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市統計局綜合處
1—11月份,廣州市經濟繼續呈現趨穩態勢,工業生產、投資、消費均有所加速,貨物運輸和旅客運輸小幅加快,對外貿易平穩增長,各類價格升幅回落。但物價水平依然較高、部分工業企業效益不佳、生產經營困難、對外貿易受外需疲弱影響等問題值得關注。12月,應繼續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強化經濟運行調節,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
一、工業生產繼續加速
11月份,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96.52億元,同比增長19.1%,增速比10月(19.0%)提高0.1個百分點。1—11月累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761.66億元,同比增長12.0%,增速比1—10月(11.3%)加快0.7個百分點。
11月份,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87.37億元,同比增速由上月增長20.2%小幅加速至20.3%。1—11月累計,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339.72億元,同比增長12.9%,增速較1—10月(12.2%)加快0.7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18.4%)回落5.5個百分點。
電子產品制造業增速回升及石油化工制造業快速增長帶動月度工業生產加速。11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三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43.22億元,同比增長25.7%,增速較上月(23.2%)提高2.5個百分點。其中,電子產品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92.95億元,增速繼續回升,由上月增長22.4%繼續回升至31.0%;石油化工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54.24億元,同比增長38.6%。汽車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96.03億元,同比增長13.6%。
1—11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三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849.41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7.77%;同比增長11.2%,增速較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低1.7個百分點,較1—10月(9.9%)提高1.3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24.7%)回落13.5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765.41億元,同比僅增長2.2%,較上年同期(24.0%)大幅回落21.8個百分點。
民營和中小型企業增勢明顯。1—11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民營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266.48億元,同比增長19.5%,增速較全市工業平均增速快6.6個百分點,較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4.7%)和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11.1%)分別快14.8個和8.4個百分點,較1—10月加快0.8個百分點。1—11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小型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978.89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55.64%,同比增長15.4%,增速較全市工業平均增速快2.5個百分點,較1—10月加快0.6個百分點。
工業出口產品產值增速繼續回升。11月份,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出口產品產值281.23億元,同比增長27.0%,比10月(26.4%)提高0.6個百分點。
工業產品銷售率下降。11月,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6.44%,同比降低1.9個百分點。1—11月累計,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63%,同比降低0.3個百分點。
工業企業利潤下降、降幅有所擴大。1—10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203.31億元,同比增長14.1%,增速較1—9月(14.8%)回落0.7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25.5%)回落11.4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699.51億元,同比下降7.9%,降幅較1—9月(-7.8%)擴大0.1個百分點,而上年同期為增長31.9%。自2009年1—8月利潤同比增速由負轉正以來,今年已經出現連續七個月下跌。我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呈現負增長,與全國(同比增長25.3%)、全省(同比增長3.7%)差距較大,與產銷的差距也較大,且我市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僅為5.73%,低于全國(6.04%)平均水平,說明不少企業增產不增收。企業虧損額逐月攀升。1—10月累計,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增長80.3%,增幅比1—9月(73.0%)擴大7.3個百分點,而上年同期為下降24.7%。企業虧損面為21.5%,比1—9月擴大0.1個百分點;虧損面有所擴大,虧損額持續上升,說明企業生產受到較大約束,經營難度正在加大。企業應收賬款和產成品存貨兩項資金占用繼續增長、增速有所回落,企業資金周轉依然緊張。1—10月累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息支出同比增長27.2%,高于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13.1個百分點。10月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為1576.43億元,比9月末(1606.04億元)減少29.61億元;同比增長3.7%,增幅較9月末(7.3%)回落3.6個百分點。產成品存貨511.73億元,同比增長16.7%,增幅較9月末(18.0%)回落1.3個百分點。
二、消費市場在價格水平上漲帶動下較快增長
1—11月累計,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47.08億元,同比增長17.3%,增幅比1—10月(17.0%)提高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22.8%)回落5.5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4%。其中,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分別實現零售額4114.64億元和632.4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3%和17.1%。全市實現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24146.08億元,同比增長26.5%,增速比1—10月(25.1%)加快1.4個百分點。
三、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繼續回升
1—11月累計,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788.38億元,同比增長8.0%,增幅較1—10月(6.9%)提高1.1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28.8%)回落20.8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1061.05億元,同比增長39.2%,占固定資產投資的38.12%。國有投資繼續下降,市屬投資轉降為升,民營投資較快增長。1—11月累計,全市完成國有固定資產投資1010.07億元,同比下降16.2%(上年同期增速為30.4%);完成市屬投資2243.14億元,由1—10月同比下降0.2%轉為1—11月累計同比增長3.5%(上年同期增速為30.3%);完成民營投資601.94億元,同比增長31.5%。
四、進出口平穩增長、合同外資增勢較好
1—10月累計,全市商品進出口總值為950.44億美元,同比增長12.5%,增速比上年同期(38.7%)回落26.2個百分點,比1—9月(11.9%)小幅加快0.6個百分點。其中商品出口總值為462.33億美元,同比增長17.6%;商品進口總值為488.11億美元,同比增長8.1%。貿易逆差為25.78億美元,占進出口總值的2.71%。一般貿易出口和加工貿易出口分別為201.31億美元和238.0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3.7%和12.2%,分別占全市出口總值的43.54%和51.50%。機電產品出口和高新產品出口分別為240.37億美元和86.2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5%和5.8%,分別占全市出口總值的51.99%和18.66%。
1—10月累計,全市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金額為38.99億美元,同比增長7.7%,增幅較上年同期(4.9%)提高2.8個百分點。全市簽訂外商直接投資項目922個,同比增長19.3%;合同外資金額55.07億美元,同比增長52.9%。
五、財政收入增速回落、增收壓力較大
1—10月累計,全市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21.62億元,同比增長20.4%,較上年同期(21.4%)回落1.0個百分點,較1—9月(20.7%)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增值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分別為130.03億元、133.64億元和102.4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10.6%和37.3%。三項主體稅種合計占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44.56%,占稅收收入的56.91%。但考慮到存在從9月起個人所得稅稅制改革產生減收、土地增值稅政策增收效應趨弱、房地產交易前景堪憂等諸多不利因素,財政收入增收壓力較大。
六、貨物運輸小幅加快、旅客運輸有所加快
貨物運輸小幅加快、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有所回落。1—11月累計,全市完成貨運量58815.48萬噸,同比增長9.3%,增速比1—10月(8.4%)加快0.9個百分點;貨物周轉量2569.72億噸千米,同比增長14.9%,增速比1—10月(14.0%)加快0.9個百分點。港口貨物吞吐量40715.20萬噸,同比增長6.3%,比1—10月(6.4%)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廣州港貨物吞吐量39287.50萬噸,同比增長6.1%;機場貨郵吞吐量138.27萬噸,同比增長4.3%,增速比1—10月(4.2%)加快0.1個百分點。
旅客運輸有所加快。1—11月累計,全市完成客運量61444.49萬人次,同比增長7.9%;完成旅客周轉量1710.11億人千米,同比增長10.1%;機場旅客吞吐量4128.23萬人次,同比增長9.9%;增速分別比1—10月加快0.2個、0.6個和1.0個百分點。
七、各類價格同比升幅收窄
消費價格同比升幅收窄、環比下降。11月份,由于翹尾影響因素的減少,我市城市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升幅明顯收窄,同比上升4.6%,升幅比10月收窄0.5個百分點。其中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分別上升5.6%和2.3%,升幅分別比10月收窄0.7個和0.3個百分點。11月份CPI環比下降1.5%,其中消費品價格下降1.0%,服務項目價格下降2.4%。1—11月累計CPI同比上升5.6%,升幅比1—10月收窄0.1個百分點。構成居民消費價格的八大類商品呈“七升一降”格局,交通和通訊類同比下降0.5%,同比上升的七大類商品中漲幅居前三位的依次為食品類(12.2%)、居住類(4.9%)和衣著類(4.4%)。
生產價格同比升幅收窄、環比下降。11月份,我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和購進價格指數(IPI)同比分別上升2.3%和7.0%,升幅分別比10月份收窄0.9個和2.6個百分點,環比分別下降0.4%和0.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自去年9月以來環比持續上升13個月后連續下降兩個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連降三個月,自去年8月份環比持續上升的勢頭出現明顯回落。1—11月累計,我市PPI和IPI同比分別上升3.3%和9.6%,升幅分別比1—10月收窄0.1個和0.3個百分點。2011年以來,我市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升幅均高于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升幅,使得企業盈利空間受到擠壓,對我市工業企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