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數據發布 > 統計分析

2004年廣州市經濟發展情況

  • 聽全文
  • 2005-01-25
  • 來源:市統計局
  • 分享到
  • -

廣州市統計局局長  高殿瀛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我很高興來這里向諸位介紹廣州市2004年經濟發展情況。在春節即將來臨之際,我先向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2004年,廣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發展為第一要務這個根本,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繼續呈現“速度快、結構優、質量高、動力強”的良好局面。

    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如下:

    1.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初步核算,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GDP)突破4000億元大關,達4115.81億元,綜合經濟實力邁上新的臺階,比上年增長15.0%,連續兩年增長15%以上。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5.50億元,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1817.71億元,增長17.2%;第三產業增加值2182.60億元,增長13.8%。從橫向對比看,廣州經濟總量在全國主要大城市中穩居前列。

    2.產業結構繼續調整優化。2004年廣州三次產業的比重由2003年的3.02∶43.13∶53.85調整為2.81∶44.16∶53.03,第二產業的比重又提升了1.03個百分點。第一、三次產業的比重分別下降0.21個和0.82個百分點。一、二、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12%、51.22%和47.66%,經濟發展呈現二、三次產業雙輪驅動、互相促進的格局。

    3.經濟增長質量明顯提高。一是財政收入增長快。2004年全市一般預算財政收入達302.82億元,突破300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19.2%。二是企業效益好。2004年,廣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191.43,再創歷史新高,比上年提高13.4點;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302.5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1.1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648.59億元,增長20.7%;實現利潤394.64億元,增長23.1%。

    4.消費價格溫和上漲,生產資料價格漲勢明顯。2004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1.7%,其中消費品價格上升2.2%,服務項目價格上升0.8%。在8大類價格中,食品類、煙酒及用品類和居住類3大類價格分別上漲5.4%、2.5%和2.0%,其余5類價格下降。受生產消費價格上升幅度較大的影響,農村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升5.3%;其中,生活消費價格上升4.8%,生產消費價格上升8.7%。在生產資料需求強勁增長等因素的影響下,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延續2003年以來的上漲態勢,連續10個月升幅逐月加大,直至11、12月開始回落,全年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1.7%。與此同時,由于部分生產資料價格漲幅較大,我市工業品出廠價格改變了自2001年以來低谷徘徊或緩慢回升的態勢,價格同比持續11個月小幅上升,12月份升幅回落,全年上漲2.1%。

    5.農業生產在結構調整中平穩增長。2004年,全市認真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農業生產平穩增長。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201.44億元,增長5.1%。

    6.工業生產保持快速增長,工業結構重型化趨勢明顯。一是增長速度快。2004年,全市工業新增產值突破1000億元大關,達1043.57億元。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5749.48億元,增長19.7%;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1627.11億元,增長18.6%,工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9.57%。二是重工業產值超過輕工業,增速也快于輕工業。輕、重工業總產值分別為2679.5億元和3069.98億元,分別增長15.1%和23.0%,重工業增速快于輕工業7.9個百分點。輕、重工業總產值比例由上年的50.5∶49.5調整為46.6∶53.4,標志著廣州市工業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工業化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三是支柱產業拉動力強。規模以上電子產品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石油化工制造業三大支柱產業合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234.82億元,增長35.4%。其中,電子產品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石油化工制造業三大支柱產業分別完成產值678.46億元、629.89億元和926.47億元,分別增長46.8%、31.5%和30.7%;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完成產值61.79億元,增長41.9%。四是高新技術產業迅猛發展。2004年,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432.53億元,增長34.5%,快于全市工業增速14.8個百分點;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例達24.9%,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

    7.第三產業保持較快增長。一是批發零售貿易業加快發展,消費品市場活躍。2004年,全市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全年成交額達521.79億元,比上年增長20.0%;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675.05億元,增長12.1%,比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其中貿易業增長13.8%,餐飲業增長6.6%。全市商品銷售總額為5178.85億元,增長22.7%。二是交通運輸業增速提高。2004年,全市完成貨運量34838.34萬噸,增長18.9%,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貨物周轉量2746.91億噸千米,增長9.5%;客運量34619.66萬人次,增長16.4%,比上年提高14.8個百分點;旅客周轉量551.20億人千米,增長22.3%;港口貨物吞吐量23496.22萬噸,增長22.4%,其中集裝箱吞吐量377.71萬標箱,增長12.7%。全年實現郵電業務收入211.51億元,增長14.3%。其中郵政業務收入11.27億元,增長6.0%;電信業務收入200.24億元,增長14.8%。三是金融業平穩發展。2004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為10322.4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2%;其中城鄉居民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為4755.2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1%。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7203.7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其中,中長期貸款余額3980.57億元,增長18.5%。四是旅游業快速增長。2004年,全市旅游業實現總收入547.04億元,增長20.2%。全市共接待過夜旅游者2674.71萬人次,增長12.9%;其中海外旅游者437.15萬人次,增長20.6%。

    8.固定資產投資結構優化,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一是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指引下,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適度增長,結構優化。200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21.96億元,增長12.5%。其中,基本建設完成投資622.18億元,增長36.8%;更新改造投資完成投資161.17億元,下降12.8%;房地產完成投資440.81億元,增長5.1%。基本建設投資、更新改造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分別由上年的38.7%、15.7%和35.7%調整為47.1%、12.2%和33.3%,第一、二、三次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由上年的0.12∶19.28∶80.60調整為0.23∶23.88∶75.89。二是房地產市場銷售良好。2004年,全市市區房屋交易面積1969.14萬平方米,增長20.2%,其中商品房和二手房交易面積分別為1121.86萬平方米和847.28萬平方米,分別增長7.2%和43.0%;全市市區房屋交易金額789.68億元,其中商品房和二手房交易金額分別為560.14億元和229.55億元,分別增長26.2%和43.4%。截止2004年底,全市商品房空置面積為605.09萬平方米,為近4年以來最低水平。三是重點項目建設成績斐然。廣州大學城一期工程、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一期工程、南沙港區一期工程4個5萬噸級泊位、以及南洲水廠在年內投入使用,廣州南沙港快速路年底建成通車,廣州地鐵三號線工程、廣州科學城基礎設施等重點建設項目順利推進。

    9.外貿出口增速創新高,出口結構優化。一是增速快。2004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達447.96億美元,增長28.2%。其中,出口214.73億美元,增長27.1%,創1994年來的新高;進口233.23億美元,增長29.2%。二是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出口商品逐步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轉變。2004年機電產品出口104.66億美元,增長34.9%,占全市出口總值的48.7%,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值43.07億美元,增長58.7%,占全市外貿出口總值的20.1%,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

    10.利用外資規模擴張,質量不斷提高。2004年,我市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利用外資24.01億美元,增長64.4%;合同利用外資金額32.05億美元,增長25.6%;合同利用外資1046項,增長20.2%。迄今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在廣州投資設立了7933家外資企業,據不完全統計,世界500強大企業已有127家進入廣州。利用外資呈現以下特點:一是大項目多,增資擴產比重大。全市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160個,占新批項目的15.3%,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合同利用外資額占全市的53%。其中增資擴產達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比上年增加13個,占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的20.0%,合同利用外資額占21%。二是主要投向制造業,尤其是我市的支柱產業。實際利用外資中投向工業三大支柱產業的資金增長近2.8倍,占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的28.1%。其中汽車制造業增長4.6倍,占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的11.0%。

    11.就業規模擴大,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004年末,我市城鎮從業人員為308.44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1.2%;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42%,比上年下降了0.28個百分點,為近5年來最低水平。2004年,全市職工平均工資為30807元,比上年增長9.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884元,增長12.5%。人均消費性支出13121元,增長13.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6625元,增長8.1%,創1997年來最高水平。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加快。一是居民家庭支出中的服務性消費支出逐步擴大。按戶籍人口計算,1998年我市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城鎮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消費性支出總額的25%;2002年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城鎮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占人均消費性支出總額的33.8%,2004年預計我市人均GDP將突破6000美元,城鎮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消費性支出總額的35.5%。二是汽車、旅游等消費熱點升溫。2004年,我市限額以上貿易企業汽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0.8%,城市每百戶居民家用汽車擁有量由上年的2.3輛提高到4輛;城市居民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比上年增長17.8%。

    12.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生活環境不斷改善。2004年,我市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均取得佳績。全市改造“麻雀學校”任務已基本完成,二十四所示范性高中建設進度和投資已經過半。廣州大學城建設一期工程已于2004年9月順利竣工,10所高校的4.2萬名師生正式入住開學。按照“城市以文化論輸贏”的理念,以建設文化強市為目標,推動文化事業蓬勃發展。通過舉辦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羊城國際粵劇節、國際聲樂比賽、廣州國際芭蕾精英比賽、國際服裝文化節、中國戲劇節等一系列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動,展示了廣州的風采和魅力。在第28屆奧運會上,體育健兒取得了2金、1銀和1個第四名的佳績,在省會城市中名列第一。2004年7月1日我市成功取得了2010年亞運會承辦權,充分顯示了我市的綜合實力。隨著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廣州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我市已達到國家衛生城市必備的5項基本條件的要求。2004年9月,省愛衛會已向全國愛衛會推薦廣州市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的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在軟環境方面,抓好市場環境建設,大力實施“安全放心”工程,整頓市場經濟秩序,營造公平、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安定和治安穩定。2004年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數11.17萬宗,同比下降3.8%;破案率32.13%,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

    上述情況表明,2004年我市國民經濟總體形勢是好的,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是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也是全市人民積極工作的結果,同時也是經濟增長內在活力增強、國內外經濟環境趨好的結果,來之不易。2004年我市經濟發展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績,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目前廣州經濟發展方向與國家宏觀調控方向的吻合度高,增強了經濟增長動力與抗波動的能力。從產業看,近幾年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按照經濟發展客觀規律以及國家的有關調控政策,根據自身的特點,及時調整產業的發展方向,產業結構與國家宏觀調控方向的吻合度高,增強了有效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比如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工業三大支柱產業發展迅猛,對全市工業乃至全市經濟發展貢獻顯著。這些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效為全市經濟良性循環發展奠定了基礎,也增強了我市應對外部環境波動的能力。此次宏觀調控中由于我市屬于國家限制發展的產業相對較少,因此經濟發展所受到的影響也相對較小。從增長動力看,經濟增長由“投資拉動為主”向“投資、消費共同推動”轉變。為應對宏觀環境的變化,我市在保持投資適度增長的同時,通過擴大消費的辦法保持經濟的平穩發展。隨著投資規模擴張速度的減緩,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逐步上升。2004年我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之間的落差,由上年的7.4個百分點調整為0.4個百分點。從資金看,優勢產業的資金供應得到保障。2004年全市國家銀行人民幣短期貸款中,工業貸款的比例占了四成多,實際利用外資主要投向支柱產業。從所有制改革看,非公及混合所有制經濟持續發展,對全市經濟推動作用增強。在工業方面,2004年外商及港澳臺投資工業企業實現產值增長25.7%,占全市比重達到63.1%,比上年同期提高3.3個百分點;全市民營工業企業實現產值占全市的22.5%。在外貿出口方面,三資企業、私營企業出口分別增長34.9%和1.2倍,出口額占全市的比重分別為62.7%和6.4%,分別比上年提高3.6個和2.8個百分點。

    二是經濟增長方式正向集約式方向發展。從企業規模看,重點大企業貢獻提高,規模效應進一步顯現。2004年,大中型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412.08億元,比上年增長25.9%,比全市平均增幅高6.2個百分點;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59.3%,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全市工業整體盈利水平的提高也主要是得益于大中型企業的有力支撐,2004年全市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32.98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84.4%,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完成零售額達424.21億元,增長20.2%,比全市平均增幅高出8.1個百分點。從能源消耗的角度看,1996年-2003年,我市萬元GDP綜合能耗呈逐步降低趨勢。1996年為1.19噸標準煤/萬元,至2003年只有0.8噸標準煤/萬元。也就是說,要創造1萬元的GDP,2003年需要消耗的能源比1996年節約了0.39噸標準煤,節約率達32.77%,年平均節約率達3.61%。從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看,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加大。1996-2003年,科技進步在工業經濟增長中的份額逐年加大,由1996年的42.6%提高到2003年的50.1%,工業經濟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也逐年提高,由1996年的6.5%提高到2004年的24.9%。

    2004年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經濟發展中存在資源瓶頸的制約。如電力供應緊張和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對于電力供應問題,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效果良好。原材料價格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措施的實施,上漲趨勢已有所緩和。此外,民營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等問題需引起重視。

    我們認為,2005年我市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趨勢不會改變;三大需求中,出口增長可能趨緩,投資、消費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