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獎補1億元
近日,廣州市黃埔區正式印發《廣州黃埔區 廣州開發區 廣州高新區現代農業發展實施辦法》(下稱“現代農業發展10條”),最高獎補可達1億元。“現代農業發展10條”在廣州市范圍內首創性地對農業公園和農業全產業鏈給予獎勵,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助力黃埔鄉村振興。
率先對農業全產業鏈進行獎勵
“現代農業發展10條”扶持范圍廣泛,包括土地流轉補助、設施農業扶持、貸款貼息扶持、農業科技獎勵、全產業鏈獎勵、農業生產補貼等,都是打通現代農業發展動脈的關鍵。
農業要發展,土地是根本。對此,“現代農業發展10條”鼓勵把土地集中連片流轉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管理提高效益。土地承包戶(轉出方)將集中連片面積50畝以上的耕地(含魚塘、園地)、林地流轉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轉入方),黃埔區將對土地承包戶(轉出方)分別按每畝300元/年、每畝100元/年給予補助,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轉入方)分別按每畝700元/年、每畝100元/年給予補助,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按每畝100元給予一次性流轉獎勵。
發展設施農業是解決人多地少制約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有效技術工程。然而,設施農業造價較高,平均每畝30萬-50萬元,百畝以上的大棚造價超千萬元,往往投資大、見效慢。
為此,“現代農業發展10條”提出了設施農業扶持條款,每年遴選現代設施農業總投資額100萬元以上的項目,最高給予總投資1/3補助,全區每年不超過1000萬元。同時,設立農業科技獎勵,對在國家、省、市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獲得資助資金的科技項目,分別給予上級資助資金的100%、70%、50%的獎勵。
此外,“現代農業發展10條”在全市率先對農業全產業鏈進行獎勵,鼓勵企業實現農業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一體化,對產值首次超過1億元、5億元、10億元的農業全產業鏈企業,分別給予10萬元、30萬元、50萬元獎勵。鼓勵農業基礎生產,對種糧大戶、購置有機肥、“菜籃子”生產基地進行補助。
在貸款貼息扶持方面,“現代農業發展10條”提出,國家、省、市農業農村部門認定的農業龍頭企業向金融機構貸款用于農業生產經營的,按企業實際支付貸款利息的50%給予補貼,單個企業每年最高100萬元,補貼期限最長3年。
全市首創對農業公園進行獎勵
近年來,黃埔區高度重視“三農”工作,以隆平國際現代農業公園建設和“四個萬畝”示范點創建,帶動現代都市農業產業快速發展。“現代農業發展10條”的出臺,將加快完善該區農業政策體系,引導和培育更多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來開展生產,打造黃埔特色農業。
根據“現代農業發展10條”,黃埔區將對國家、省、市認定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分別給予1億元、5000萬元、3000萬元補助,補助資金主要用于規劃咨詢、基礎設施、生產設施、土地流轉、產業融合、科技研發與信息支撐、品牌建設、貸款貼息等。對經認定的“萬畝計劃”示范項目,總投資達到100萬元、500萬元、1000萬元的,則分別給予20萬元、100萬元、200萬元一次性補助。
同時,“現代農業發展10條”在廣州市范圍內首創性地對農業公園進行獎勵。對國家、省、市認定的農業公園,分別給予2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獎勵。
隨著越來越多地域農產品靠打響品牌“出圈”,品牌農業建設逐漸成為發展特色農業的必然選擇,是農產品變數量優勢為質量優勢、變資源優勢為市場優勢的不二法門。
為鼓勵企業開展新品種的培育和推廣,“現代農業發展10條”將對通過上級認定的農業品牌、省名牌產品、農業龍頭企業、示范農民合作社、示范家庭農場給予一次性獎勵。例如,對獲得國家、省農作物新品種審定并取得審定證書的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勵。
吸引優質農業資源扎根
據悉,在“現代農業發展10條”政策制定過程中,黃埔區農業農村局結合該區農業發展現狀,對全區農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摸查,深入街鎮、重點農業企業、農業生產基地、涉農村社開展基本農田現狀調查,了解農業生產真實情況。
作為全國工業百強區的黃埔,以實體經濟立區。而隨著近年來黃埔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黃埔農業發展煥發出全新的活力。
2020年以來,黃埔農業領域頻頻迎來新項目和新進展。隆平國際現代農業公園落地黃埔區長洲島及相鄰江心島;袁隆平院士領銜,多名農業科技領域院士及技術團隊共同攜手建設隆平院士港,打造中國現代農業科技的“黃埔軍校”;逕下村、麥村村、大吉沙島以“科技農業+休閑旅游”打造特色精品村,成為新的網紅打卡點,受到市民游客熱捧;洋田村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和“廣東省文明村鎮”……
“十四五”期間,黃埔區將在都市智慧農業建設、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等重點領域取得顯著進展。著力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和數字農業,制定支持農業數字化改造政策,扶持、培育“互聯網+農業”新業態,促進全區農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