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數據發布 > 統計分析

2007年廣州市經濟發展綜述

  • 聽全文
  • 2008-02-19
  • 來源:市統計局
  • 分享到
  • -

    2007年,我市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自覺踐行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不斷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著力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經濟運行呈現出經濟較快增長、效益顯著提高、結構不斷調整、民生逐步改善四個主要特點。但是,我市經濟運行中也存在著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自主創新能力尚待增強、節能降耗減排難度增大等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基本判斷

    又好又快。初步核算,2007年廣州市實現生產總值7050.78億元,增長14.5%,比全國快3.1個百分點,與全省持平;其中,第一、二、三次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61.09億元、2816.89億元和4072.80億元,分別增長5.0%、15.6%和14.1%。與此同時,全市地方一般預算財政收入增速比上年高7.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25.96,比上年提高24點。預計2007年廣州市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4%,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下降8.8%和2.2%。

    供需兩旺。從生產供給角度看,農業生產平穩增長,工業生產快速增長,第三產業較快發展。從需求拉動角度看,消費市場持續暢旺,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對外貿易穩中趨緩。雖然外貿出口增速有所放慢,但出口需求拉動作用依然明顯。

    高度景氣。1―4季度全市企業景氣指數分別為145.7、149.6、150.9和149.1,企業家信心指數分別為149.9、145.0、152.3和148.5,經濟持續在高度景氣區間運行。

    二、主要特點

    (一)經濟較快增長

    農業生產平穩增長。2007年,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285.40億元,比上年增長5.6%,其中農業(種植業)產值 136.37億元、林業產值4.20 億元、畜牧業產值70.22 億元、漁業產值 48.73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 25.88億元,分別增長3.4 %、-3.9 %、8.2 %、5.6 %和13.5 %。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一是總量增長速度快。2007年,全市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9870.57億元,比上年增長20.0%,增速同比加快3.1個百分點。二是重工業發展快。輕、重工業總產值分別為3723.83億元和6146.74億元,分別增長15.2%和23.1%,重工業增速快于輕工業7.9個百分點。三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較快。全市工業企業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2963.09億元,增長28.7%,快于全市工業發展水平8.7個百分點。四是汽車制造業帶動效應顯著。三大支柱產業合計完成工業總產值3867.56億元,增長24.1%。汽車、電子、石化制造業分別完成產值1622.26億元、837.23億元和1408.07億元,分別增長37.4%、1.7%和26.7%,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7.20%、1.73%和18.81%。同時,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增勢強勁,全年實現產值309.15億元,增長74.4%,增速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速54.1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較快發展。一是交通運輸、郵電業較快增長。2007年,全市完成貨運量45664.03萬噸,比上年增長6.8%;客運量51157.27萬人次,增長16.9%;旅客周轉量1289.24億人千米,增長18.1%。白云機場旅客吞吐量3095.51萬人次,增長18.1%;機場貨郵吞吐量89.49萬噸。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36864.41萬噸,增長12.3%,其中廣州港貨物吞吐量34136.28萬噸。港口集裝箱吞吐量993.29萬標箱,增長36.9%。全年實現郵電業務收入251.26億元,增長8.9%。二是旅游業快速增長。全市旅游業實現總收入798.15億元,增長13.9%。全市共接待過夜旅游者3338.73萬人次,增長12.8%;其中海外旅游者611.33萬人次,增長8.3%。三是房地產市場活躍。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增長26.4%,增幅同比提高16.8個百分點。全市商品房銷售合同金額為1218.20億元,增長41.3%。

    消費市場持續暢旺。2007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95.00億元,比上年增長18.9%,增速比上年加快3.9個百分點,為1996年以來最高增幅。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178.65億元,增長18.8%;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416.35億元,增長19.2%。全市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商品銷售總額10996.58億元,同比增長30.3%。在全市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中,汽車類實現零售額275.18億元,增長25.0%,占全市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企業零售額的28.6%,高居各類商品零售額之首。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額增長32.9%,文化辦公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長31.1%,體育娛樂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長30.8%。

    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200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63.34億元,比上年增長9.8%,增幅比上年回落1.9個百分點。其中,基本建設完成投資800.64億元,下降3.7%;更新改造完成投資347.14億元,增長15.3%;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703.80億元,增長26.4%。基本建設、更新改造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分別由上年的48.99%、17.74%和32.82%調整為42.97%、18.63%和37.77%,基本建設投資比上年下降6.02個百分點。重點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全年我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49.92億元,投資完成率為118%。

    對外貿易穩中趨緩。2007年,全市完成商品進出口總額734.9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2%,增幅同比回落4.0個百分點。其中,進口355.92億美元,增長13.4%,增幅同比回落3.7個百分點;出口379.02億美元,增長17.0%,增幅同比回落4.4個百分點。貿易順差為23.10億美元,占全市商品進出口總額的3.14%。從經濟類型來看,“三資”企業出口占主導,占全市出口總額的58.43%;私營企業出口增勢強勁,增長44.8%。對日本、歐盟、香港等主要出口市場的出口穩步增長,分別增長23.7%、16.2%和12.6%。家具及其零件、貴金屬或包貴金屬的首飾等大宗商品出口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

    利用外資大幅增長。2007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資71.53億美元,同比增長54.2%,增幅同比提高27.5個百分點;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4.11億美元,增長11.7%,增幅提高4.2個百分點。從外資投向的行業看,房地產業遙遙領先,制造業下降,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增勢強勁。2007年,我市房地產業實際使用外資16.20億美元,增長2.2倍;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11.80億美元,下降30.6%;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實際使用外資0.67億美元,增長18.5倍。

    (二)效益顯著提高

    工業企業經濟效益顯著提高。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明顯提高,為225.96,比上年提高24點;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401.66,提高69.2點,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5.7點。企業利潤大幅上升,虧損額下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733.08億元,增長35.9%。虧損企業虧損額為53.02億元,下降7.1%。

    財政收入顯著提高。2007年,來源于廣州地區的財政總收入為2116 億元,比上年增長22.4%。全市一般預算財政收入為523.79億元,增長22.6%,增速比上年提高了7.6個百分點。一般預算財政收入中,營業稅、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三大主體稅種分別完成稅收123.54億元、111.50億元和59.67億元,分別增長20.2%、15.3%和30.9%,對全市一般預算財政收入的貢獻率合計達到51.4%。

    能源消耗逐步降低。我市突出抓好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和重點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與100家重點耗能企業簽定目標責任書。對新引進的工業項目,嚴格實行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審批。結合實施中心城區產業“退二進三”戰略,加快企業節能減排技術改造。經濟增長對能源消耗的依賴性逐步降低。預計2007年廣州市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4%,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下降8.8%和2.2%。

    (三)結構不斷調整

    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07年廣州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06年的2.39?U40.01?U57.60 調整為2.29?U39.95?U57.76。第一、二產業的比重分別下降0.10個百分點和0.0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比重上升0.16個百分點。

    三大需求趨向協調發展。2007年,我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比上年加快3.9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1.9個百分點,商品出口增速回落4.4個百分點,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

    工業重型化特征突出,創新能力逐步增強。我市輕重工業產值比例為37.73?U62.27,重工業比例比上年提高1.56個百分點,工業重型化特征突出。全年工業企業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0.02%,比上年提高3.01個百分點。表明我市工業企業的創新能力逐步增強。

    投資向第三產業傾斜。第一、二、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由上年的0.11∶27.30∶72.59調整為0.06∶21.62∶78.32,第三產業投資力度加大。

    出口產品結構逐步優化。一是機電產品出口較快增長。2007年,機電產品出口192.1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0%,占全市出口總額的50.69%。二是一般貿易出口增速快于加工貿易出口。我市一般貿易出口169.22億美元,增長25.3%。來料加工貿易出口和進料加工貿易出口額分別為59.46億美元和142.80億美元,分別增長6.5%和13.6%。

    (四)民生逐步改善

    居民生活水平較大提高。2007年,全市職工平均工資為40187元,比上年增長10.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2469元,增長13.2%。人均消費性支出18951元,增長16.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8613元,增長10.6%。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加快。一是居民家庭支出中的服務性消費支出增速較快。2007年,我市城鎮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為6698元,增長15.9%,占消費性支出總額的35.34%。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成為消費亮點。我市城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為3268元,增長17.5%。二是汽車等消費熱點持續升溫。截止2007年末,我市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戶已擁有汽車13輛,同比增長30%。

    就業形勢穩定。2007年末,全市社會從業人員647.69萬人,比上年末增長6.4%。其中,城鎮從業人員397.34萬人,增長10.8%。全市城鎮登記失業人員25.06 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4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23%,比上年末上升0.17個百分點。全年安置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7.51萬人,其中安置“4050”人員(指女40歲、男50歲以上的下崗失業人員)5.63萬人上崗就業,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率達70%。
財政用于民生的支出明顯增多。2007年,我市地方一般預算財政支出中用于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的支出分別為80.60億元、71.79億元、32.73億元和4.85億元,分別增長11.1%、27.4%、16.0%和29.0%,合計占全市地方一般預算財政支出的30.46%。

    三、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從經濟增長動力來看,全市經濟主要依靠工業和服務業雙輪驅動,但工業和服務業內部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協調工業是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而工業主要依靠汽車、電子、石化三大支柱產業帶動,三大支柱產業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3.43%。但我市三大支柱產業內部發展不平衡,電子產品制造業帶動作用較弱。今年1―5月各月累計,電子產品制造業產值一直呈下降之勢,自6月起轉降為升,但升幅很小。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電子產品制造業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8.6個百分點,低于汽車制造業增速35.7個百分點,低于石油化工制造業增速25.0個百分點;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僅為1.73%,低于汽車制造業25.47個百分點,低于石油化工制造業17.08個百分點。
廣州服務業雖已占主導地位,但遠遠低于北京的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1年世界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67.9%)。目前廣州服務業仍以傳統服務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所占比重較低,難以滿足經濟轉型的要求,也難以滿足自主創新對服務業的要求。服務業產業結構亟待優化。

    (二)從三大需求來看,消費、投資、出口并駕齊驅,三者關系趨向協調,但出口增速回落較大

    受國家調整出口退稅政策、發布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及國際貿易磨擦等因素的影響,下半年我市出口增速明顯下滑。全年出口增速比上年回落4.4個百分點,比2007年上半年回落5.1個百分點。從主要出口市場來看,對美國的出口回落較大。2007年對美國出口與上年持平,增幅比上半年回落8.6個百分點。從主要出口商品來看,鋼材、船舶、印刷電路受影響較大,全年出口增速分別比上半年回落82.4個、23.7個和5.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出口產品產值增速在7月達到高峰后,以后各月均呈低速運行。2007年,全市工業出口產品產值增長14.3%,低于全市平均增速5.7個百分點;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1.19%,比上年下降1.06個百分點。出口增速回落較大,有可能拖慢廣州經濟發展速度。

    (三)從經濟運行質量來看,總體質量提升,但自主創新能力尚待增強,累計消費價格逐月走高,近期生產價格“剪刀差”有所加大,節能降耗減排難度增大

    自主創新能力尚待增強。我市自主創新能力落后于深圳市。2007年我市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2.08%。深圳2006年這一比重已達52.8%。深圳先后培育出華為、中興、環球數碼等一批具有較大規模、實力較強的國內外知名大型高新技術骨干企業。而我市則缺乏國內外知名大型高新技術骨干企業的帶動。因此,廣州急需通過自主創新完成工業化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的轉變。

    累計消費價格逐月走高。2007年下半年以來,在全國消費價格較快上漲的背景下,我市累計消費價格也呈逐月走高之勢(詳見表1、表2)。2007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3.4%,漲幅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其中消費品價格上升4.4%,服務項目價格上升1.1%。2007年農村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升3.2%;其中,生活消費價格上升2.8%,生產消費價格上升6.6%。食品價格大幅上漲是導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2007年,我市城市食品價格上漲8.9%(上年同期上漲1.7%),高于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上漲5.5個百分點,直接拉動城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93個百分點。2007年,我市農村食品價格上漲11.5%,高于農村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上漲8.3個百分點。

表1:                  2007年廣州市各月當月價格漲幅

單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城市居民消費價格
1
2.3
2.8
2.3
1.9
2.4
4.4
4.6
5.3
5
4.8
4.6
食品價格
4.0
4.7
7.3
6.1
5.2
6.5
11.0
12.4
14.4
13.1
11.4
10.8

表2:                  2007年廣州市各月累計價格漲幅

單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城市居民消費價格
1
1.6
2
2.1
2.1
2.1
2.4
2.7
3
3.2
3.3
3.4
食品價格
4.0
4.4
5.4
5.5
5.5
5.6
6.4
7.2
8.0
8.5
8.7
8.9

    近期生產價格“剪刀差”有所加大。2007年,我市工業品出廠價格總水平上漲1.4%,漲幅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總水平上漲4.7%,漲幅同比回落0.2個百分點。我市工業品出廠價格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之差在第四季度各月逐步加大。12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比上年同期上升2.0%,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比上年同期上升7.6%,二者相差由9月份的2.5個百分點擴大到5.6個百分點。生產價格“剪刀差”的加大將導致下游企業利潤空間縮小。

    節能降耗減排難度增大。我市能耗相對較大的工業增長明顯快于能耗較少的服務業,尤其是工業進一步重型化,能源消耗隨之加大,致使節能降耗減排難度增大。

    (四)從內外源經濟結構來看,外源型經濟較快發展,內源型經濟發展較慢

    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占66.39%,增速(20.0%)接近全市平均增速,而國有企業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尤其是,今年以來,我市民營工業企業總產值各月累計增速一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詳見圖1)。可見,目前我市工業發展主要依賴外源型企業帶動。

    在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中,民營經濟發展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民營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額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2.2個百分點,零售額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3個百分點;民營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4個百分點。

    (五)從反映民生角度來看,雖然居民生活水平較大提高,民生得到改善,但居民收入增速低于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加大;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居高不下,農民進一步增收的難度有所加大

    2007年,我市職工平均工資增速為10.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為13.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速為10.6%,分別低于地區生產總值增速3.9個、1.3個和3.9個百分點。

    2007年,我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2.55:1變為2.61:1,差距進一步加大。

    2007年各月累計,我市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漲幅均在5%以上。2007年全年漲幅為5.9%,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居高不下,導致農業生產成本較高,影響農民投資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農民進一步增收的難度有所加大。

    (六)從橫向對比來看,部分經濟指標與全國、全省及主要城市比仍有差距

    2007年,廣州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8905.22億元,在全國主要城市中,低于上海(21938.63億元)、蘇州(15914.69億元)、深圳(13832.54億元)、天津(10075.07億元)、北京(9475.54億元)和無錫(8945.11億元),居第七位,與第八位的佛山(8403.38億元)僅相差501.84億元。廣州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20.3%)低于全省(25.0%)、蘇州(23.3%)、無錫(23.6%)和佛山(30.2%)等地。
2007年,廣州市商品出口總值為379.02億美元,在全國主要城市中,低于深圳(1684.93億美元)、上海(1439.28億美元)、蘇州(1188.84億美元)、北京(489.23億美元)、寧波(382.55億美元)和天津(381.61億美元),居第七位。廣州市商品出口總值增速為17.0%,低于寧波(33.0%)、上海(29.7%)、北京(28.9%)、蘇州(25.6%)、深圳(23.8%)等市,也低于全國(25.7%)和全省(22.2%)的平均增速。

    2007年,廣州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為523.79億元,在全國主要城市中,低于上海(2102.63億元)、北京(1492.64億元)、深圳(658.06億元)、蘇州(541.82億元)和天津(540.13億元),居第六位。廣州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速為22.6%,低于蘇州(35.4%)、北京(33.6%)、深圳(31.4%)、上海(31.4%)和天津(29.6%)等市,并低于全省(28.0%)的增長水平。

    四、2008年經濟形勢展望及對策建議

    展望2008年,國民經濟發展仍將面臨著較為有利的國內外環境。從國際環境看,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世界經濟形勢總體穩定,對我市的發展是有利的。但世界經濟風險仍在逐漸增加,美國經濟放緩、全球通脹壓力加大以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等,對我市經濟的影響不可低估。

    從國內環境看,十七大勝利召開和奧運會的舉辦,體制機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都會調動各方面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和潛力。2007年的宏觀調控政策將會繼續發揮作用,個別行業和領域發展將有所放慢。2007年是宏觀調控政策比較密集的一個年頭。在財政政策方面,加征了部分商品出口關稅,取消了“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退稅,降低了容易引起貿易摩擦的商品出口退稅率,對部分資源性產品、重大技術裝備產品等,實施進口稅收優惠。在貨幣政策方面,十次上調了金融機構法定準備金率,六次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2008年將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同時還加大了對土地的管理。

    從我市發展環境看,2008年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和結構優化,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改善民生。2010年亞運會將在我市舉辦,大規模的亞運會場館設施建設將全面啟動。我市2008年經濟發展環境總體良好。
綜觀國內外及我市經濟發展環境,預計2008年我市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趨勢不會改變,增幅可能略有下降;三大需求中,出口增長可能將趨緩,投資有望穩步增長,消費市場將繼續暢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將進一步增強。

    為確保2008年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建議在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措施的同時,結合本市實際,做好以下工作:

    (一)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努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農業要在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的前提下,著力發展特色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著力建立保障畜牧業特別是生豬生產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工業要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擴大高新技術產品和高加工度產品的生產。加快發展服務業,尤其是加快金融、物流、會展、信息傳輸、軟件等新興服務業的發展。

    (二)保持外貿出口適度水平上,防止減速過快對整體經濟的沖擊

    繼續引導和促進“兩高一資”企業轉變生產經營方式,降低因出口退稅調整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調整對外貿易結構,一是努力擴大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和檔次;二是不斷開拓新市場;三是發展服務貿易,建立推動服務貿易發展的機制。

    (三)有效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擴大居民購買力

    繼續增加新增就業崗位,加強技能培訓,擴大就業規模。繼續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提高居民對未來收入增長的預期,為內需增長提供動力支持。要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補助力度,防止因物價上漲導致他們生活困難,著力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要千方百計提高農民收入。加強對農民的職業培訓,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提高農業的科技含量和農業綜合生產率;合理疏導農村剩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和城市轉移就業,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四)努力保持物價水平的基本穩定

    要繼續保障副食品供應,加強食品質量和市場價格監管,充分發揮信息對市場供求的引導作用,避免消費品價格的大起大落,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通貨膨脹。

    (五)大力扶持民營經濟的發展,為民營企業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努力營造適合民營經濟發展的社會氛圍,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挖掘發展潛力,爭取把民營經濟做大做強。繼續采取有效措施激活民間資本投入到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等領域,特別是引導民營企業走科技創業之路,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幫助民營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鼓勵民營企業上市融資。

    (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創科學發展新優勢

    切實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經濟建設的優先戰略、城市提升綜合競爭力的核心內容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一要強化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地位,鼓勵加大投入,支持研究開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具有廣州特色的自主創新體系。二要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技術產業體系,重點推進廣州國際生物島等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建設。

    (七)進一步做好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工作

    要堅持節約優先、環保優先,實行嚴格的環境保護政策,突出抓好石油化工、鋼材制造、電力生產和交通運輸等主要耗能行業,嚴格控制高耗能項目,形成政府引導、市場推進、全社會參與的格局,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