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汽車制造業加快發展、部分新建工業項目相繼投產等有利因素的推動下,廣州工業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月度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700億元。11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88.43億元,同比增長18.1%;1-11月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761.24億元,同比增長17.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數據未經省統計局核實,為初步核算數)。
1.工業生產平穩較快增長,月度產值首次突破700億元
下半年以來,我市工業保持平穩快速增長,累計增速始終保持在17.3%左右的水平,且上下波動不超過0.2個百分點,呈現出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繼今年6月份單月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首超600億元大關后,11月份,我市工業再上新臺階,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00.4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1%;當月產值比上月增加45.99億元,歷史性突破700億元大關。1-11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6547.3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3%;實現新增產值1032.09億元,比2005年全市工業(全口徑)新增產值多30.82億元(2005年新增產值1001.27億元)。大中型工業企業是我市實現新增產值的主要源動力。1-11月累計,全市大中型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608.58億元,同比增長15.8%;實現新增產值676.25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新增產值近七成。截至11月止,全市產值超億元的企業745家,比上年同期增加94家;合計完成工業總產值5406.05億元,同比增長20.9%,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幅3.6個百分點。其中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83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7家;合計完成工業總產值3560.87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4.4%。
11月份,全市新開工投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家,合計完成工業總產值4.84億元。從目前我市工業的發展勢頭看,全年工業總產值(全口徑)有望突破8000億元。
(圖1)
2.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生產加快,月度增幅創今年新高
下半年,受國際原油價格回落、國內汽車市場回暖等有利因素的推動,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廣州豐田汽車有限公司等國有控股企業紛紛加快生產,拉動我市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產值增幅逐月攀升(見圖2)。11月份,我市規模以上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41.7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4.5%,創今年以來單月增幅新高;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幅16.4個百分點。1-11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108.17億元,同比增長17.1%,增幅比上年同期大幅提高9.1個百分點;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31.9%,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5.5個百分點。從分行業看,我市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門類較為齊全,遍及全市35個工業行業大類中的32個(除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其中總量位居前三位的行業分別是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720.95億元,增36.4%),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437.70億元,增11.2%),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271.61億元,增16.0%)。
(圖2)
3.汽車制造業突顯支柱作用
1-11月累計,我市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電子產品制造業、石油化工制造業三大支柱產業合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758.68億元,同比增長17.0%,低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0.3個百分點。其中電子產品制造業、石油化工制造業分別完成工業總產值744.87億元、992.6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9%和12.9%。
從我市的三大支柱產業看,汽車制造業的支柱作用最為突出。11月份,全市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22.55億元,同比增長39.8%,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21.7個百分點。1-11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在三大支柱產業中率先突破千億大關,完成工業總產值1021.20億元,同比增長29.5%,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12.2個百分點,分別高于電子產品制造業、石油化工制造業增速21.6個和16.6個百分點;實現新增產值242.24億元,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23.5%,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4.1個百分點。汽車制造業快速發展,帶動了我市汽車零部件制造業高速增長。1-11月累計,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52.03億元,同比增長69.3%。
4.輕、重工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1-11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重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163.4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0%,高于全市平均增速4.7個百分點;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76.8%,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3.3個百分點。從輕、重工業結構看,1-11月累計,規模以上輕、重工業比重為36.4:63.6,重工業比重比上半年提高1.6個百分點。
5.工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比重進一步提高
1-11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951.4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0%,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30.8%,拉動全市工業增長5.3個百分點;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29.8%,比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比2005年高0.2個百分點。
6.出口增幅繼續回落,內需仍是拉動我市工業增長的主要動力
今年以來,國際貿易壁壘、綠色壁壘、國家調整部分產品的出口退稅、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均對我市出口生產產生了一定的壓力。特別是下半年,出口增幅持續回落。1-11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產品產值1579.17億元,同比增長15.7%,低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速1.6個百分點;與1-6月累計比較,增幅回落6.1個百分點。
內需對我市工業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加強。1-11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為6429.44億元,同比增長17.6%;其中內銷產值4862.9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8%,對全市工業銷售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76.3%,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增長13.4個百分點;內銷與外銷的比重為75.6:24.4。在內需增長的拉動下,移動電話、食用植物油、民用鋼質船舶、汽車、成品鋼材等一批產品的產量大幅增長。1-11月累計,移動電話產量270.06萬部,同比增長1.9倍;民用鋼質船舶37.48萬總噸,同比增長66.1%;食用植物油46.98萬噸,同比增長40.9%;汽車產量49.36萬輛,同比增長31.7%;成品鋼材產量518.52萬噸,同比增長22.6%。
7.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穩步提高
全市工業經濟在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運行質量與效益同步提高。1-10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94.8,比上年同期提高10.2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5.3點。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350.0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9%。全市實現利潤超億元的企業52家,合計實現利潤289.12億元,同比增長16.0%,占全市利潤總額的82.6%。在全市35個大類工業行業中,贏利的行業有33個;其中,有22個行業實現利潤增長,2個行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和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實現扭虧;另有2個行業由贏轉虧,分別是燃氣生產和供應業以及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利潤總額超過10億元的工業大類行業有8個,分別是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107.47億元)、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84.08億元)、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27.12億元)、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23.25億元)、食品制造業(16.92億元)、煙草制品業(16.33億元)、飲料制造業(14.87億元)和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12.65億元)。
不容忽視的是,我市虧損工業企業虧損額增幅仍在高位運行。1-10月累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為26.2%,比上年同期擴大1.5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60.84億元,同比上升74.9%,但與1-6月累計升幅相比,下降6.7個百分點。從分行業的數據看,虧損大戶主要集中在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16.45億元)、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9.96億元)、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5.60億元)、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3.47億元)和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3.14億元),以上五個行業合計虧損38.62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虧損工業企業虧損額的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