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上半年廣州市農業生產情況分析
上半年,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三農”工作,進一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著力推進產品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進一步拓展農民增收門路,促進了農村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農業生產的主要特點
(一)生產總量穩定增長
上半年全市完成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總產值86.85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農業39.62億元,林業1.65億元,畜牧業19.83億元,漁業17.27億元,服務業8.4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0.2%、4.6%、5.5%、3.6%、和4.2%。上半年我市農業生產總量的增長得益于:
1.農業抗災能力增強。我市把加強農田基本建設作為穩定發展農業生產的一項戰略性大事來抓。2004年末全市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42.58萬畝,旱澇保收耕地面積124.11萬畝,機電排灌耕地面積達97.6萬畝,分別為常用耕地面積的81.3%、62.7%和49.3%。2005年我市繼續加大農田基本建設,到上半年止,全市農田標準化建設面積達到70萬畝,比上年末凈增10萬畝,規范化魚塘面積2.08萬畝,凈增0.69萬畝,同比分別增長16.7%和50.0%。我市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業抗災和御災能力的進一步增強,確保了上半年農業在遭遇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仍能穩步增長。
2.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2004年末我市農業生產基地種植面積達到44.25萬畝,帶動農戶種養面積75.4萬畝,同比增長29.6%;產業化農產品產值36.71億元,同比增長12.6%。上半年,我市進一步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全市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業示范基地由上年的30家增至今年的70家,帶動農戶21.91萬戶,同比增長1.9%。龍頭企業和農業示范基地完成農業產值占全市農業產值比重同比提升了10.7個百分點。有力地促進了我市農業生產的增長。
3.農產品大市場交易渠道暢通。目前,我市年銷售額在1億元的大型農林牧漁批發、零售市場達到10家,為華南之最,是我市農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上半年,全市農產品批零總額達103億元。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的建立和不斷完善以及暢通的農產品流通渠道,促進了農業生產發展。
(二)農產品結構繼續優化
1.畜牧業平穩增長。上半年全市生豬存、出欄量分別為93萬頭和98.3萬頭,同比分別增長3.0%和2.1%;家禽存、出欄量分別為3010萬只和5700萬只,同比增長10.0%和3.5%。在家禽產量增長的同時,品質也有很大提高。為適應市場的需求,45天雞(養殖期為45天)的養殖量下降,90天雞養殖量增多。雞價格也從上年同期的8―10元/公斤上升為現在的13元/公斤。由于畜禽價格上升,農民養殖積極性恢復。上半年畜牧業產值19.83億元,同比增長5.5%,拉動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上升1.22個百分點。
2. 漁業新、優產品增加,單產提高。上半年,市漁業公司新造6艘漁船出海,海水捕撈的生產能力提高,漁獲中質優價高的金槍魚產量增加。淡水養殖經過魚塘規范化改造后,平均單產提高,特優淡水魚類品種養殖量大幅增加。其中羅非魚上半年產量首次超過“四大家魚”位列第一,同比增長26.1%。鱷魚、鱷龜、娃娃魚等養殖方興未艾。養殖類水產品在去年價格上揚的基礎上今年繼續上漲,其中升幅超過20%的品種有鳙魚、羅非魚、鯉魚、鯪魚等。農民的養魚的積極性提高。上半年全市完成漁業產值17.27億元,同比增長3.6%,拉動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上升0.88個百分點。
3.種植業生產發展速度放緩。農作物播種面積和產量有增有減:
糧食播種面積增長4.6%。其中早稻播種面積62.85萬畝,同比增長2.5%;玉米4.09萬畝,同比增長18.75%;薯類2.67萬畝,同比增長33.6%;大豆0.79萬畝,同比增長18.0%。上半年糧食產量4.12萬噸,同比增長3.4%。主要是“糧食直補”政策的全面實施拉動了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的增長。
蔬菜播種面積、產量下降。受自然災害影響,上半年蔬菜播種面積下降6.6%,產量162.13萬噸,減產幅度為3.1%。
水果產量減少9.0%。受近年產量高、價格低的影響,荔枝種植面積雖仍保持上年的水平,但果農的生產管理積極性下降,再加上天氣的影響,上半年荔枝產量1.74萬噸,同比下降30.4%。預計全年荔枝產量將由上年的7.5萬噸減至4.5萬噸,同比下降40.0%。龍眼產量3.2萬噸,同比增長15.5%。另外,番禺部分地區的香蕉出現病蟲害,改種水稻、甜玉米和花卉。水果總產量下降。
花卉由于品質優、銷路暢、價格升。由于上半年我市陰生觀葉花卉、鮮切花銷售暢旺,北方市場供不應求,導致花卉價格上升,如非洲菊,從上年的1.2―1.3元/支上升到現在的1.8元/支。上半年種植面積14.5萬畝,同比增長8.0%,產值達8億元,同比增長5.0%。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耕地面積減少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外延不斷擴大,二、三次產業迅猛發展,我市耕地面積繼續減少,直接影響了農作物種植和養殖農業的生產,致使近年來我市農業生產緩慢增長。
(二)農業生產資料消費價格繼續攀升
由于受國際原油價格屢創新高以及農資生產成本和運輸成本不斷增加的影響,農資價格猛漲,上半年農業生產資料消費價格指數上升11.3%。其中,在去年價格上揚的基礎上繼續上漲的農資產品有幼禽幼畜類、化肥類和生產用燃料類,分別上升27.1%、15.2%和13.2%,共拉動農業生產資料消費價格8.0個百分點。農資價格的上漲已直接影響到農民在農業生產上的增收。
三、幾點建議
(一)穩定耕地面積
要加快農業發展步伐,必須穩定現有耕地面積。穩定耕地的辦法有兩條:一是開源,充分利用廢地、荒灘和棄耕荒地,鼓勵農民拓荒墾田、打壩淤地、圍灘造田;二是節流,繼續下大力氣堅決剎住亂占耕地的歪風,治標治本,雙管齊下,方能奏效。
(二)努力改善農業生產環境
近年來我市農業基礎設施得到了加強,但目前農村以單家獨戶為主的分散經營仍難擺脫看天吃飯的局面。從6月份的連場暴雨對我市農業造成的影響看,番禺區盡管地勢較低,但由于農田水利設施較為完備,農業生產并未受到大的影響。而地處丘陵地區的從化市和增城市,因水利設施的不足造成部分地區澇災,對蔬菜和水果生產影響很大。因此,我市在穩定現有耕地面積的同時,還必須堅持不懈地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鼓勵和引導集體、個人和外商多方投資,建設有效灌溉、旱澇保收耕地。建立科學耕作制度,增加土壤有機質,嚴格控制耕地“三廢”污染,做到用、養結合,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耕地質量。
(三)抑制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
農業生產資料是進行農業生產的基本保證。適當控制農資價格,就相應地控制了生產成本,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這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近期,國務院和各級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抑制了農資價格大幅上漲的勢頭。但是目前市場上的農資價格仍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隨著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實施,農資的運輸費用提高,電力、煤炭等能源供應緊張,農資價格仍存在繼續上漲的可能。因此,應采取適當的措施,抑制農資價格的上漲,使市場上的農資價格保持在一種讓農資的生產者、經營者和使用者都能承受的水平,以實現共贏。
四、全年情況預測
在下半年沒有較大的自然災害的前提下,預計全年農業總產值可達216.66億元,增長2.2%。其中農業產值112.52億元,下降1.5%;林業產值3.6億元,下降1.9%;畜牧業、漁業和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分別為44.89億元、39.69億元和18.2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1%、3.3%和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