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關鍵支撐和核心競爭力。作為特大城市的廣州,如何通過加快發展高端高質高新產業,提升城市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日前,廣州市發展改革委主任周建軍做客南方網嘉賓訪談室時表示,廣州將通過發展高端高質高新產業,力爭實現實體產業發展實力、產業創新能力、企業能級層次和產業高端人才集聚水平的“四個提升”,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來自廣州市發展改革委的數據顯示:今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將突破2萬億元,信息服務業今年將成為新的千億級產業。此外,今年還將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000多家,新增孵化器、眾創空間38家、35家,累計達230家、150家。
全力培育IAB產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為我們做好新時代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要求。”談及廣州高端高質高新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情況時,周建軍說,產業是城市發展的關鍵支撐和核心競爭力。作為特大城市的廣州,只有加快發展高端高質高新產業,才能抓住先機、贏得主動、搶占制高點,更好地面向全球集聚高端資源,提升城市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在全球城市體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近年來,廣州大力發展高端高質高新產業,產業轉型升級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廣州已初步形成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聯動發展的產業體系。來自發改委的數據顯示,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9570億元,今年將突破2萬億元,形成了汽車、電子、石化、電力熱力、電氣機械等5個千億級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成長,近3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2016年總量突破2000億元。現代服務業比重不斷提升,2016年服務業增加值13556億元,形成了批發零售、金融、房地產、商務服務、交通運輸等5個千億級產業。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服務業今年將成為新的千億級產業。
周建軍表示,但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廣州產業發展的質量、結構、動力仍需進一步優化。廣州高技術制造業占比仍然偏低,制造業投資規模和結構、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發投入亟待進一步提升。
當前,廣州正全力聚焦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IAB產業和新能源、新材料等NEM產業,與此同時,大力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傳統優勢產業優化升級。“力爭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4000億元,占GDP比重超過15%”。周建軍說,廣州還要著力發展石墨烯、3D打印、柔性顯示、VR/AR等新技術新產業,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現代供應鏈等新業態新模式。
今年將增高新技術企業4000多家
“廣州缺乏‘太陽型’的大型龍頭企業,企業能級層次亟待提升。”談及廣州產業發展的提升空間時,周建軍說,“我們正在大力培養一大批高成長性、創新型的高新技術企業、行業領軍企業、隱形冠軍和獨角獸企業,支持它們收購兼并、重組整合、上市發展,進而培育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近年來,廣州出臺實施科技創新“1+9”政策,開展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和質量“雙提升”行動,完善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體系,推進產業、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建立天使、風險和產業投資基金體系,積極爭取設立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先進制造業創新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努力營造更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預計今年將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000多家,新增孵化器、眾創空間38家、35家,累計達230家、150家。
近期,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總部企業和研發平臺相繼落戶廣州,“我們還要持之以恒實施對標引進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培育發展一批高成長性創新型企業、發展壯大一批龍頭企業行動計劃”,周建軍說。
不久前,廣州成功舉辦2017年《財富》全球論壇,論壇規模超過歷屆水平,進一步提升了廣州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這更加深了全球企業對廣州的了解,同時借此論壇又洽談了一批合作項目,相信將會有更多的知名企業看好廣州、投資廣州。”周建軍說。據了解,截至11月底,297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廣州設立投資項目。前三季度,全市新增注冊資本10億元以上大型企業101家,增長83.6%。實際利用外資56.4億美元,增長13.4%。
打造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核心區
廣州是國家重要中心城市,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通過高端高質高新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廣州的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將進一步發展壯大,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基地、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發揮重要支撐和引領帶動作用。
廣州產業門類齊全、鏈條完善,科教文衛資源豐富,與灣區其他城市在產業協作方面潛力巨大。周建軍舉例說,香港金融等專業服務業發達,國際化程度高,高端人才豐富,深圳科技創新顯著,廣深港加強互聯互通、優勢互補,將會釋放出1+1+1>3的巨大效應。“廣州目前正在加快建設粵港澳產業深度合作園區、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等一批合作載體,這些合作為灣區產業融合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周建軍看來,粵港澳大灣區提出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廣州大有作為。廣州科教資源豐富,是珠三角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創新發展潛力巨大。同時,廣州正大力發展IAB、NEM等新興產業,特別是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基礎及優勢明顯,正呈現加速發展勢頭。廣州作為中國三大醫療中心之一,具有十分豐富的醫療市場資源,為廣州建設中國重要的生物醫藥創新強市、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健康產業重鎮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外,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廣州國際生物島、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廣州國際創新城等一大批科技創新樞紐重點功能區的加快建設,廣州為打造成全球前沿科技成果的策源地和產業化基地,為灣區科技創新成果的研發、轉化提供了廣闊空間。“廣州要加快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深化穗港澳科技產業合作,建設一批世界領先的科技基礎設施和新興學科,培育發展一批先導產業和創新型企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核心區。”周建軍說。
作為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廣州有完備的空港、海港、鐵路港、信息港,也是連接中國內陸、粵港澳大灣區與全球的門戶樞紐。周建軍說:“廣州加快高端高質高新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引進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樞紐型項目,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全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打造一批世界級的產業集群,有助于集聚人流、資金流、信息流,更好地發揮對泛珠三角乃至全球的連接功能,更好地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合作,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輻射帶動效應,更好地吸引和配置全球高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