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季度,我市經濟在上年快速運行的軌道上增速放緩,全市生產總值增長9.4%,比上年同期回落5.5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回落5.6個百分點。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增長3.2%,第二產業增長7.6%,第三產業增長11.0%,與上年同期增速比,呈現“一升兩降”的態勢,即第一產業增速提高1.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回落12.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回落0.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速下滑是我市經濟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
一、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農業保持穩定發展
今年開春,延續多個月的旱情得到了緩解,農業生產相對穩定。預計一季度農業總產值為38.38億元,同比增長1.9%。其中,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服務業總產值分別為17.6億元、0.3億元、8.71億元、7.94億元和3.8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0.3%、7.2%、3.9%、2.6%和2.9%。預計全市春種作物面積達154.2萬畝,比去年同期多1.48萬畝,增長1.0%;其中早稻60.6萬畝,比去年同期減少0.9萬畝,下降1.5%。一季度,受天氣低溫多雨的影響,預計蔬菜產量略降0.8%。受價格上漲、收益增加等因素影響,農民養殖豬、家禽積極性提高。預計一季度生豬存欄91萬頭,出欄48.5萬頭,分別增長3.3%和1.0%;家禽存欄3100萬只,同比增長3.3%,出欄3322萬只,與上年持平。一季度末,我市超過2萬畝魚塘完成了標準化整治。預計全市水產品總產量約8.7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2.5%。生產快、容易喂養、價值相對較高的優質魚種如羅非魚等,越來越受養殖戶的青睞。
(二)工業生產增速下滑,產銷銜接創近年最好水平
一季度,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1385.5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0%,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8.6個百分點,比1-2月累計增幅回落3.3個百分點。全市完成工業增加值381.0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4%。
一是支柱產業支撐作用持續強勁。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電子產品制造業、石油化工制造業三大支柱產業合計完成工業總產值528.6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4個百分點。三大支柱產業工業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8.2%。其中,汽車制造業、電子產品制造業、石油化工制造業分別完成產值161.01億元、152.95億元和214.69億元,分別增長37.8%、11.0%、7.6%。
二是外商及港澳臺工業企業生產規模及增速均居首位。一季度,在各種經濟類型工業企業中,外商及港澳臺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90.37億元,增長17.0%,總量及增幅均位居各種經濟類型之首;國有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9.33億元,增長9.3%;股份合作制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49億元,增長11.9%。
三是高新技術產業快速增長。今年以來,我市繼續抓好電子信息、生物技術和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積極應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一季度,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321.65億元,同比增長28.5%,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例達23.2%,比上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
四是民營工業企業發展加快。一季度,全市民營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88.23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57.01億元,增長6.8%。民營工業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0.8%。
五是重工業增速繼續高于輕工業。隨著汽車、造船、裝備制造、石化等重化工業加快發展,全市工業重工化趨勢明顯增強。一季度,全市重工業實現產值791.3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5%;輕工業實現產值594.22億元,增長6.6%,重工業增速比輕工業快8.9個百分點。重工業的比重由上年的52.0%提高到57.1%。
工業產品產銷銜接好。3月份,全市工業產品產銷率達到98.53%,比去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一季度實現產品產銷率99.42%,比去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創近年來最好水平。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品產銷率為99.34%,比上年同期提高1.5個百分點。
但需要注意的是: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1-2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48.8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1%,這是自1999年7月以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首次出現下降。1-2月累計,實現利潤同比減少1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達26戶,26戶企業合計實現利潤16.96億元,同比減少13.58億元。從分行業的利潤來看,全市35個工業行業中,有18個行業的利潤出現下降,占51.4%。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上升。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為25.7%,比上年同期上升0.6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9.72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1.4%,這是自1999年9月以來規模以上虧損企業虧損額首次出現上升。從分經濟類型的虧損額來看,外商及港澳臺企業的虧損企業虧損額最高,達6.85億元,占全市虧損企業虧損額的70.5%。
(三)消費品市場升幅加大
一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88.64億元,同比增長13.1%,比1-2月累計增幅提高3.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1.9個百分點。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增長14.4%,餐飲業增長8.0%。全市批發零售貿易業商品銷售總額達1693.57億元,增長43.0%,增幅高于上年同期30.3個百分點。汽車銷售繼續保持旺銷勢頭。1-2月累計,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汽車零售額達15.78億元,增長23.0%。
(四)交通運輸郵電業平穩增長
一季度,全市完成貨運量8306.74萬噸,增長6.7%;完成客運量9682.06萬人次,增長9.0%。港口貨物吞吐量為5220.21萬噸,增長4.7%。全市郵電業務收入54.09億元,增長8.5%。其中,電信業務收入51.30億元,增長8.7%;郵政業務收入2.79億元,增長5.1%。
(五)固定資產投資降幅加大,商品房銷售平穩
一季度,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0.17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6.6%,比1-2月累計降幅擴大11.9個百分點。全市新增固定資產80.21億元,同比下降25.3%,比1-2月累計降幅收窄7.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基本建設、更新改造和房地產三大投資全面下降。一季度,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近五成的基本建設投資完成額由上年同期的100.28億元下降到85.49億元,增速由上年的增長96.0%變為下降14.8%,比1-2月累計降幅擴大12.7個百分點;更新改造投資由上年同期的24.40億元下降到21.16億元,同比下降13.3%,比上年同期降幅擴大10.7個百分點,但比1-2月累計降幅縮小6.7個百分點。房地產完成投資67.36億元,同比下降5.1%。
二是市屬單位完成投資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八成多。一季度,市屬單位完成投資153.25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85.1%,比上年同期提高8.8個百分點。
三是房屋竣工面積降幅加大。一季度,我市房屋竣工面積為169.3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1.1%,比1-2月累計降幅擴大27個百分點。降幅加大的主要原因是今年3月當月凈增房屋竣工面積11.14萬平方米,而上年同月凈增房屋竣工面積23.66萬平方米,同比減少12.52萬平方米。
四是商品房銷售保持平穩。年初,我市國土房管局等部門聯合對房地產市場進行了一系列的巡查整頓活動,房地產市場進一步規范化。另外,由于3月16日央行提高了房貸利率和首付比例,不少想買樓或者是潛在的買樓者將購房計劃推后,商品房銷售較為平穩。一季度,我市商品房預售面積為122.75萬平方米,商品房預售合同金額66.58億元,分別增長10.5%和22.2%。商品房實際銷售(交樓)面積和實際銷售(交樓)合同金額分別為100.59萬平方米和43.76億元,分別下降13.5%和18.0%。
(六)城市居民消費價格,工業品出廠價格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升幅環比收窄
3月份,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同月上升2.0%。1-3月累計,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同期上升2.4%,比上年同期升幅高2個百分點,但比1-2月累計升幅縮小0.2個百分點。城市居民消費價格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今年入春以來,我市天氣持續低溫陰雨,養殖業、種植業均受到一定影響,食品類價格出現普遍上漲,漲幅達7.5%,比上年同期升幅擴大了4.2個百分點,直接影響價格總水平上升2.6個百分點。在8大類商品(服務)中,價格上升的還有居住類升2.5%、煙酒及用品類升2.2%、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升1.8%;價格下降的分別為衣著類降4.8%、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降2.0%、交通和通訊類降1.8%、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降0.1%。
3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上升1.9%。一季度,我市工業品出廠價格比上年同季上升2.4%,升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但比1-2月累計升幅回落0.3個百分點,比2004年第四季度回落0.6個百分點;其中生產資料出廠價格和生活資料出廠價格分別上升4.5%和0.2%。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料升幅差距比上季減少0.6個百分點,表明生產資料出廠價格上升向生活資料的出廠價格傳導有所加快。
3月份,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比上年同月上升10.0%。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比上年同期上升11.2%,升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但比1-2月累計升幅回落0.6個百分點,比2004年第四季度回落2.2個百分點。國際原油價格再度走高,使我市成品油價格也有較明顯的上升。一季度,成品油中的汽油出廠價格同比上漲20.8%,液化石油氣上升20.0%。一季度,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出廠價格同比上升3.8%,升幅比上季回落6.4個百分點。受去年國家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的影響,普通硅酸鹽水泥出廠價格明顯下降,同比下降3.5%,這是自2003年4季度開始連續上升5個季度后的首次下降。
二、我市經濟增速放緩的原因分析
(一)第二產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低
一季度,第二產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4.26%,拉動經濟增長3.2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增長10.4%,拉動經濟增長4個百分點;建筑業增加值下降21.5%,拉低經濟增速下降0.78個百分點。
(二)工業生產增速回落
一季度,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1385.5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0%,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8.6個百分點,比1-2月累計增幅回落3.3個百分點。工業生產增速放緩主要表現在:
一是部分大企業減產或增速回落。一季度,在全市286家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中,有174家生產增速比1-2月累計增速回落。部分大企業產值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
二是去年一季度的高基數對今年的增長有所約束。去年一季度全市工業總產值增速逐月走高,一季度增長20.6%。其中,3月份當月增速更是高達24.8%。去年一季度工業生產的高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今年一季度工業的增長。
三是電力瓶頸成為廣州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的制約因素。今年以來,由于缺水、發電機組輪流檢修停發電等原因,我市電力供求緊張矛盾提前出現。一季度,廣州共有47天懸掛紅色錯峰信號,占一季度天數的52.2%。鑒于今年用電缺口增大,廣州將全年采取錯峰用電機制。每天的錯峰用電已對部分企業的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有的企業由于電力供應不足,出口和內銷訂單無法按計劃完成,造成巨大經濟損失,長此以往部分出口市場將被競爭對手占領,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而且廣州在3月1日起執行調整后的峰谷電價,電力高峰、平段、低谷的比價從目前的1.35:1:0.6調整為1.58:1:0.5。新峰谷電價給工業企業增加了成本壓力,電力瓶頸已經成為廣州工業經濟快速增長不容忽視的制約因素。
四是勞動力出現結構性短缺。企業招技術工困難是今年廣州工業面臨的又一新問題。改革開放初期,廣東、福建等東南沿海省份以優厚的工資待遇吸引了各地人才,大量的人才匯集在東南沿海各省,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廣州也得益于豐富的人才資源,保持了經濟的穩定快速發展。但近年來廣州物價持續上漲,消費支出不斷提高,外來工在廣州生活成本也在不斷提高,而工資卻基本上維持在原有的水平。因此,大量熟練技術工回流江浙等地區,造成廣州部分工業行業技能型人才短缺,而企業又難以在市場上招聘到合適的技術工人。勞動力供求存在著結構性短缺現象,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產。
五是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升幅仍高于工業品出廠價格升幅。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動力價格升幅仍高于工業品出廠價格升幅8.8個百分點。工業生產“高進低出”的局面,直接影響到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利潤空間縮小。
(三)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幅度加大
一季度,我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幅度加大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從國家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宏觀調控政策看: 2004年4月,國家出臺了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宏觀調控政策,加大了對土地資源的監控,以控制投資的過快增長,從而使我市部分項目在今年上半年內無法開工;今年我國將實施多年的經積極財政政策,轉變為穩健的財政政策,以控制投資的過快增長和投資規模的擴張,全國投資增速明顯下降。受此影響,我市一些主要行業的投資有所降溫,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固定資產的投資進度。
從全市億元以上投資項目投資額分析:造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市超億元(含億元)項目實際完成投資額下降所致。一季度,我市實際完成超億元(含億元)項目24個,實際完成投資58.16億元,而去年同期實際完成超億元(含億元)項目19個,實際完成投資80.67億元。雖然項目個數增加,但投資額大幅減少,相差22.51億元。其中,大學城項目同比減少27.24億元,南部快速路(侖頭―龍穴島)項目減少3.16億元。
從重點項目來看:2005年我市重點項目共62個,雖項目個數多于去年的39個,但單位項目年度計劃投資普遍少于去年同期,最大項目為廣州大學城二期工程,年內計劃投資為25億元,遠低于去年廣州大學城一期工程項目75億元的投資。
去年一季度的高基數對今年的增長有所約束。去年一季度我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6.5%,為2003年來的最高增幅,去年一季度投資的高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今年一季度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