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內容如下:
一、關于調整兒童免票標準乘坐廣佛線的考慮?
答:廣州、佛山兩市現行兒童免費搭乘城市軌道交通和公交的身高標準為1.2米,隨著人民生活健康水平的持續提高,兩市兒童的平均身高整體已經有所提高,為營造更好的“關愛兒童”成長保護環境,根據市民的建議,結合當前國家已經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和小孩的法定學齡因素,《守則》修訂工作中,將兒童免票身高標準從“1.2米”提高到“1.3米”;一名成年乘客可免費帶一名兒童的數量改為兩名,其中,對未達到法定入學年齡但身高超過1.3米的兒童,可憑有效身份證明免費搭乘。
二、當前交通運輸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已明確“6周歲以下免票、6-14周歲半價”、“1.2米以下免票、1.2-1.5米半價”的客票優待政策,為什么不按該建議同步實施調整?
答:今年11月交通運輸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對社會發布《深化道路運輸價格改革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圍繞“道路運輸”領域的客票優待意見,提出“6周歲以下免票、6-14周歲半價”、“1.2米以下免票、1.2-1.5米半價”的客票優待意見,其適用范圍是特指道路運輸的班車客運(班車客運是指營運客車在城鄉道路上按照固定的線路、時間、站點、班次運行的一種客運方式),但該《意見》并未涉及包括城市軌道交通和公交在內的“城市客運”客票優待內容。
按照本次計劃對廣佛線乘客守則的修訂,一是計劃將對兒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提升為“1.3米以下”免票;二是并沒有像《意見》限制免費兒童總人數不超過總核載的10%,而是增加了成年人免費攜帶的兒童數量,由一名改為兩名;三是優惠人群覆蓋的年齡段更廣,具有廣州、佛山市學籍的普通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在讀學生(畢業時約18、19周歲),都可以申請辦理學生卡,憑卡享受半價優待政策。
三、乘客禁止攜帶的物品范圍中,增加了自行車(但使用完整包裝且符合攜帶行李規定的折疊自行車除外)、電瓶車、電動滑板等電動代步工具,是否對市民日常生活造成不便?其中關于折疊單車的相關規定是如何考慮的?
答: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保障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行的意見》(國辦發〔2018〕13號)關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的基本原則,此次計劃增加明確乘客禁止攜帶的相關類別物品,就是針對目前容易發生的、可能危及乘客人身和財產安全的各類風險因素:
(一)自行車包括折疊自行車。由于自行車攜帶的不靈便性,可能會出現影響列車的開關門而造成列車延誤;對于未包裝的折疊自行車,雖然在折疊后占用空間變小了,但由于折疊自行車構件的不規整形狀,它在密閉和擁擠的車廂空間內,容易對其他乘客造成刮傷、碰傷,尤其在高峰時段客流擁擠時,對乘客造成傷害和妨礙乘客上下車,更容易引起乘客糾紛或恐慌等情況。
考慮到攜帶折疊自行車出行已逐漸成為廣大市民解決地鐵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普遍方式,根據征求意見收集到的市民建議,為倡導綠色低碳出行,同時滿足廣佛線運營安全管理需要,當折疊單車使用完整包裝打包并符合攜帶行李規定要求時,可以作為行李攜帶進站,且不區分攜帶時段。
(二)電動代步工具,包括電動單車等電瓶車、電動滑板等。由于這一類代步工具,除了會在站廳、站臺、車廂內容易磕碰到其他乘客以外,其附帶的電池容量大,也容易引起冒煙、著火、爆炸。而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及相關建筑大多處于地下,空間狹小,一旦發生冒煙、著火、爆炸等事件,極易引起市民的恐慌,甚至出現各類危及乘客人身安全的情況。因此,出于安全考慮,禁止乘客攜帶各類電動代步工具進入城市軌道交通區域。但是,為體現對特殊群體的關愛,對于行動不便的乘客使用無障礙用途的電動輪椅車,在健康成年人陪同和運營單位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是可以進站乘車的。
四、增加對乘客的各類約束行為,是否過于苛刻或者存在歧視?
答:城市軌道交通區域包括了車站(含站臺)、列車、軌道區域或其它軌道交通設施,是一個人流密集、空間密閉的公共場所,因此,需要明確和細化規則來引導乘客的文明、理性乘車。
一是在禁煙基礎上細化明確禁止抽食電子煙。電子煙產生的煙霧與普通煙絲類似,同樣含有刺激性味道,容易影響其他乘客。因此為了創造良好的公共場所衛生環境,保障公眾身體健康,進一步細化了禁煙管理要求。
二是禁止大聲喧嘩、彈奏樂器、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由于在地鐵車站、車廂內會播放到站服務指引、應急廣播等語音信息,如果乘客大聲喧嘩、彈奏樂器或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將會干擾和影響其他乘客清晰聽取相關指引廣播信息,以及在應急情況下的快速反應,存在公共安全隱患。
三是增加對赤腳、赤膊、衣冠不整和妝容裝扮容易引起他人不適或造成恐慌的行為約束。雖然每位公民都有自由行使各項民事權利,實現并享受帶來的利益,但是前提是不得侵犯其他民事主體的合法利益。乘客在公共場所衣著得體是尊重社會公德、遵守公共秩序文明行為的具體要求,且針對乘客打扮奇異、血腥等妝容進站造成其他乘客恐慌的實際情況,明確乘客不得有引起他人不適和恐慌的妝容、裝扮,也是保障公共交通安全服務的需要。因此,在密閉的車廂空間內營造良好的文明、安全乘車環境,需要明確相應的規則來約束我們廣大乘客的文明、理性乘車。
五、本次修訂,將原規定的“禁止食用有刺激性氣味的食品”修改為“禁止在列車內進食(嬰兒、病人除外)”,是如何考慮的?
由于地鐵車廂相對密封、人流量較大、空氣流通性較差等環境情況,食物氣味容易放大,食物殘渣也容易亂掉,在列車內進食易對其他乘客造成困擾,且不同乘客對于刺激性氣味食物的主觀認定不同,實際發生時易造成乘客糾紛。為了在密閉的車廂空間內營造良好的文明、安全乘車環境,根據交通運輸部相關規定以及廣州市、佛山市倡導文明行為有關精神,并充分考慮部分乘客(如低血糖患者、腸胃病患者、嬰幼兒等特殊乘客需要通過進食緩解不適)有實際進食需求,修改為“禁止在列車內進食(嬰兒、病人除外)”,若乘客因趕時間、肚子餓等原因確有進食意愿,可選擇在列車外,在盡量不影響他人的環境下進食。
六、關于規范使用乘車二維碼等互聯網票卡的考慮?
答:近年來,互聯網支付已逐漸成為社會公眾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廣佛線也通過票務系統升級改造兼容二維碼等互聯網支付方式,為乘客提供多樣化的支付方式,二維碼支付方式大受乘客歡迎,用戶群體越來越多。在現實情況中,個別受地鐵站移動通訊網絡和手機穩定性影響,乘客在使用二維碼進出站的過程中,時有進出站記錄不完整(缺少進站或出站記錄)情況發生,若乘客未按要求及時補登乘車信息,將導致廣佛線運營單位無法正常按照票價規則扣費,影響乘客后續行程使用二維碼乘車的行程時間。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次守則修訂中進一步增加了乘客規范使用乘車二維碼等互聯網票卡的有關表述,以提醒乘客及時完成補登乘車信息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