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提出構建世界級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動計劃
5月13日,廣州塔旁,珠江上的首座人行橋傳出了將于下月開放的消息。這一彎連接二沙島與濱江東的弧線將為廣州塔景區再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今年的“五一”,廣州塔躋身廣州接待游客最多景區前五名,而廣州,憑借1084.76萬人次的市民游客接待量和88.96億元的旅游業總收入,進入全國十大熱門旅游城市前三名。較之疫情前,市民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業總收入分別增長了11.9%和13.7%。
“五一”旅游市場的火爆,既源于被疫情壓抑的旅游需求爆發,也符合廣州旅游業發展迅猛的趨勢。刨除去年疫情的影響,廣州旅游業總收入已經連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在今年4月印發的《廣州構建世界級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里,廣州不僅明確提出要構建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更是對接下來三年旅游業的發展提出了詳細具體的目標:到2023年,旅游業年接待游客超過2.7億人次,旅游業年度總收入超過5000億元,旅游產業增加值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7%以上。
那么,廣州為什么要提出構建世界級旅游目的地?這份三年行動計劃內究竟有哪些創新和亮點值得關注?面對詳細而具體的三年“小目標”,廣州又是否做好了準備?
構建世界級旅游目的地與城市能級相匹配
應勢而謀,順勢而為。“構建世界級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動計劃的提出,既是廣州城市地位和城市發展的要求,也是廣州旅游業發展邁入高質量發展所需要達到的目標。
“廣州是國家中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期以來,廣州旅游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為廣州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整體來看,廣州旅游區位優勢明顯、品牌產品豐富、資源特色多元、市場需求旺盛、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旅游經濟影響持續增強,已具備向國際化進一步深入發展的堅實基礎和強勁動力。”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柯顯東說道。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廣州的城市地位決定了他需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縱觀全球,世界級城市往往也是世界級旅游目的地,遠的如歐洲的倫敦、巴黎,近的如東亞的東京、首爾。這一點在攜程發布的《2021“五一”旅行大數據報告》中也可見一斑,十大熱門旅游城市前三名被北京、上海、廣州三座一線城市瓜分。
城市發展與城市旅游的發展相互依存又相互促進。當城市經濟的發展、城市實力增強、服務不斷完善、交通運輸區位條件不斷改善的時候,城市旅游便擁有了發展的根基。而當城市發展至一定階段,城市旅游又反過來服務于城市發展,將城市資源轉化為旅游產品,拉動城市消費。
廣州旅游業持續快速增長多年,如今正面臨從高速增長邁入高質量增長的關卡,需要更高的目標和更高的愿景,“構建世界級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動計劃將為廣州旅游業的近期發展照亮方向。
從長遠來看,這份行動計劃在順應文旅行業發展新態勢的同時,放大了旅游產業的綜合帶動和輻射效應,將會促進廣州發揮在“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中的示范帶動作用,推進建設粵港澳人文灣區,助力區域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創新性提出城市旅游品牌體系全方位補齊短板
這份三年行動計劃實際上是一份廣州旅游業發展詳細而具體的操作手冊。
計劃明確,廣州將從打造示范引領集群、壯大城市旅游品牌、提升全域旅游發展水平、夯實旅游發展優勢、擴大開放發展格局和優化旅游服務環境6個方面著手,通過打造六大旅游發展高端示范板塊、培育七大世界級旅游精品、壯大九大城市旅游品牌、實施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程等24項具體工作任務,推動廣州旅游高品質、國際化發展。
立意高、重點突出、注重創新是計劃最突出的亮點。柯顯東分析,這份計劃突出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國內大環境下,廣州旅游的使命、擔當,提出要將廣州打造為“世界門戶”“中國窗口”,“宜游”與“宜居宜業”融合統一的高品質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這既尊重了廣州在歷史發展上的貢獻,也是對城市未來發展方向的把握。歷史上,廣州一直是商業對外開放的窗口,如今從全球的角度,將其定位為世界門戶和中國窗口。這實際上強調廣州在國際合作交流中的作用。在此過程中,大量展會、大量外來游客、國際組織機構的入駐將會整體提升城市的旅游吸引力。
“首先要把城市自身納入到世界級的體系中去,它才會帶來世界級的客流。”廣州旅游協會秘書長肖立斌舉從化生態設計小鎮為例,在第二屆世界生態設計大會期間,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生態設計領軍班在此舉行,通過會展引入國際性元素,在世界級范圍內打響旅游目的地品牌。
另一方面,三年行動計劃強調了構建廣州世界級核心引領示范能力,突出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強化國際資源配置能力等消費側拉動及供給側提升的主體作用。旅游業是具有極強的依附性和關聯性的產業,在當下,推動旅游業的發展,更符合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要求。
更令人矚目的是,在這份政府文件里,廣州率先系統性地提出了城市旅游品牌建設內容。肖立斌認為,這是從不同版塊、不同層級去塑造廣州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形象。“這說明廣州正在全方位補齊短板。廣州的旅游元素和旅游服務功能都相當齊全,如果單一從一個角度歸納總結非常困難。體系化的城市品牌能夠全方位支撐起廣州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打造,每個板塊強強組合,將會給游客形成一個完整又多元的城市印象。”
此外,在市級層面建設“國際旅居社區”、打造“萬物有聲”全域旅游電子導覽系統、建立文旅消費異業聯盟、強化旅游金融支持等舉措亦頗具創新性。
2023年旅游業總收入將超5000億元未來三年將迎跨越式發展
對于廣州要在2023年實現旅游業年度總收入超過5000億元,肖立斌并沒有太多的擔心。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廣州的旅游業總收入已經達到4454.58億元。“我們預計未來2021—2023年,廣州作為旅游目的地,他可能迎來跨越式的發展。現在廣州的城市實力越來越好,重大項目越來越多,機場高鐵規模擴大,廣州的旅客流量能夠得到保證。”
另一個數據也為他帶來信心。“廣州旅游業總收入的增速是高于接待旅客人次的,這意味著人均旅游消費額是不斷增長的。背后是旅游產品供給品質和服務的提升,這種趨勢比較穩定快速。旅游業總收入已有相當基數,人均旅游消費額度穩定增長,足以支撐三年目標的實現。”
在肖立斌看來,旅游業與互聯網有著類似的發展思維,都是引流與流量變現。“首先城市要有非常好的吸引力條件,包括經濟吸引力、城市形象吸引力來吸引大量的人流客流。此外,城市還需要在景區以外配套相關的購物場所、消費場景,才能將流量變現,為城市創造良好的價值和財富。”
目前,廣州的旅游消費主要集中于城市的娛樂、美食、交通、購物領域,景區消費所占比例并不占大頭。作為一個市場驅動型旅游城市,區別于張家界、桂林等資源驅動型旅游城市,廣州本地就具有旺盛的消費需求,市民消費者注重自身權益和體驗,整體推高了廣州旅游服務的品質。
“廣州是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高度同構的城市。他既是旅游目的地,又是旅游客源地,這是他旅游發展的最大優勢。”肖立斌援引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的研究,“這么強的市場驅動性旅游城市并不多,而世界上發展領先的旅游城市往往也具有該特征。”
在市場驅動的作用下,長隆、融創等景區,永慶坊等特色文化街區,天河路商圈等購物場所,分散在廣州城市的各個角落,新開發的旅游產品、更完善的服務體驗,構筑起廣州旅游業“打榜”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堅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