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廣州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主要內容包括發展基礎、總體要求、規劃布局、主要任務與重點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保障措施等6個部分。
在發展目標方面,《規劃》提出,到2025年,本地骨干電源裝機容量達1725萬千瓦左右,本地電力自給率提高到60%,建成廣州市堅強局部電網,進一步完善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能源保供能力進一步提升,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能源相關產業產值力爭達4000億元以上。
在規劃布局方面,廣州著重開展電力供應保障、煤油氣保障、能源產業發展、能源綠色示范等布局,新增一批燃氣電廠骨干電源,推進燃煤機組等容量替代,加強發電用煤、天然氣等一次能源供應保障。
謀劃骨干電源項目
加強與國家省對接
據介紹,2020年,廣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019億元,能源相關產業發揮積極支撐作用,其中電力熱力及燃氣生產和供應業產值達2211億元,已成為廣州市第四個產值超千億元的工業集群。
面向未來,《規劃》預期,“十四五”時期中心區負荷仍占主導地位,但外圍地區占全市負荷比重逐步提高。
為此,廣州積極謀劃布局骨干電源項目,推動廣州地區能源電力保障能力顯著提升。針對廣州地區電力自給率低、電源分布與負荷分布不匹配等問題,主動謀劃了一批骨干電源項目,加強與國家、省對接,規劃布局了8個大型燃氣發電的“十四五”期間續建和新開工項目,均納入了廣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合計裝機容量約732萬千瓦。具體包括:
繼續推進粵電花都電廠、廣州開發區東區“氣代煤”熱電冷聯產項目,合計約184萬千瓦;新建廣州珠江LNG電廠二期骨干支撐調峰電源項目、廣東粵華發電公司(黃埔電廠)氣代煤發電項目、廣州白云恒運天然氣發電項目、知識城恒運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廣州增城旺隆氣電替代項目、大唐廣州從化燃氣發電項目等,共計約548萬千瓦。新建天然氣發電項目煙氣的氮氧化物排放濃度應控制在15毫克/立方米以下。
同時,廣州還將繼續推進天然氣應急調峰儲備能力及設施建設,做好天然氣在發電、熱電等領域進一步推廣利用相應所需的氣源保障。同時,謀劃推動服役到期煤電機組通過等容量替代實現升級改造,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夯實煤電煤炭兜底保障作用。
構建新能源產業鏈
打造南方氫能樞紐
此外,廣州積極發展新能源產業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針對廣州新能源產業發展存在問題、發展機遇等,提出以氫能、綜合智慧能源產業為重點,構建新能源產業鏈,打造南方氫能樞紐,以示范應用帶動產業鏈全面發展,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廣州市以氫能、智能電網、儲能、核能裝備制造、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為重點領域,推動強化優勢產業集聚格局。同時,積極謀劃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燃機運維中心,穩步培育南沙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產業集聚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