工制造業和電子產品制造業較快增長,三大支柱產業重現“支柱”風范。全市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電子產品制造業和石油化工制造業三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20.0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3%,高于全市平均增速9.0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制造業、電子產品制造業和石油化工制造業分別完成工業總產值175.69億元、94.38億元和150.00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9.5%、24.6%和24.2%。1-7月累計,三大支柱產業合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498.78億元,同比增長13.7%,增速比1-6月累計提高1.5個百分點;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46.4%,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5.9個百分點。
1-7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685.50億元,同比增長18.8%,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速6.1個百分點,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4.9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9.9%,比上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
3.股份制企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7月份,股份制企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當月完成工業總產值232.0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1%,增速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3.8個百分點。1-7月累計,股份制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414.5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8%,增速居各種經濟類型分組之首,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4.3個百分點。三資企業產值規模最大。1-7月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3795.07億元,同比增長11.4%,總量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67.2%。此外,1-7月累計,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股份合作企業和其他企業分別實現工業總產值315.48億元、37.38億元、14.81億元和67.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1%、1.5%、-4.6%和3.5%。
4.民營企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以來,我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總體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1-7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86.33億元,同比增長16.9%,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幅4.2個百分點。民營工業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16.7%,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2.1個百分點。截至7月止,全市工業百強企業中,民營工業企業有10家,合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77.60億元,同比增長23.3%。
民營工業在生產快速增長的同時,盈利能力同步提高。1-6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合計實現利潤19.43億元,同比增長38.0%,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幅37.3個百分點;虧損面為21.9%,低于全市平均水平7.2個百分點。
5.產銷率有所下降,產品積壓情況仍不容忽視
今年以來,煤、電、油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推動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快速飆升。7月份,受國家全面提高煤、電、油價格的影響,全市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高達107.0%,創近10年來我市單月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新高。消費市場物價持續上漲,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消費者的購買力,加上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導致部分生產企業產品庫存增加。7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品產銷率為95.3%,比上年同期下降1.6個百分點,比上月低3.1個百分點。1-7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品產銷率為97.3%,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分行業情況看,全市35個行業大類中,有15個行業當月產銷率出現下降,其中有8個行業下降幅度超過5個百分點,分別是醫藥制造業(降48.4%)、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降29.0%)、飲料制造業(降15.1%)、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降12.0%)、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降5.2%)。
1-6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達484.4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3%;其中產成品存貨超過億元的企業有88家,比上年同期增加20家。
6.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有所提高
1-6月累計,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17.0,比上年同期提高7.0點,比1-3月累計提高8.9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297.9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7%,初步扭轉今年以來利潤一直負增長的局面;虧損面為29.1%,同比擴大4個百分點,但比1-3月累計收窄2.1個百分點。
三資企業是實現利潤的主力,集體企業利潤增長最快。1-6月累計,三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57.0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0%,占全市利潤總額的86.3%。集體企業實現利潤0.9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倍,增速居各種經濟類型分組之首。全市利潤超億元企業52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2家;合計盈利249.53億元,同比增長11.6%。
分行業情況看,在全市35個工業行業大類中,贏利的行業有29個。利潤總額超過10億元的行業有7個,比上年同期增加2個,分別是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123.57億元,增長2.6%)、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70.42億元,增長28.0%)、食品制造業(16.99億元,增長49.4%)、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16.83億元,下降16.6%)、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14.09億元,增長60.8%)、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13.30億元,下降14.2%)、煙草制品業(10.95億元,增長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