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關于全面推進我市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實施意見

  • 聽全文
  • 2018-11-13
  • 來源:公共文化處
  • 分享到
  • -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中辦發〔2015〕2號)《關于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指導意見》(文公共發〔2016〕38號)等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精神,實現《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條例》(下稱《條例》)和《廣州市“圖書館之城”建設規劃(2015一2020)》(下稱《規劃》)目標,現就全面推進我市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昌盛,按照《條例》和《規劃》的總體目標與規劃,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工作導向,以落實政府保障責任、強化資源整合、提升服務效能為重點,在已有改革和探索經驗的基礎上,加大資金投入、加強政策引導,全面落實標準化、均等化、專業化、體系化的發展要求,著力解決公共圖書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做出積極貢獻。

(二)總體目標。

圍繞廣州市“圖書館之城”建設目標,按照設施齊全、布局合理、資源共享、服務高效、普遍均等的原則,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科學統籌、逐步推進的方針,建設以廣州圖書館為中心館,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等為專業性分館,各區圖書館為區域總館,鎮、街道圖書館為分館,村(社區)圖書館(室)、流動圖書車等為基層服務點,實體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并重、與省級公共圖書館等密切協作的現代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逐步推進公共圖書館每千人建筑面積47.5平方米目標的實現,推進各級公共圖書館均衡、可持續發展,較好地滿足公眾對知識、信息及相關文化活動的需求,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爭取至2020年,全市實現約每8萬常住人口擁有一座公共圖書館(分館),館藏紙質信息資源人均擁有量3冊(件)、年人均入藏紙質信息資源0.2冊(件)的目標。

(三)具體任務。

1.落實政府責任。充分發揮市、區政府在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主導作用,牢牢把握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公益性質,建立并完善財政投入、館舍建設、人力保障、社會參與等方面長效工作機制。

2.提升服務效能。充分發揮各圖書館在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管理運營中的主體作用,著力提高服務體系的效率和活力。到2020年,全市人均利用數字信息資源量達到4.5篇(冊)次;全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注冊讀者率達常住人口的30%、人均外借紙質信息資源量達到2.3冊(件)、人均訪問圖書館次數達到1.8次、參加圖書館活動人次達到常住人口的50%,市、區圖書館按2:3的比例分配效能提升任務。

3.實現聯合采購,統一編目。全市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實現聯合采購并統一編目,降低招投標成本,提高采購質量和效率。中心館加強對全市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采購統籌和指導,區域總分館服務體系實現文獻信息資源統一采購和配置,保障鎮、街道分館的館藏建設和定期更新。

4.實現通借通還服務網絡全覆蓋。重點建設鎮、街道分館。2018年實現鎮、街道分館全部納入公共圖書館通借通還服務網絡,建立覆蓋城鄉的圖書館服務體系。2020年實現所有鎮、街道分館面積和設備達標。

5.實現數字圖書館服務全覆蓋。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數字化服務方式和內容,實施廣州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加強與國內外知名圖書館系統的交流與合作,強化公共圖書館系統與高校圖書館系統的共建共享,提升數字服務覆蓋率,滿足公眾數字化信息需求。

6.實現統一標準化服務。全市公共圖書館統一實行基本借閱免押金注冊,實現一卡通借通還、統一借閱規則。

7.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各級公共圖書館在“廣州讀書月”、“公共圖書館服務宣傳周”等期間聯動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區域總館統籌開展本區域內各項閱讀推廣活動。

二、突出工作重點,集中力量推進建設覆蓋城鄉的現代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

(一)加強市級圖書館建設。

廣州圖書館作為全市公共圖書館的中心館,協助推進全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通過保持紙質信息資源年新增藏量,加大數字信息資源建設力度,建設專業化的人才隊伍,配備充分的現代技術裝備等方式,將中心館建設成為“以人為中心、一流的國際大都市圖書館”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城市文化地標。通過與街鎮、社會力量合作等方式,按統一標準設立直屬綜合性分館或者專業性分館,建設示范性總分館體系。通過圖書館聯盟等方式,加強廣州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與學校、科學與專業圖書館及其他類型圖書館的交流與合作,構建起完善的館際互借、文獻傳遞與聯合參考咨詢網絡。加強與國內外知名圖書館在數字資源等領域的共建共享。

加強政府保障力度,增加人力資源投入,將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建設成全市未成年人閱讀推廣的旗艦館。實現與全市服務體系一體化整合,統一信息化管理系統和數字圖書館服務,使其成為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作為全市未成年人服務專業引領者的作用,推進與中小學圖書館、社會機構和各區域總分館等合作,通過分館、服務點和流動圖書車等多種方式推進未成年人閱讀服務,建立未成年人服務聯盟。

加快推進廣州科技圖書館建設進程,將其打造成為兼具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雙重功能的國際性科技、經濟文獻中心,為廣州市民提供一個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科技圖書資源,藏、借、閱、咨一體化的公眾共享空間,重點為區域科技、經濟、創新及社會發展服務。

建設目標:到2020年,市級公共圖書館每千人建筑面積達到10平方米、館藏紙質信息資源人均擁有量達到1冊(件)以上、按照服務的常住人口每一萬五千人配備一名工作人員的標準配備工作人員。(牽頭單位: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配合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編辦、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廣州圖書館、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

2018年,廣州科技圖書館完成立項,2020年建成并對外開放。(牽頭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市代建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創新委、市財政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天河區政府)

(二)加強區域總館建設。

區域總館是區域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主體,負責所屬分館的統一管理,區域文獻信息資源的統一采購、統一編目、統一物流配備,本館和所屬分館工作人員的統籌調配等職責。各區政府應當根據《條例》規定和“圖書館之城”的建設要求,全面落實政府保障責任,加大保障力度,加強館舍建設,提升紙質信息資源的配置和調配能力,建設高素質的從業人員隊伍,配備充分的現代技術裝備,構建完備的區域通借通還服務網絡等方式,把區域總館做大做強,為區域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撐。

建設目標:各區應統一編制區域總館和鎮、街道分館專項布點規劃。到2020年,各區公共圖書館館藏紙質信息資源人均擁有量合計達到2冊(件)以上、年人均入藏紙質信息資源合計達到0.14冊(件)以上,達到服務的常住人口每一萬人至一萬五千人配備一名工作人員的標準,逐步實現各區區域總館和鎮、街道分館每千人建筑面積合計達到37.5平方米目標。區級圖書館按照服務常住人口每一萬人至一萬五千人的標準配備一名工作人員。(牽頭單位:各區政府;配合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國土規劃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2018年,南沙區圖書館新館建成并對外開放;荔灣區和天河區完成新館規劃、立項。2019年,海珠區完成新館建設并對外開放,白云區江高館、越秀區少兒館完成改建并對外開放。2020年,天河區、荔灣區、白云區、花都區和番禺區完成新館建設并對外開放。(牽頭單位:各相關區政府)

(三)加快鎮、街道分館建設。

鎮、街道分館建設是廣州市實現“圖書館之城”建設目標、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關鍵。以區人民政府為責任主體,充分發揮區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區域總館、鎮、街道等重要主體作用,在建設上鼓勵基于各鎮、街道情況實施“一街一策”,積極整合文化、教育與民政等領域已有設施、資源,多路徑解決分館館舍、人力等問題;在建設運營過程中,強調服務效能的基本導向作用,實質性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和水平。

1.建設目標:2018年,除省、市、區公共圖書館所在地的鎮、街道以外,其他鎮、街道分館實現全覆蓋,全部納入公共圖書通借通還服務網絡,30%的鎮、街道分館達到《規劃》要求的最低建筑面積標準;2019年,各區70%的鎮、街道分館達到《規劃》要求的最低建筑面積標準;2020年,100%的鎮、街道分館達到《規劃》要求的最低建筑面積標準。(牽頭單位:各區政府;配合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國土規劃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2.建設標準:依照《條例》《規劃》的規定,鎮、街道分館建設標準為:在常住人口達到十萬以上的鎮設立面積不少于1000平方米(閱覽室面積不得少于600平方米)的公共圖書館分館,其中館藏紙質信息資源不少于3萬冊(件)(藏書空間不少于6萬冊(件))、報刊不少于200種;在街道和常住人口少于十萬的鎮設立面積不少于500平方米(閱覽室面積不得少于300平方米)的公共圖書館分館,其中館藏紙質信息資源不少于1.5萬冊(件)(藏書空間不少于3萬冊(件))、報刊不少于100種。鎮、街道分館少年兒童閱覽區域面積應當不低于全館借閱服務區域面積的20%;年均新增入藏紙質信息資源不得少于2000冊(件);公共圖書館計算機總數量應當不少于12臺(用戶使用計算機數量應當不少于10臺);互聯網接口帶寬獨占應當不低于10兆;每周開放時間不少于40小時,其中周末開放時間不少于8小時;專職工作人員3人以上。鎮、街道分館應當提供文獻信息資源的閱覽、外借、查詢、參考咨詢等服務;充分利用場地、設施等資源,開展培訓、講座、展覽、閱讀活動等服務;結合區域優勢和當地居民需求,開展針對性的特色服務,滿足公眾多樣化信息需求。

3.建設方式:以區政府為責任主體,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力量參與等多種方式全面推進鎮、街道分館建設。除省、市、區公共圖書館所在地的鎮、街道以外,其他鎮、街道范圍內均設立分館,鼓勵在大型社區與企事業單位等人口密集區域設立分館。在具體建設方式上:(1)有條件的鎮、街道,尤其是中心鎮和新城區的街道,通過新建或者公建配套設施建設規模較大的鎮、街道公共圖書館。新建社區的公建配套設施需保障和預留圖書館(室)用房;(2)土地和空間資源比較緊張的鎮、街道,尤其是中心城區的鎮、街道,推行圖書館、文化館(站)、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等整合發展、共享發展、共贏發展,對文化館(站)進行專業化改造,強化公共圖書館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效能;(3)結合城市更新改造、利用其他現有建筑改造等方式建設公共圖書館館舍;(4)中心城區轄區面積少于1平方公里且常住人口少于3萬的街道可與臨近1條街道合作建設街道分館;(5)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納入區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統一管理、統一配置資源,實行統一服務標準。采用社會力量合作建設方式的,合作期限一般不少于五年,以保障穩定服務。

(四)推進基層服務網點建設。

區政府應當因地制宜推進村(社區)圖書室或者服務網點建設,在學校、企業、火車站、汽車站、航空港等人口密集區域設立圖書室或者服務網點?;ǘ紖^、南沙區、從化區、增城區應當進一步加強流動圖書館服務,提高流動圖書館的服務效益。鼓勵各級圖書館與社會力量合作,探索建立服務點的新模式。(牽頭單位:各區政府;配合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交委、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城管委)

(五)完善廣州數字圖書館建設。

繼續實施“廣州數字圖書館”門戶服務項目,實現全市數字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中心館負責采購通用信息資源庫、建立“廣州數字圖書館”門戶,設立統一的對外服務窗口,集成各成員館數字信息資源與服務,向用戶提供統一的數字化、網絡化服務,實現統一檢索、身份認證、資源調度、訂閱推送等一站式服務功能。各專業性分館、區域總館不應重復購置中心館已購置并開放使用的數字信息資源,自行購置和建設的數字信息資源庫應當在“廣州數字圖書館”門戶開放共享。(牽頭單位: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財政局,廣州圖書館、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各區圖書館)

(六)健全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

1.管理體制:中心館負責指導和協調各區區域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支持北部山區鎮圖書館建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現代物流業提供“送書上門”服務;制定和實施全市公共圖書館統一業務標準和服務規范;統籌全市公共圖書館通借通還服務網絡、信息化管理系統和數字圖書館建設;組織全市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專業化培訓;牽頭組織、指導全市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聯合采購工作;推動全市公共圖書館實行統一標志;建設全市公共圖書館信息統計與發布平臺;每季度組織召開廣州市公共圖書館館長聯席會議,協商解決總分館制建設業務問題等。

區域總館負責本館和所屬分館文獻信息資源的統一采購、編目和物流配送、工作人員的統籌調配;建設具有本區域特色內容的數字信息資源;指導和協調各分館讀者服務工作;統籌本區域內總分館聯動開展閱讀活動,形成特色品牌服務項目;確保每個分館每月組織開展2次以上閱讀活動。

鎮、街道分館負責基本讀者服務工作,同時結合所在鎮、街道特色與居民需求,形成1-2個長期服務項目,鼓勵實現“一街一品牌”。

2.運行機制:(1)鎮、街道分館與中心館、區域總館實現統一服務,一卡通借通還。(2)鎮、街道分館提供與區域總館統一的數字信息資源服務,紙質信息資源由區域總館按照年人均入藏0.07冊(件)的標準統一配置,至少每2個月更換1次,每次不少于1000冊(件)。(3)分館建設遵循硬件設施統一標識、軟件配置統一管理、服務內容統一規范的原則,努力打造示范性區域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4)各圖書館根據《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的規范與指標進行相應的軟硬件建設。(牽頭單位:各區政府;配合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國土規劃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交委、市城管委)

三、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總分館制的建設保障機制

(一)建立組織保障機制。

每年四月“廣州讀書月”期間組織召開由分管市領導主持的“圖書館之城”建設年度會議。廣州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組定期召開會議,統一協調解決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保障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健康有序進行。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定期組織召開市區兩級局長聯席會議,各區文化行政部門負責人,中心館、專業性分館與各區域總館負責人參加,研究推進總分館制建設具體問題。(牽頭單位: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配合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國土規劃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城管委,各區政府)

(二)加大財政投入。

各級政府要把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建設作為構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任務,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大對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力度。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共圖書館事業建設。

1.市財政對基礎較差的區給予適當補助。2018年至2020年,市財政對部分基礎較差的區,每年按照新建或改造一個達標的鎮、街道分館一次性補助20萬元的標準給予財政支持。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和市委宣傳部對于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的白云、花都、從化和增城等區圖書館事業發展給予重點支持。(牽頭單位: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配合單位:市委宣傳部、市財政局,各區政府)

2.各區政府要保障鎮(街)分館的館舍(含設施設備)建設與運行。支持區域總館通過增加工作人員配備、用足已定編制、招聘雇員或者臨聘人員、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保障區域總分館體系人力資源投入,負責文獻信息資源采購、編目和配送費用。一是根據《條例》和《規劃》相關規定,對鎮、街道分館的新建和改造給予資金保障。二是每建成一個鎮、街道分館,由區政府增加工作人員配備,通過區域總館向其派駐不少于2名專職工作人員,負責分館的業務管理與服務工作。派駐人員由區域總館統一管理,實施統一招聘、培訓和考核,確保專人專職。與社會力量合作建設的鎮、街道分館可以采取其他方式配備工作人員。鎮、街道分館建在文化站內的,區域總館派駐人員同時接受文化站的日常管理。除區域總館下派工作人員外,鎮、街道根據鎮、街道分館的規模及實際需要配備人力資源并承擔相應的支出,保證專崗專用。三是按照本區域每年人均入藏紙質信息資源不低于0.14冊(件)的標準安排文獻信息資源購置費,由區域總館專項用于總分館文獻信息資源的統一采購和配置。四是區政府組織區財政或者鎮、街道財政每年安排專項經費保證分館正常運行,統籌館舍日常運行費用。(牽頭單位:各區政府)

3.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鼓勵社會力量投入場地、人員等要素,參與建設公共圖書館(分館);與社會力量合作創辦的公共圖書館(分館)應當納入全市通借通還服務網絡,實現統一規則和統一服務。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籌資金設立公共圖書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登記手續。各區可結合本區情況對社會力量出資建設的圖書館分館在房屋和土地使用、配套服務等方面給予扶持。加強與教育部門聯系與合作,鼓勵和支持學校圖書館在保障學生權益的情況下向社會開放。鼓勵圖書館與實體書店合作開展閱讀服務。(牽頭單位:各區政府;配合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國土規劃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城管委,各區委宣傳部)

4.建立公共圖書館發展社會基金。發起設立公共圖書館發展社會基金。市政府投入啟動資金,作為社會力量參與的基礎平臺。公共圖書館發展社會基金成立后,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完善其具體管理制度和長期運作機制,履行圖書館基金會的公益職責。(牽頭單位: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配合單位:市委宣傳部、市財政局)

(三)完善機構與人力資源保障機制。

機構與人力資源是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發展的核心支撐,各級政府應當通過政策與財政上的支持解決相應的保障問題,研究制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機構設置與人力資源投入保障專項政策。

1.完善機構設置。各區政府設立獨立建制的區圖書館,保障各區圖書館按照法定程序完善并履行區域總館職責,推動區域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均衡、可持續發展。(牽頭單位:各區政府)

2.配備工作人員。以事業編制人員為基礎,圖書館臨聘人員、政府雇員為輔建設圖書館核心隊伍,配套采用購買服務方式,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的專業化人員隊伍。各區在國家現行政策之下保障區域內圖書館人員力量,區域總分館專業技術人員數量低于工作人員總數30%的按照30%的標準核定;政府雇員、臨聘人員數量按照工作人員總數的25%以內核定,其他工作人員可通過購買服務方式解決;各區政府保障區域總館使用已核定人員編制且不被占用。鎮、街道分館工作人員配備不足部分通過鎮、街道本地配套的形式解決。建立常態化志愿者服務機制,鼓勵志愿者參與公共圖書館的日常運行和服務工作。(牽頭單位:各區政府)

3.完善人才提升制度。規范業務培訓,形成固定的、面向不同層次人才的定期培訓制度。由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門牽頭投入,每年委托地方重點高校舉辦1次高級人才研修班,培養廣州市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建設的骨干人才;委托地方重點高校與廣州市圖書館學會合作建立新入職人員培訓機制,每年為全市公共圖書館新入職人員提供專業化培訓。中心館每年為圖書館從業人員提供不少于42學時的專業繼續教育課程;區域總館負責鎮、街道圖書館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每年提供不少于2次、12學時的培訓課程。鼓勵和支持各種用人形式的圖書館工作人員進行職稱申報。(牽頭單位: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各區政府,廣州圖書館、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各區圖書館)

4.建立人才交流制度。支持和鼓勵廣州圖書館、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與各區圖書館通過互相選派工作人員進行掛職鍛煉及學習培訓,形成雙向交流的培訓機制。(牽頭單位: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各區政府;配合單位:市編辦、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廣州圖書館、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各區圖書館)

(四)建立績效考核與信息公開制度。

市政府將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情況作為衡量各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重要內容,各區政府將鎮、街道分館建設和管理運營情況納入鎮、街道績效考核指標。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門依據《廣州市公共圖書館第三方評估管理辦法》,每兩年組織一次全市公共圖書館第三方評估,評估結果將作為被評估對象年度考核的依據。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每年將各區貫徹落實總分館制建設情況進行排名、向各區政府通報并向社會公布。(牽頭單位: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廣州圖書館、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各區圖書館)

市與各區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建立完善的總分館體系信息公開制度,督促中心館、各區域總館以及分館向社會公布“圖書館之城”建設的各種信息。中心館負責組織編制年度報告、信息季報,建立統一實時的信息采集與公布平臺;區域總館負責區域內總館與各分館的數據收集和編撰工作,并在廣州數字圖書館網站上進行公開。各圖書館對數據的完整性與真實性負責。(牽頭單位:廣州圖書館;配合單位: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各區圖書館)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