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深珠缺程序員,速來!
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哪些人才最緊缺?這份報告給出了答案。8月18日,廣東省人社廳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內地)急需緊缺人才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目錄》顯示,需求量排名前30的崗位主要涉及技術研發類、貿易銷售類、行政管理類等方向的崗位。產品、科技和營銷作為企業人才需求的最核心環節,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引進的方向仍應圍繞這三大核心環節展開。
“我們將充分發揮好《目錄》對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工作的導向作用。”廣東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定期發布緊缺人才需求,能給人才流動和高效配置提供參考,引導各類人才向粵港澳大灣區有序流動。未來《目錄》范圍將從9個市延伸至全省21個地市。
企業對高學歷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
《目錄》由1個主目錄和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個城市分目錄組成,按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3類進行編制。采用數據來源于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個城市16959家規上和國家高新技術樣本企業,覆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其他重點產業共26類,涵蓋57720個急需緊缺人才崗位,涉及316類崗位和403類專業,需求人才總量超過33萬人。
總體上看,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急需緊缺人才需求數量最多的是制造業(199680人),超過總需求人數的一半(61.93%),說明制造業仍占主導地位。其次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24063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12574人),建筑產業(12068人)、批發和零售業(12017人)。其中,廣州急需緊缺人才需求量最大的行業也是制造業,其次是信息技術產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
企業對高學歷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本科學歷的需求比例由現有員工的14.55%提升至需求的20.90%,研究生學歷需求占比由現有的2.08%提高到3.33%。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培訓業對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才需求分別達到85.48%、62.13%和54.65%。
廣州計算機/互聯網類崗位“最緊缺”
具體崗位需求來看,需求量排名前30的崗位主要涉及技術研發類、貿易銷售類、行政管理類等方向的崗位。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產品開發師,其次為軟件工程師和銷售經理。
而具體到9個城市,各市需求排名前3的主要是產品開發師、渠道經理和軟件工程師。《目錄》編制報告分析指出,產品對應品牌和實用價值,渠道對應市場拓展力,軟件工程師對應產品的科技含量,這3個崗位對應的企業需求正是企業贏得市場最重要的因素。產品、科技和營銷作為企業人才需求的最核心環節,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引進的方向仍應圍繞這三大核心環節展開。
而在廣州、深圳、珠海這3個以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為主要產業的城市,程序員/軟件工程師等技術研發崗位最為緊缺。其中在廣州,需求量排名前15的崗位集中在計算機/互聯網、貿易/銷售/業務、經營管理類等三類崗位。出現頻次最高的崗位是程序員/軟件工程師,其次是銷售經理/區域經理/商務經理、市場經理/營銷經理。
未來三至五年技能人才仍是急需緊缺主流
從未來3-5年緊缺人才需求情況看,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最大,占47.32%,其次為專業技術人才(33.4%),管理人才(15.96%),其他人才(2.67%)。
研發工程師、軟件工程師、銷售經理等崗位在幾大戰略新興產業中仍處于比較重要的位置。其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未來崗位需求排行前三的為軟件工程師、項目經理和銷售經理。在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未來崗位需求最高的為各類型工程師。在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未來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產品研發、銷售等相關崗位。制造業在未來需要補充大量高級技術類、工程類、業務類等基礎人才,同時也需要工程師等中高端技術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未來的3-5年內,技能人才仍是廣州樣本企業急需緊缺人才的主流,占比最大(42.09%)。不過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內地城市相比,技能人才需求占比最低,也低于未來3-5年的平均占比。
“這說明我們的技能人才相關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效。”廣州市人社局人力資源流動管理處二級調研員高暉指出,廣州近年在人才引進、技能人才培養等方面投入了很多,因此技能人才需求相對來說沒那么緊缺,但需求量仍然很大。這次發布的《目錄》給廣州市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指明了方向,“現在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已經開始滲透到培訓,包括技能培訓、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