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季度,我市經濟延續了上年平穩較快增長的良好勢頭。工業生產、消費市場、企業經濟效益和財稅收入增長加快,工業、農業和出口結構不斷優化,投資理性增長,消費價格漲勢溫和,收入和就業情況良好。總體來看,首季經濟開局良好,為上半年及全年經濟又好又快增長打下了扎實基礎。
一季度廣州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05.6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3%,增幅同比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一、二、三次產業分別完成增加值30.83億元、575.67億元和899.1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17.2%和11.3%,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57%、48.04%和51.39%,分別拉動全市經濟增長0.08個、6.40個和6.85個百分點。一季度,全市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經濟運行呈現出“五個平穩,四個加快,三個優化”的特點。
五個平穩:
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
一季度,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86.20億元,同比增長9.5%。從三大類投資來看,基本建設完成投資131.00億元,增長1.3%;更新改造完成投資43.24億元,下降3.1%;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10.74億元,增長30.2%,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2.55%上升到38.69%。從固定資產投資投向的產業看,全市第一、二、三產業完成投資分別為0.12億元、56.22億元和229.86億元。第一、二產業投資均呈現下降,同比分別下降27.1%和24.5%。第三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3.1%,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同比提高8.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中的金融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租憑和商務服務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投資增長較快,同比分別增長5.53倍、2.04倍、1.37倍和1.14倍。
二、外向型經濟穩步發展
一季度,全市完成商品進出口總額158.5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8%。其中,進口77.44億美元,同比增長15.6%;出口81.12億美元,同比增長20.0%。貿易順差為3.68億美元,與上年同期比擴大3.14億美元,順差占全市商品進出口總額的比例為2.3%,低于全國平均水平7.8個百分點。我市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為41.61億美元和14.9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6.3%和4.9%,占全市商品出口的比重分別為51.3%和18.5%。主要出口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對香港、美國、歐盟、東盟、日本的出口分別增長16.4%、9.7%、12.8%、22.9%和15.2%,對以上5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額為63.36億美元,占廣州市出口總額的78.1%。新興市場出口異常活躍,其中對非洲、韓國、俄羅斯聯邦的出口分別增長81.7%、1.71倍和81.4%。一季度,全市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4.90億美元,同比增長1.36倍;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5.99億美元,增長20.1%。全市接待海外過夜旅游者130.06萬人次,增長4.4%。
三、消費價格漲勢平穩
一季度,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同期上升2.0%;其中消費品價格上升2.6%,服務項目價格上升0.6%。在構成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的八大類價格中“五升三降”,在價格上升的五類中,食品類價格由于承接上年四季度糧油、肉禽蛋等商品價格較快上漲的走勢,上升幅度最大,上升5.4%。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居住類、煙酒及用品類分別上升3.5%、2.8%、1.5%和0.8%。在價格下降的三大類中,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衣著類、交通和通訊類分別下降2.2%、2.0%和0.3%。農村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升0.3%;其中生活消費價格下降0.5%,生產消費價格上升5.8%。
四、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
3月末,我市城鎮從業人員總量為354.4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63萬人。在就業人員穩步增加的同時,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一季度,全市職工工資總額為197.9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6%;全市職工平均工資為9708元,增長6.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450元,增長8.5%。受收入的增加和我市市區范圍內“限摩”“禁摩”的影響,居民家庭購車踴躍,私家車擁有量不斷上升。至3月底,我市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戶擁有汽車12.3輛,同比增長36.7%。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2751元,同比增長8.3%。
五、金融運行總體平穩
3月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為13134.86億元,比年初增長3.2%;其中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為5670.59億元,增長2.0%。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為8189.03億元,比年初增長3.2%;其中,中長期人民幣貸款5006.62億元,比年初增長5.1%。金融機構外幣存款余額為71.64億美元,比年初下降9.7%;外幣貸款余額為95.42億美元,增長1.1%。
四個加快:
一、工業生產增長加快
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865.58億元,同比增長22.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4.4個百分點。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電子產品制造業、石油化工制造業三大支柱產業合計完成工業總產值837.87億元,同比增長25.0%。其中,汽車制造業增勢明顯快于其他支柱產業,增速高達59.5%;石油化工制造業增長14.3%;電子產品制造業下降5.7%。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成為一大增長亮點。在汽車、石化、電力等重化工業快速發展的帶動下,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生產呈現良好增長勢頭。一季度完成工業總產值654.68億元,同比增長34.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6.2個百分點,增速分別高于外商及港澳臺企業和股份制企業8.5個和16.1個百分點,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12個百分點。
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快速增加
在元旦、春節、元宵節、情人節等節日消費的帶動下,市場銷售繁榮活躍。一季度,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7.39億元,同比增長13.4%,比上年同期增速快1.3個百分點。其中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單月突破200億元后,2月份又創新高,單月零售額達到212.94億元。分行業看,一季度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514.13億元,增長14.1%。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03.26億元,增長10.2%。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2282.61億元,同比增長16.0%。據定點觀測統計資料顯示,今年“春節”黃金周期間,列入統計的12家零售企業商品零售額達3.36億元,同比增長8.3%。一季度,全市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中食品飲料煙酒類、服裝類及化妝品類零售額分別增長21.3%、18.1%和22.2%。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零售額中,與住宅消費相關的消費品快速增長,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增長54.4%,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商品零售額增長33.8%,家具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3.2%。
三、 企業經濟效益大幅提高
根據廣州市景氣調查:一季度,企業景氣走勢高開運行,企業盈利能力增強,企業經濟效益穩步提高。企業景氣指數為145.7,為2005年以來的最高位,環比、同比分別上升1.5點、7.1點。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49.9,為歷史高位,環比上升4.8點,同比上升7.5點。1-2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00.94,創近年來新高,比上年同期提高28.5點。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338.45,同比大幅提高86.8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84.9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9.6%,增幅高于上年同期39.5個百分點。
四、稅收、財政收入較快增長
一季度,全市實現稅收438.88億元,同比增長21.9%,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4個百分點;其中,占稅收總額約七成的國稅增長23.3%,地稅增長18.8%。全市一般預算財政收入112.98億元,同比增長16.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3.2個百分點。財政收入中,營業稅、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三大主體稅種完成良好,分別完成稅收28.50億元、27.46億元和13.11億元,分別增長15.7%、17.6%和19.6%,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合計達到64.3%。全市一般預算財政支出87.63億元,同比增長8.2%。
三個優化:
一、工業生產結構進一步優化
全市工業重工化進程繼續快速推進。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重工業實現產值1222.28億元,同比增長28.2%;輕工業實現產值643.30億元,同比增長12.4%。重工業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65.52%,比上年同期提高4.21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提高1.48個百分點,工業重型化進一步增強。隨著我市工業企業科技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在新產品產值大幅增長的帶動下,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強勁增長。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新產品產值169.22億元,增長89.4%;完成高新技術產品產值524.73億元,同比增長32.9%,增速分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和上年同期10.5個和13.2個百分點,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8.13%。在全市納入統計的60種主要產品中,產品產量增速超過25%的有12個,其中移動電話機、化學纖維、摩托車、成品鋼材、汽車產量增幅居前,分別增長2.29倍、1.26倍、72.8%、61.5%和59.9%。
二、農業生產結構繼續優化
今年以來,我市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各項支農政策,農業生產穩步推進。一季度,全市實現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總產值54.4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6%。其中,農、林、牧、漁和服務業五大業總產值分別為24.35億元、0.92億元、13.85億元、10.45億元和4.8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0.2%、4.8%、4.5%和3.9%。農業生產基地化、規模化、標準化水平提高。特色農業、高效農業和生態農業是今年我市發展的重點。農田標準化建設穩步推進,預計春收面積79萬畝,比上年增加1%。重點推進10個水果專業村的建設,優化水果品種,發展番木瓜、楊桃、黃皮、枇杷等嶺南特色水果和北部落葉性水果。蔬菜播種面積90.79萬畝,同比增長4.8%;預計總產量87萬噸,同比增長5.0%。花卉仍然是我市農業生產的主打產品,今年一季度花卉保持面積17.3萬畝,比上年增加1.5萬畝。在生豬和家禽價格持續攀升的帶動下,一季末生豬和家禽出欄分別為62.35萬頭和3782.72萬只,分別增長5.8%和5.3%。魚塘低改(標準化整治)給養殖戶帶來長足和穩定的效益,淡水養殖潛力大,前景看好。一季度全市淡水產品產量9.44萬噸,同比增長7.9%。
三、商品出口結構不斷優化
我市一般貿易出口增勢強勁,增速遠高于加工貿易出口增長速度。一季度一般貿易出口34.73億美元,同比增長32.1%,占全市出口總額的比重為42.8%,比上年同期提高3.9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提高1.1個百分點。由于近期國家限制企業從事高能耗加工貿易的力度逐漸加大,加工貿易出口增勢趨緩。一季度加工貿易出口44.71億美元,同比增長13.4%,增速比一般貿易出口慢18.7個百分點;占全市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5.1%,比上年同期下降3.1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下降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