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我市工業在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實現生產、效益同步提高,但經濟運行過程中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不容忽視。1-9月累計,全市完成工業增加值1541.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3%;對全市GDP貢獻率達40.5%,拉動全市GDP增長5.8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370.4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2個百分點(以上數據未經省統計局核實,為初步核算數)。
一、工業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1.工業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新增產值近800億元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市工業經濟在“十五”時期快速增長的推動下,總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十五”時期全市工業年均增長18.3%,增速僅低于“一五”時期和“八五”時期,居第三;工業總量比“九五”時期翻了近一番)。今年三季度,全市工業經濟在上半年較高的增長平臺上,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運行態勢,增速高于上年同期,但與上半年相比略有回落。1-9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094.4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3%,高于上年同期增速2.1個百分點,但低于1-6月累計增速0.8個百分點;新增工業總產值799.63億元,比上年同期的新增產值多163.63億元。截至今年9月止,全市產值超十億元的企業63家,比上年同期多9家;實現新增產值385.02億元,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48.1%,拉動全市工業增長8.3個百分點。產值大戶成為全市工業發展的領頭羊。
(圖1)
1-9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447.9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5%,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27.3%,拉動全市工業增長4.7個百分點。
三季度,在汽車制造業產銷兩旺的推動下,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各月增幅由低逐步走高。繼今年6月份首次超過600億元大關后,8、9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再創歷史新高,分別達到619.46億元和653.3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6%和17.4%(7月份為11.9%)。9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新增產值106.41億元,比上年同期多48.36億元。
(圖2)
2.重工業發展繼續快于輕工業,比重超六成
近年來,在我市機械裝備制造業和重化工業核心項目加快發展的帶動下,重工業發展速度比輕工業平均快10個百分點以上。1-9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重工業實現產值3174.44億元,同比增長21.6%;輕工業實現產值1919.97億元,同比增長10.7%。輕、重工業產值的比重從2005年的39.4:60.6調整為今年1-9月累計的37.7:62.3,重工業比重再提高1.7個百分點。
機械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有力推動我市重工業化進程。1-9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機械裝備制造業企業957家,合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291.15億元,同比增長25.3%;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貢獻率為34.0%,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5.9個百分點。其中產值超億元的機械裝備制造業109家,占全市產值超億元企業的17.8%;合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118.51億元,同比增長26.3%,高于全市平均增速9.0個百分點。
3.三資、股份制工業企業主導全市工業發展
1-3季度,全市各種經濟類型工業企業協調發展,實現全面增長。三資企業規模穩居全市各種經濟類型工業企業前列,股份制企業快速發展、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比重逐步加大成為一大亮點。1-9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三資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455.38億元,同比增長17.3%,增速與全市持平;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67.8%,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1.7個百分點。股份制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127.32億元,同比增長19.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4個百分點;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2.1%,比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以上兩大經濟類型企業合計完成工業總產值4582.7億元,占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的90.0%。此外,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股份合作企業和其他企業分別實現工業總產值342.10億元、51.11億元、19.23億元和99.27億元,分別增長14.0%、0.7%、6.0%和13.4%。
1-9月累計,全市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552.7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0%。
4.汽車制造業快速發展,支柱作用尤為突出
在汽車制造業快速增長的帶動下,三大支柱產業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呈現“一高兩低”的走勢。1-9月累計,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電子產品制造業、石油化工制造業三大支柱產業合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159.92億元,同比增長17.2%,低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0.1個百分點;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7.3個百分點。其中電子產品制造業、石油化工制造業分別完成工業總產值587.15億元、780.8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6%和12.7%,分別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6個和2.1個百分點。
隨著豐田汽車和廣州本田增城工廠的正式投產,日系三大汽車制造業在我市的布局初步完成,未來幾年汽車產業對廣州工業的驅動效應值得期待。從前三季度的運行情況看,汽車制造業的支柱作用最為突出。1-9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91.91億元,同比增長25.9%,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8.6個百分點,分別高于電子產品制造業、石油化工制造業13.3個和13.2個百分點;實現新增產值170.19億元,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21.3%,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3.7個百分點。汽車制造業快速發展帶動了我市汽車零部件制造業高速增長。1-9月累計,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13.89億元,同比增長75.5%。其中產值超億元的28家汽車零部件制造業企業合計完成工業總產值90.27億元,同比增長79.2%,有力地帶動了全市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快速增長。
(圖3)
汽車制造業的快速發展,使三大支柱產業的構成發生了變化。汽車制造業、石油化工制造業和電子產品制造業產值比重分別由2005年的33.1:37.3:29.6調整為今年1-9月累計的36.7:36.2:27.1,汽車制造業取代了石油化工制造業,成為支柱產業中的龍頭。
5.民營工業發展勢頭勁、效益好
近年來,我市在積極引進三資企業的同時,大力推動民營企業的發展,加快完善民營經濟信用擔保機制,培育重點民營企業加快發展,一批優秀民營工業企業脫穎而出,如白云電氣、金發科技、植之元、天馬摩托車、海利摩托車等,我市民營工業呈現發展勢頭好、后勁足的運行態勢,民營工業企業成為推動我市工業加快發展的重要動力。主要表現為:一是增速快。1-9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62.61億元,同比增長23.4%,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幅6.1個百分點,拉動全市工業增長3.3個百分點。自今年5月份起,民營工業月度增速一直居各種經濟類型分組之首。二是企業規模日益壯大。1-9月累計,全市產值超億元的民營企業100家,比上年同期增加32家;其中產值超5億元的企業11家,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在全市產值前100名工業企業中,民營企業占了8家,比上年增加3家。三是民營工業結構逐步優化升級。從分行業的數據來看,民營工業企業所涉及的行業已遍及全市35個行業大類中的34個,工業體系較為完善。與此同時,民營工業企業逐步邁進高新技術產業、三大支柱產業領域,民營工業結構得以調整優化。1-9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民營汽車制造業、電子產品制造業和石油化工制造業企業435家,合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51.68億元,占全市三大支柱產業總產值的7.0%。全市規模以上民營輕重工業比重為50.2:49.8,重工業比重較2005年上升0.2個百分點。四是效益競爭優勢突出。我市民營工業在生產快速增長的同時,效益穩步提高,活力逐步增強。1-8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實現利潤總額17.95億元,同比增長48.7%,高于全市工業利潤增速37.9個百分點,高出同期民營工業生產平均增速25.3個百分點;實現利稅36.2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3.4%,高于全市工業利稅增速22.1個百分點。
(圖4)
6.工業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長,增速有所回落
1-9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出口產品產值1263.04億元,同比增長18.4%,高于全市工業總產值增速1.1個百分點;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4.8%,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工業出口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26.0%,拉動全市工業增長4.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產品產值超億元的企業達204家,合計完成出口產品產值938.62億元,同比增長24.1%。
今年以來,由于國際貿易摩擦加劇,特別是歐美對我國紡織、電子、制鞋等行業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加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我市外向度較高的工業行業受到了影響,全市工業出口生產雖然仍保持較快增長,但增速呈現沖高回落的走勢(如圖5)。全市工業出口生產增速從1月的26.9%一路攀升到1-4月累計的28.8%, 5月份開始回落。1-9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出口增速比1-4月累計增速回落10.4個百分點。部分大型出口企業生產放緩是出口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1-9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出口產值比上年同期減少超億元的企業15家,合計減少出口產值43.41億元,拉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出口生產增幅3.2個百分點。
(圖5)
7.工業經濟效益總體水平繼續提高
今年以來,全市工業經濟在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運行質量與效益同步提高。1-8月累計,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91.5,比上年同期提高10.2點,比1-7月累計提高1.8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0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264.8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8%,增幅比1-7月累計提高3.4個百分點;產值利潤率為6.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
三資企業是實現利潤的主要來源,國有企業利潤增長最快。1-8月累計,三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24.1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0%,占全市利潤總額的84.6%。國有企業實現利潤20.5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3.0%,增速居各種經濟類型分組之首。全市利潤超億元的39家企業,合計盈利215.94億元;其中盈利超5億元的企業10家,比上年同期增加4家。
從分行業情況看,在全市35個工業行業大類中,贏利的行業有33個,占全市行業總數的94.3%。利潤總額超過10億元的行業有8個,比上年同期增加2個。分別是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81.88億元,增長18.9%)、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62.87億元,增長5.2%)、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18.89億元,增長3.1%)、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17.87億元,增長74.1%)、食品制造業(13.75億元,增長34.7%)、煙草制造業(13.21億元,增長25.5%)、飲料制造業(11.47億元,增長49.1%)、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10.15億元,增長54.6%)。8大行業共實現利潤230.09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的86.9%。
二、工業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 電子產品制造業、石油化工制造業兩大支柱產業發展放緩,拉動作用明顯減弱
從2005年起,受個別大企業減產(或停產)等影響,石油化工制造業、電子產品制造業生產持續低迷,支柱的帶動作用明顯減弱,直接拉低了全市工業增速。今年以來,除了3月份電子產品制造業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幅以外,其余各月石油化工制造業、電子產品制造業增速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9月累計,上述兩大支柱產業合計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20.9%,低于2003年的貢獻率18.4個百分點,低于2004年的貢獻率23.7個百分點。由于三大支柱產業發展呈現“一高兩低”的不均衡狀況,使我市三大支柱產業對全市工業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下降,直接影響到我市工業增速的提高。
2.大中型工業企業發展略顯遜色
大中型工業企業一直是我市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衡量一個地區產業規模的重要指標。但今年以來,我市規模以上大中型工業企業的增長速度一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見下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市工業經濟增速繼續走高。1-9月累計,全市大中型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545.96億元,同比增長14.4%,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更低于小型企業平均增速9.2個百分點。
1月累計 | 2月累計 | 3月累計 | 4月累計 | 5月累計 | 6月累計 | 7月累計 | 8月累計 | 9月累計 | |
全市平均增速 | 15.39 | 19.17 | 18.02 | 18.14 | 18.12 | 18.1 | 17.36 | 17.27 | 17.27 |
大中型平均增速 | 11.46 | 17.1 | 17.92 | 17.53 | 17.19 | 16.43 | 14.72 | 14.53 | 14.41 |
部分大中型骨干企業新增產值大幅減少是導致大中型企業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直接原因。1-9月累計,全市產值超十億元的大中型企業57家,其中17家企業生產比上年同期下滑,合計減少產值92.82億元,拉低大中型工業企業增速3.0個百分點。
3.虧損面有所擴大,虧損企業虧損額增幅仍在高位運行
1-8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為27.1%,比上年同期擴大0.7個百分點。其中大中型企業虧損面為25.8%,比上年同期擴大1.3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虧損企業虧損額達55.25億元,同比上升76.8%,雖比1-7累計增幅回落5.4個百分點,但仍處于較高水平。部分生產大戶大幅虧損是我市虧損企業虧損額上升的主要原因。1-8月累計,規模以上虧損企業虧損額超5000萬元的企業有14戶,合計虧損28.39億元,占全市虧損企業虧損額的51.4%。從分行業的數據看,虧損額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13.25億元)、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12.07億元)、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4.88億元)、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3.24億元)、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2.93億元),以上五個行業合計虧損36.37億元,占全市工業虧損企業虧損額的65.8%。
4.原材料價格上漲、電力供應仍顯緊張
1-9月累計,全市原材料價格指數為106.9%,而同期的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101.2%,“高進低出”局面仍然存在,對企業盈利造成一定壓力。此外,進入夏季以后,我市居民用電大幅增加,工業、服務業快速發展,導致用電需求上升。雖然全市錯峰用電天數比去年同期明顯下降,但電力負荷仍存在較大的缺口,電力供需矛盾仍然較明顯。1-8月累計,全市實行錯峰用電天數為79天,同比下降32.0%。8月份,我市七個區懸掛電力紅色錯峰預警信號,其中越秀、荔灣、白云、蘿崗等區啟動自覺錯峰二級方案。
5.與其他城市比較,工業增速相對偏低
1-8月累計,我市工業雖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但規模以上工業總量和增長速度與其他城市比較,仍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工業總產值分別僅及上海的38.4%、蘇州的56.0%、深圳的62.7%、天津的81.3%和北京的89.8%;值得一提的是無錫市近年來工業增速較快,1-8月累計我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無錫少30.32億元,但仍分別比杭州、佛山、寧波、青島多182.7億元、501.19億元、741.18億元和819.88億元。從增長速度看,我市分別低于蘇州9.4個百分點、深圳3.5個百分點、天津9.3個百分點、北京0.5個百分點,同時也分別低于無錫、杭州、佛山、寧波、青島5.3個百分點、9.3個百分點、12.1個百分點、5.2個百分點和12.4個百分點,僅高于上海增速1.7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