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廣州市經濟運行情況
2015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廣州市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力以赴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良好局面。
初步核算并經省統計局核定,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18100.41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高于全國(6.9%)和全省(8.0%);比前三季度(8.3%)、上半年(8.1%)、一季度(7.5%)分別提高0.1個、0.3個和0.9個百分點,呈現穩中有升的趨勢。其中第一、二、三次產業分別完成增加值228.09億元、5786.21億元和12086.11億元,分別增長2.5%、6.8%和9.5%。產業結構更趨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為1.26:31.97:66.77,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較上年同期(65.22%)提高1.55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0.6%,首度超過七成。
圖1:2004年以來廣州市GDP總量情況
圖2:2015年全國、廣東省、廣州市GDP各季度累計增速
圖3:2014-2015年廣州市三次產業結構圖
一、從三大供給看,農業、工業發展穩定,第三產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農業生產保持平穩。2015年,全市實現農業增加值246.89億元,增長2.8%。現代農業穩步發展,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市級以上示范社124家和6家。圓滿完成6個名鎮和86條名村創建任務,第三批47條美麗鄉村試點中的市財政出資項目全面完工。
工業生產穩中提質。全市實施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設立工業發展資金支持機器換人等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發展和工業技術改造。2015年,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8712.36億元,同比增長6.4%,全年增速呈穩中有升態勢。支柱產業帶動發展,三大支柱產業總產值9119.25億元,增長8.7%,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3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制造業持續回暖,增長6.0%。汽車產、銷分別增長12.0%、14.9%,分別高于全國汽車產、銷增速8.7個和10.2個百分點;電子產品制造業保持較好增勢,增速達20.6%。工業結構向高端化發展,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保持高于整體工業的增速,發揮了主導作用。2015年,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8%和19.4%,增速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個和12.2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11.7%,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
圖4:2015年廣州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各月累計增速
現代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國際交通樞紐功能增強。2015年,白云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5520.94萬人次,位居全國第三位;貨郵行吞吐量200.17萬噸。廣州港口貨物吞吐量達5.20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1759.00萬標箱。旅客周轉量、客運量、貨物周轉量、貨運量分別同比增長9.0%、8.3%、4.2%和3.9%。網購火爆帶動快遞業務快速發展,快遞業務收入占全市郵政業務收入達九成,全年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43.8%。全年城市接待過夜游客5657.95萬人次,同比增長6.2%,旅游業總收入2872.18億元,同比增長13.9%。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力度加大。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4.2%,居各行業之首。12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規模擴大,各項存款余額和貸款余額分別為42843.67億元和27296.1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7%和12.4%。其中中長期貸款增長23.6%,增勢良好。金融新業態發展勢頭突顯,新增持牌金融機構20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10家,設立和引進互聯網金融企業200多家。
二、從三大需求看,投資較快增長,消費保持暢旺,對外貿易取得突破
投資較快增長。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加大項目建設和引進力度,著力擴大有效投資。2015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405.95億元,同比增長10.6%。全市156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額1209億元。工業技改投資增勢強勁,民間投資活躍,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較快。工業技改投資增速達51.7%,帶動工業投資增速加快,全年工業投資754.78億元,增長10.2%。民間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分別為2397.76億元和2137.59億元,分別增長35.8%和17.7%,增速分別高于全市投資25.2個和7.1個百分點。分行業看,工業三大支柱產業中汽車制造業投資增長17.5%;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生產性服務業投資增長較快,增速分別為3.1倍、19.9%、17.7%。
圖5:2014—2015年廣州市固定資產投資
消費保持暢旺。我市推進重點商圈升級改造,鞏固提升批發市場、百貨商場等傳統業態,積極培育信息、文化、健康、旅游等消費新熱點新業態,消費集聚能力不斷提高。2015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932.96億元,同比增長11.0%,增幅高于全國(10.7%)和全省(10.1%),其中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分別增長11.2%和9.8%。網購及與信息消費相關的商品快速增長,限額以上網上商店零售額增長62.1%,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約2.8個百分點;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增長43.5%。
圖6:2015年廣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各月累計增速
對外貿易取得突破。利用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和自貿試驗區的政策優勢,積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服務外包、保稅物流等新業態,外貿實現創新發展。2015年,全市完成進出口總值8306.41億元,增長3.5%,增幅高于全國(-7.0%)和全省(-3.9%);其中出口總值5034.67億元,增長12.7%,增幅高于全國(-1.8%)和全省(0.8%);進口總值3271.74億元,下降8.0%,降幅低于全國(-13.2%)和全省(-10.8%)。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口67.5億元,增長3.7倍,位居全國試點城市第一。目前,廣州跨境電商企業已達777家,其中電商企業630家、物流企業112家、支付企業35家;建成及在建11個投資額5000萬元以上的跨境電商園區。
圖7:2015年廣州市商品出口總值各月累計增速
三、從發展動力看,深化改革催生新動能,民營經濟活力增強,創新驅動能力提升
深化改革催生新動能。深化改革、簡政放權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一是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促進大眾創業。新登記企業快速增加,2015年,全市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增長14.9%,其中信息服務業新登記內資市場主體增長99.9%。二是小微企業釋放大能量。減稅降費政策發揮作用,給予實體經濟更多金融支持,小微企業保持活躍。規模以上小微型企業工業總產值4429.84億元,增長10.5%,快于規模以上工業4.1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23.67%。三是自貿試驗區政策顯效。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掛牌運行,為金融、貿易等領域制度創新和開發開放帶來新的機遇,政策效應初步釋放,新增市場主體5790家,注冊資本697.3億元。
民營經濟活力增強。2015年,民間投資增長35.8%,快于全社會投資25.2個百分點,比重達到44.4%,占比同比提高8.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民營工業總產值增長8.2%,快于規模以上工業1.8個百分點,比重達到23.84%。
創新驅動能力提升。實施財政投入和孵化器雙倍增計劃,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增強。2015年,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增長(8.2%)快于工業平均水平(6.4%),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45.0%)較上年同期提高1.0個百分點,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3.6個百分點,展示出高新技術產業強有力的帶動作用。全市發明專利申請20087件,發明專利授權6626件,分別增長37.7%和44.4%。
四、從質量效益看:財政收入增長較快,服務業企業利潤增長迅速,工業企業扭虧為盈
財政收支增長較快。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49.09億元,增長8.5%。其中稅收收入1055.99億元,增長6.0%。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分別增長6.1%、6.2%、7.7%和19.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728.15億元,
增長20.3%。
圖8:2015年各月累計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
服務業企業利潤增長迅速。1-11月,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利潤增長36.1%。其中商務服務業行業增長31.0%,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10.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營業利潤扭虧為盈,以上三個行業合計實現營業利潤占比超七成。
工業企業扭虧為盈、虧損面收窄。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56.34億元,同比增長1.0%。企業虧損面為20.10%,比前三季度收窄2.85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超百億。
五、從民生改善看,消費價格保持平穩,就業形勢穩定,民生投入持續加大,居民收入穩定增加
消費價格保持平穩。2015年,我市城市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1.7%,為2010年以來最低;其中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分別上漲0.5%和4.3%。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和購進價格(IPI)分別下降3.2%和6.3%。
就業形勢穩定。全市實施促進就業措施,2015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7.47萬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8.04萬人,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2%,控制在3.5%的目標以內。
民生投入持續加大。2015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財政支出有力保障民生支出,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分別支出289.41億元、203.43億元和133.87億元,分別增長26.4%、36.1%和15.1%,合計占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為36.26%,較上年同期提高1.80個百分點。
居民收入穩定增加。根據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2015年,廣州城市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46606元和19323元,同比分別增長8.5%和9.4%,增速與GDP增長同步。
2015年,廣州經濟實現穩定健康發展,經濟增長呈現結構調整優化,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對經濟增長拉動力增強的態勢,圓滿完成“十二五”規劃主要目標,為“十三五”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主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科學決策、堅持穩中求進、加快創新驅動、狠抓落實的結果。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國際環境仍然錯綜復雜,國內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全面深化改革任務艱巨,廣州仍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傳統產業加速調整,新興產業仍處于培育期,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對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下階段,要繼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各項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突出價值創新引領,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扶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培育新的動力源和增長極,加快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和國家創新中心城市,推動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上水平,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