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廣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廣州的綜合經濟實力躍上了新臺階。在全市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市戶籍人口保持穩定、低速的增長趨勢,基本形成了人口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格局。
一、2006年廣州人口基本情況
(一)戶籍人口的增長情況及其地區分布
1.戶籍人口增長速度回落,性別比下降
2006年末,全市戶籍人口為760.7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了10.19萬人,增長1.36%,增長速度比上年的1.74%下降0.38個百分點。其中,男性人口為388.38萬人,女性人口為372.34萬人,性別比(男性:女性)為104.31,比上年末下降0.44個百分點。
2.人口主要集中于老城區
在全市戶籍人口中,2006年末市區(十區)人口為625.33萬人,比重為82.20%,比上年增加了8.01萬人;兩個縣級市人口為135.39萬人,比重為17.80%,比上年增加了2.18萬人。全市土地面積為7434.4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023人;其中,市區土地面積為3843.43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627人。人口密度較高的是越秀區、荔灣區和海珠區,分別達到每平方千米34067 人、11933人和9851人。兩個縣級市土地面積為3590.97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77人(見表1)。
表1:2006年廣州市土地面積及人口密度
區、縣級市 | 土地面積 (平方千米) | 年末戶籍人口(人) |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
全市 | 7434.40 | 7607220 | 1023 |
一、市 區 | 3843.43 | 6253289 | 1627 |
荔灣區 | 59.10 | 705262 | 11933 |
越秀區 | 33.80 | 1151481 | 34067 |
海珠區 | 90.40 | 890512 | 9851 |
天河區 | 96.33 | 645453 | 6700 |
白云區 | 795.79 | 767688 | 965 |
黃埔區 | 90.95 | 193641 | 2129 |
番禺區 | 786.15 | 947607 | 1205 |
花都區 | 970.04 | 636706 | 656 |
南沙區 | 527.65 | 147579 | 280 |
蘿崗區 | 393.22 | 167360 | 426 |
二、縣級市 | 3590.97 | 1353931 | 377 |
增城市 | 1616.47 | 810554 | 501 |
從化市 | 1974.50 | 543377 | 275 |
3.人口自然增長保持低水平
2006年,全市戶籍人口增長總量中,出生人數6.77萬人,死亡4.09萬人,自然增長2.68萬人,出生率為8.95‰,死亡率為5.42‰,自然增長率為3.53‰,出生人數保持在7萬人以下、自然增長率保持在3‰左右的低增長水平。
4.人口機械增長率下降
2006年,我市遷入人口14.89萬人,遷入率為19.71‰;遷出人口5.88萬人,遷出率為7.78‰,人口機械增長率為11.93‰,比上年下降1.20個千分點,我市戶籍人口的機械增長率是200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表2:廣州市人口自然變動情況
單位:‰
年份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戶籍人口機械增長率 | 10.15 | 13.18 | 11.96 | 5.05 | 15.47 | 13.13 | 11.93 |
(二)人口年齡結構老齡化
2006年我市戶籍人口年齡結構呈現出少兒人口減少、勞動力年齡人口和老年人口增加的態勢。2006年末,全市常住戶籍人口(注:常住戶籍人口為戶籍人口中已落常住戶口的人)為757.39萬人,其中0―14歲少年兒童人口為114.08萬人,比上年末減少3.30萬人,占常住戶籍人口的15.06%。15―64歲成年人口為569.3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33萬人,比重為75.17%。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為74.0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4萬人,比重為9.77%。老年人口比重高于7%的老齡化國際標準2.77個百分點。少兒負擔系數為20.04%,老年負擔系數為13.00%,總負擔系數為33.04%。少兒負擔系數比上年下降1.04個百分點,老年負擔系數則比上年上升0.02個百分點。年齡中位數為35.13歲,比上年的34.73歲增長了0.4歲。
(三)人口城市化水平繼續提高
2006年末,全市非農業人口為526.40萬人,占常住戶籍人口的69.50%。其中,市區非農業人口為490.95萬人,兩個縣級市非農業人口為35.45萬人,分別占市區和兩個縣級市常住戶籍人口的78.78%和26.40%。全市非農業人口比上年末增加9.17萬人,增長1.77%,高于全市常住戶籍人口增長速度0.33個百分點。非農業人口主要聚集在市區,廣州市人口城市化水平較高。
(四)外來人口以在業人口為主
廣州的經濟發展吸引了大量的外來勞動力。據有關部門資料統計,2006年末我市外來暫住人口約為391萬人。外來暫住人口從地區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番禺、白云、天河和海珠4個區,分別占21.45%、19.84%、17.35%和9.59%。從來穗目的分類看,務工、務農占63.09%,經商占7.18%,從事服務業占15.16%。表明外來人口中大部分以參與經濟活動為主,為廣州輸入大量勞動力。
二、 我市人口發展中的制約因素
當前,我市人口發展面臨復雜的局面,其中出生人口性別比居高不下、人口加速老齡化等問題,給社會穩定帶來了隱患。
(一)出生性別比高于正常范圍
2006年間,全市戶籍人口的出生嬰兒為6.77萬人,其中男嬰兒為3.61萬人,性別比為114.15,高于正常出生性別比(一般在103―107之間),但低于全國水平(2006年全國出生性別比為119.25)。據人口和計劃生育局資料統計,2006年,我市一孩出生性別比為109.14,二孩出生性別比為141.49,多孩出生性別比高達170.89。另一方面,廣州市外來暫住人口的出生人數達5.49萬人,出生性別比為109.69。
(二)人口老齡化加速
2006年末,在全市常住戶籍人口(757.39萬人)中,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為74.01萬人,其中:男性老年人口為34.11萬人,女性為39.90萬人,性別比為85.48。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市常住戶籍人口的比重為9.77%,比上年上升了0.09個百分點,高于全國老年人口比重(7.9%)1.87個百分點。在老年人口中,80歲及以上的高齡人口為13.70萬人,占18.51%,比上年上升了0.82個百分點。隨著經濟、科技和社會的發展,人口預期壽命不斷延長,死亡水平、生育水平不斷下降,龐大的中年人口將陸續進入老年人口行列,人口老齡化速度將進一步加快,老年人口將持續增加。
三、建議
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關鍵在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穩定低生育水平,改善人口結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我市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一)遏制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趨勢
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反映了基本人口過程中的人口性別結構異常。全社會各方面要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大力建設先進的性別文化和新型生育文化,深入開展“關愛女孩行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開展宣傳教育,使廣大群眾充分認識到保持出生人口性別比正常的重要性,自覺樹立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樣好等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此外,還要大力開展專項治理活動,嚴厲打擊販賣、殘害、溺棄女嬰的違法犯罪行為,堅決制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行為。要從確保社會穩定,確保可持續發展,確保人口安全的高度,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扭轉我市出生性別比居高不下的局面。
(二)建立和完善養老保障體系
目前廣州市老年人口絕對數已具相當規模。由于出生人口逐年下降,少年兒童比例已降至較低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龐大的成年人口會陸續加入老年人行列,未來廣州市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更為突出。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提高老年人的經濟保障水平。特別是抓緊建立和健全老年經濟供養體系、老年醫療保障體系和老年社區照料服務網絡體系,加快發展老齡產業,如老年衛生保健服務業、老齡家政服務業、老年教育產業等。解決老齡問題,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質量,實現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