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市統計局綜合處
1—3季度,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沉著應對國家宏觀調控及日本大地震對我市經濟的沖擊,攻堅克難,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努力扭轉工業生產和投資負增長的局面,自第三季度以來工業生產、消費、投資、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有所加快,全市經濟逐步趨穩。
初步核算,1—3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918.5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1.0%,增速與上半年持平。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41.23億元、3373.85億元和5403.4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1%、10.6%和11.5%。其中,工業增加值3081.96億元,同比增長10.4%,增速比上半年(9.3%)提高1.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同期的1.7︰38.2︰60.1變化為1.6︰37.8︰60.6。第一、二、三次產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5%、36.8%和62.7%,第二產業貢獻率比上年同期(44.3%)減少7.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貢獻率比上年同期(55.3%)加大7.4個百分點。
一、從供給方面看,農業生產、工業生產有所提速,第三產業平穩發展
1.農業生產小幅加快
1—3季度,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44.62億元,同比增長 2.9%,增速較上半年(2.5%)加快0.4個百分點;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41.23億元,同比增長 3.1%,增速比上半年(2.3%)加快0.8個百分點。1—3季度,花卉產量較快增長,增速為8.6%;淡水產品、蔬菜、水果、薯類和甘蔗產量小幅增長,同比分別增長3.8%、2.9%、2.3%、1.5%和0.9%;玉米、肉類、生豬出欄、海水產品產量同比分別下降4.5%、2.6%、7.2%和6.9%。
2.工業生產增速逐月加快、但與年度目標仍有一定差距
我市三大支柱產業中的汽車制造業逐漸走出日本地震事件影響,工業生產增速逐月加快。
1—3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1384.14億元,同比增長11.3%,增速比上半年(10.3%)提高1.0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21.2%)回落9.9個百分點,但增速與年度目標(12.5%)相差1.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84.76億元,同比增長10.4%,增速與年度目標(11.5%)相差1.1個百分點。今年自三季度開始,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增幅呈逐月加快態勢,7月份、8月份、9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分別為7.2%、11.4% 和17.8%。
在汽車制造業降幅略有收窄、石油化工制造業增速提高、電子產品制造業止降轉升的帶動下,三大支柱產業生產增速有所回升。1—3季度,全市完成三大支柱產業產值5381.51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分別比1—7月(6.0%)、1—8月(7.0%)加快2.4個和1.4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制造業同比下降0.2%,降幅比1—8月(-2.4%)收窄2.2個百分點;石油化工制造業同比增長20.0%,增幅比1—8月(17.8%)提高2.2個百分點;電子產品制造業同比增長10.0%,9月當月增速為3.0%,扭轉7月(-5.2%)和8月(-2.2%)連續兩個月負增長的局面。但汽車制造業受全國汽車產銷持續疲軟、電力緊張等因素影響,電子信息制造業缺乏大項目、市場疲軟等影響,我市工業生產仍存在下行壓力。
民營和中小型工業企業增速加快。1—3季度,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769.31億元,同比增長18.3%,增速比上半年(16.3%)加快2.0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中小型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6307.02億元,同比增長14.1%,增速比上半年(13.6%)加快0.5個百分點。
高新技術產品產值較快增長。1—3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4524.33億元,同比增長14.3%,增速比上半年(11.7%)提高2.6個百分點,比全市工業平均增速高3.0個百分點。
工業產品銷售率下降。9月,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5.38%,同比降低0.8個百分點,是2008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從今年4月開始,產銷銜接水平呈逐月降低態勢,4月、5月、6月、7月和8月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分別為100.75%、98.53%、97.19%和96.22%。
在全國主要城市中,1—8月累計,廣州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805.65億元)低于上海(20908.46億元)、蘇州(18485.89億元)、天津(13516.56億元)、深圳(12699.31億元)和佛山(11340.39億元),高于北京(8973.52億元)和重慶(7226.40億元)。廣州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10.3%)低于天津(30.5%)、重慶(27.8%)、蘇州(20.2%)、深圳(12.3%),高于上海(8.7%)和北京(8.5%)等市。
3.第三產業平穩發展
金融市場運行良好。8月末,廣州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24814.60億元和17524.53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4.0%和7.8%。旅游業平穩增長。1—8月累計,全市接待過夜旅游者2676.68萬人次,同比增長6.8%;全市實現旅游業總收入960.11億元,同比增長35.4%,增幅比上半年(33.8%)提高1.6個百分點。交通運輸業平穩增長。1—3季度累計,全市完成貨運量同比增長7.0%,客運量增長7.5%,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6.9%,機場旅客吞吐量增長8.6%,機場貨郵吞吐量增長4.1%。
二、從需求方面看,消費、投資穩步加快,外貿出口平穩增長
1.消費市場在價格水平上漲帶動下較快增長
1—3季度,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50.50億元,同比增長16.9%,增幅比上半年(16.4%)提高0.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21.3%)回落4.4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8%。其中,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分別實現零售額3244.32億元和506.1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9%和17.2%,增幅分別比上半年提高0.5個和0.6個百分點。全市實現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18801.55億元,同比增長25.2%,增速較上半年(21.4%)提高3.8個百分點。
在全國主要城市中,1—8月累計,廣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6.4%)低于天津(18.6%)、重慶(18.4%)、深圳(17.6%)、蘇州(17.5%)等市,也低于全國(16.9 %)平均增速;高于北京(11.1%)、上海(11.1%,限上企業口徑),也高于全省(16.1%)平均增速。
2.固定資產投資略有加快
1—3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76.37億元,同比增長5.8%,增幅較上半年(2.1%)加快3.7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41.5%)大幅回落35.7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0.9%。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845.27億元,同比增長39.8%,增幅較上半年(26.7%)提高13.1個百分點。市屬投資和國有投資繼續下降,民營投資較快增長。1—3季度,全市完成國有固定資產投資757.12億元,同比下降21.8%;完成市屬投資1722.68億元,同比下降1.3%;降幅分別比上半年收窄7.1個和3.1個百分點;完成民營投資464.90億元,同比增長29.5%,增速比上半年(26.3%)加快3.2個百分點。
分行業看,工業投資繼續下降,1—3季度,工業投資為339.25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15.59%;同比下降13.8%,降幅比上半年(-15.2%)收窄1.4個百分點,但上年同期為同比增長38.4%。建筑業投資同比下降47.3%(受上年同期高速增長累積較大基數影響),而上半年為同比增長18.0%。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827.61億元,同比增長10.9%,增速比上半年(6.1%)提高4.8個百分點。
在全國主要城市中,1—8月累計,廣州市固定資產投資額(1790.63億元)低于天津(4683.35億元)、重慶(4364.18億元)、北京(3480.60億元)、蘇州(2765.95億元)和上海(2737.62億元)等市,高于深圳(1174.25億元)。廣州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0%)高于上海(-4.2%),低于天津(33.2%)、重慶(30.3%)、蘇州(22.1%)、北京(19.1%)和深圳(12.4%)等市,也低于全國(25.0%,不含農戶)和全省(17.6%)平均增速。
3.外貿出口平穩增長、對外貿易結構呈積極變化
1—8月累計,全市商品進出口總值為755.34億美元,同比增長12.2%,增速比上年同期(45.4%)回落33.2個百分點,比1—7月(11.9%)小幅加快0.3個百分點。其中商品出口總值為372.40億美元,同比增長19.6%;商品進口總值為382.94億美元,同比增長5.8%。貿易逆差為10.54億美元,占進出口總值的1.40%。
對外貿易結構呈積極變化,加工貿易比重進一步降低。1—8月累計,一般貿易出口占商品出口總值的比重為43.75%,比重比上年同期(41.05%)提高2.70個百分點;加工貿易出口占商品出口總值的比重為51.27%,比重比上年同期(54.17%)下降2.90個百分點。一般貿易出口和加工貿易出口同比分別增長27.4%和13.2%,一般貿易出口增速比上年同期(27.3%)加快0.1個百分點,加工貿易出口增長比上年同期(39.4%)回落26.2個百分點,一般貿易出口增速高于加工貿易出口14.2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出口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增長12.3%和3.3%,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41.9%和53.7%)回落29.6個和50.4個百分點。
1—8月累計,全市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金額為31.64億美元,同比增長10.5%,增幅較上年同期(6.1%)提高4.4個百分點。全市簽訂外商直接投資項目700個,同比增長10.6%;合同金額41.15億美元,同比增長28.2%。
在全國主要城市中,1—8月累計,廣州市商品出口總值低于深圳(1596.25億美元)、上海(1368.78億美元)、蘇州(1081.81億美元)和北京(373.90億美元),高于天津(284.71億美元)和重慶(95.81億美元)。廣州市商品出口總值增速(19.6%)高于北京(4.1%)、蘇州(12.4%)和上海(18.4%)等市,低于重慶(1.3倍)、深圳(32.8%)和天津(19.9%)等市,也低于全國(23.6 %)和全省(24.0%)平均增速。
三、從運行效益和環境看,工業企業利潤降幅收窄,財政收入及居民收入較快增長,消費價格升幅適度回落
1.工業企業利潤降幅略有收窄
1—8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377.64億元,同比增長13.1%,增速比1—7月(12.6%)加快0.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28.2%)回落15.1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554.44億元,同比下降5.6%,而上年同期為增長34.8%,但降幅呈逐步收窄趨勢,分別比1—7月(-5.8 %)和1—6月(-7.2%)收窄0.2個和1.6個百分點。自2009年1—8月利潤同比增速由負轉正以來,今年已經出現連續五個月下跌。我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呈現負增長,與全國(同比增長28.2%)和全省(同比增長5.8%)差距較大,與產銷的差距也較大,說明不少企業增產不增收。
企業虧損額持續攀升、虧損面略有收窄。1—8月累計,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增長70.9%,增幅比1—7月(72.3%)收窄1.4個百分點,但比1—6月(66.1%)擴大4.8個百分點,而上年同期為下降27.5%。企業虧損面為21.4%,比1—7月(22.5%)收窄1.1個百分點;虧損面沒有擴大,但虧損額卻持續上升,說明企業生產受到較大約束,經營難度正在加大。企業應收賬款和產成品存貨兩項資金占用繼續增長,企業資金周轉依然緊張。8月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為1578.28億元,比7月末(1554.88億元)增加23.40億元;同比增長6.5%,增速較1—7月(8.0%)回落1.5個百分點。產成品存貨500.62億元,同比增長15.8%,增速較1—7月(12.6%)提高3.2個百分點。
2.財政收入較快增長、但增收壓力較大
1—9月,全市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22.77億元,同比增長20.7%,較上年同期(20.0%)加快0.7個百分點,較上半年(20.1%)加快0.6個百分點。其中,增值稅和營業稅分別為114.07億元和121.1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2%和12.1%,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11.3%和19.7%)回落9.1個和7.6個百分點;企業所得稅為84.49億元,同比增長37.7%,增速比上年同期(30.7%)加快7.0個百分點。三項主體稅種合計占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44.23%,占稅收收入的56.84%。但考慮到存在從9月起個人所得稅稅制改革產生減收、土地增值稅政策增收效應趨弱、房地產交易前景堪憂等諸多不利因素,財政收入增收壓力較大。
在全國主要城市中,1—8月累計,廣州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總量(629.17億元)和增速(21.8%)均低于上海(2611.69億元,26.4%)、北京(2125.83億元,26.5%)、天津(957.40億元,40.9%)、深圳(940.32億元,28.1%)、重慶(932.84億元,47.6%)和蘇州(767.25億元,25.3%),增速也低于全國(30.9%)和全省(27.4%)平均增速。
3.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
1—3季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22元,同比增長12.1%,增速比上半年(11.7%)加快0.4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0%。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13184元,同比增長16.8%,增速比上半年(14.8%)加快2.0個百分點。
4.消費價格有所回落、生產價格“剪刀差”略有收窄
9月,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同比上升6.0%,升幅比8月(6.8%)回落0.8個百分點。其中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同比分別上升6.8%和4.2%,升幅分別比8月回落1.0個和0.6個百分點。1—3季度,CPI同比上升5.8%,與1—8月持平。其中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同比分別上升6.8%和3.8%。構成居民消費價格的八大類商品呈“七升一降”格局,交通和通訊類同比下降0.1%,同比上升的七大類商品中漲幅居前三位的依次為食品類(12.4%)、居住類(5.1%)和衣著類(4.7%)。
1—3季度,我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和購進價格指數(IPI)同比分別上升3.4%和9.9%。生產價格“剪刀差”為6.5個百分點,較1—8月(6.6個百分點)收窄0.1個百分點,但仍處于較高水平。2011年以來,我市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升幅均大大高于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升幅,使得企業盈利空間受到擠壓,利潤被壓縮,對我市工業企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在全國主要城市中,1—8月累計,廣州市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升5.8%,升幅與北京持平,高于深圳(5.7%)、蘇州(5.5%)、重慶(5.3%)、上海(5.2%)和天津(4.7%)等市,也高于全國(5.6%)和全省(5.4%)平均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