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提要
加拿大警示亮丙瑞林緩釋劑復溶不當或給藥途徑錯誤影響療效
加拿大評估氟喹諾酮類藥物持續副作用和致殘的潛在風險
美國警告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膚抗菌劑罕見嚴重過敏反應
美國警告吡格列酮的膀胱癌風險
加拿大警示亮丙瑞林緩釋劑復溶不當或給藥途徑錯誤影響療效
2017年1月,加拿大衛生部發布了醋酸亮丙瑞林緩釋制劑(商品名Eligard)復溶操作不當及給藥途徑錯誤將影響臨床療效的警示信息。
醋酸亮丙瑞林為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適用于晚期前列腺癌(D2期)的姑息治療。Eligard是醋酸亮丙瑞林的緩釋制劑,給藥方式為皮下注射,可每1個月(7.5mg)、3個月(22.5mg)、4個月(30mg)或6個月(45mg)給藥1次,以在給藥間期維持體內亮丙瑞林水平、持續抑制睪酮。加拿大衛生部分析有關報告發現,復溶操作不當或給藥途徑錯誤將降低產品的臨床療效。
Eligard由兩支獨立的預充式注射器組成。一支為活性成分即醋酸亮丙瑞林粉末,另一支為復溶用的Atrigel系統,兩支注射器的內容物必須充分混合方能使用。混合前,必須預先從冰箱中取出產品,在室溫下放置至少30分鐘。混合時,操作者應連接兩支注射器、在注射器間前后推動內容物使其充分混合,持續約45秒直至達到均勻狀態。需注意的是,振搖方式達不到充分混合的目的。復溶后,產品的粘性會逐漸增加,因此必須在混合后30分鐘之內完成給藥。如果沒能在規定時間內使用,則應棄用。
加拿大衛生部警示的其他給藥錯誤還包括:使用鹽水或無菌水、而非Atrigel系統進行產品復溶,以及通過肌內注射、而非皮下注射給藥。加拿大衛生部指出,Eligard僅獲批用于皮下給藥,不使用Atrigel系統進行復溶將影響產品的緩釋和預期療效,但沒有提供肌內注射給藥后療效或臨床結局的相關信息。針對上述情況,加拿大近期已更新了產品說明書的“警告與注意事項”以及“用法用量”部分,并對產品包裝以及宣傳材料進行了更新。加拿大衛生部提醒醫務人員及時查閱更新后的、關于復溶操作和給藥程序的詳細信息,同時還建議如果發生或懷疑發生給藥錯誤,需對患者的睪酮水平進行監測。
(加拿大衛生部網站)
加拿大評估氟喹諾酮類藥物持續副作用和致殘的潛在風險
加拿大衛生部在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對全身性(口服或注射)氟喹諾酮類藥物進行審查之后,啟動了一項安全性審查。基于FDA關于氟喹諾酮類藥物與持續性(停止氟喹諾酮類藥物后持續30天或以上)和致殘副作用相關的審查結果,此次安全性審查的重點是已知嚴重副作用,包括:肌腱炎/肌腱病變(肌腱炎癥)、周圍神經病變(累及神經的損傷或異常)、重癥肌無力(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惡化、超敏反應和嚴重皮膚反應、精神障礙、抑郁與自殺/自傷、驚厥(癲癇發作)、心血管疾病、光毒性(光敏感性)和視覺障礙。
本次審查期間,加拿大衛生部識別了115份與氟喹諾酮類藥物使用相關的持續性和致殘性副作用報告。在78份報告中,使用氟喹諾酮類藥物與持續性致殘很可能(29例)或可能(49例)相關。其余病例提供的信息不足,或者持續性致殘報告不太可能與使用氟喹諾酮類藥物有關。大多數副作用病例來自115份報告,并且與持續性致殘相關,包括肌腱炎/肌腱病變(肌腱炎癥或異常)、周圍神經病變(累及脊髓和腦以外神經的損傷或異常)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與腦疾病有關)。現行安全性信息包含肌腱病變、周圍神經病變和中樞神經系統的副作用。但是,所有氟喹諾酮類藥物的安全性信息均不包含上述事件持續的可能性。關于氟喹諾酮類藥物使用相關副作用的持續性和致殘性,科學和醫學文獻中的信息極少,但支持氟喹諾酮類藥物使用與持續性致殘相關,特別是在肌腱病變和周圍神經病變等副作用方面。
鑒此,加拿大衛生部認為,一些與氟喹諾酮類藥物使用有關的已知副作用可能具有持續性和/或致殘性,特別是肌腱炎/肌腱病變、周圍神經病變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考慮到氟喹諾酮類藥物在加拿大的高使用率和審查的信息,評估認為這些屬于罕見副作用。加拿大衛生部建議更新所有氟喹諾酮類藥物的安全性信息,納入上述罕見但嚴重的風險信息。加拿大衛生部與生產商合作,更新了加拿大所有已上市的全身給藥(口服或注射)氟喹諾酮類藥物的安全性信息。此外,將發布和分發信息更新和醫務人員告知函,進一步向加拿大民眾和醫務人員通告上述信息。
此外,加拿大衛生部還與藥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網絡(DSEN)以及加拿大藥物和衛生技術局(CADTH)共同合作,進一步開展研究,更好地了解氟喹諾酮類藥物在加拿大的應用。2016年10月6日,加拿大衛生部已經成立了抗感染治療科學專家咨詢小組,討論氟喹諾酮類藥物使用相關風險。該專家組建議,更新氟喹諾酮類藥物的安全性信息,發布和分發風險通告,進一步向加拿大民眾和醫務人員通告上述潛在風險:一些已知副作用,特別是肌腱炎/肌腱病變、周圍神經病變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可能具有持續性和/或致殘性。
(加拿大衛生部網站)
美國警告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膚抗菌劑罕見嚴重過敏反應
2017年2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布警告,使用廣泛的含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膚殺菌劑產品報告了罕見嚴重的過敏反應。過去幾年內,此類產品相關的嚴重過敏反應報告雖然罕見,但是數量持續增加。因此,FDA要求含葡萄糖酸氯己定殺菌劑的非處方藥生產商在藥品說明書上增加相關風險警告。治療牙周病的葡萄糖酸氯己定漱口液和口腔貼片處方藥標簽已經包含了嚴重過敏反應風險的警告。
FDA提示患者和消費者如果出現嚴重過敏反應,應該立即停止使用含葡萄糖酸氯己定產品并就醫,或者撥打911求助電話。這些反應可能會發生在用藥后數分鐘之內,癥狀包括哮喘或呼吸困難、面部腫脹、蕁麻疹,可能會迅速進展為更嚴重的癥狀:重度皮疹或休克,這是身體血流不充分時發生的一種危及生命的狀況。醫務人員在推薦或處方葡萄糖酸氯己定產品之前,應該詢問患者是否發生過任何抗菌劑的過敏反應。建議患者,在使用產品時,如果發生任何過敏反應的癥狀應該立即就醫。如果確定或懷疑患者既往發生過對葡萄糖酸氯己定的過敏反應,應該考慮使用替代抗菌劑,如聚維酮碘、酒精、苯扎氯銨、芐索氯銨或對氯間二甲苯酚(PCMX)。
在FDA不良事件報告系統(FAERS)數據庫中,1969年1月1日-2015年6月4日全球共有43例與葡萄糖酸氯己定外用產品使用相關的過敏性反應病例報告。其中24例的報告時間是2010年之后,即我們發布1998年公共衛生通告之后。所有病例均是嚴重病例:26例報告了危及生命的結局、12例需要住院治療,還有2例歸因于過敏性反應導致的死亡。43例報告中39例報告了與皮膚、呼吸系統、胃腸道過敏反應癥狀相關的低血壓,12例報告了組胺或類胰蛋白酶水平升高。所有43例病例與含葡萄糖酸氯己定產品使用的時間相關性均為陽性,所有病例報告的反應均發生在產品使用當天,7例報告了再激發過敏反應陽性。1971-2015年之間的醫學文獻報導了8例與葡萄糖酸氯己定外用產品相關的過敏性反應病例,這些病例沒有上報至FAERS。國家產品損害電子監測系統-藥物不良事件聯合監測數據庫(NEISS-CADES)2004-2013年間檢索到1例過敏反應,患者是一例11歲男童,在門診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外用溶液進行清潔之后,發生了嚴重過敏反應。
葡萄糖酸氯己定主要是OTC產品,用于手術前和藥物注射前的皮膚清潔和準備,以減少可能導致皮膚感染的細菌。此類產品劑型包括溶液、洗劑、海綿和藥簽,有多種不同的商品名和仿制藥名(參見葡萄糖酸氯己定藥品說明)。葡萄糖酸氯己定也有處方藥,包括治療牙齦炎的漱口藥和治療牙周病的口腔貼片。1998年FDA曾發布公共衛生通告,向醫務人員提出了含葡萄糖酸氯己定的醫療器械,如敷料和靜脈輸液管線相關的嚴重過敏反應的風險警告。
(FDA網站)
美國警告吡格列酮的膀胱癌風險
2016年12月12日,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發布公告稱,根據最新審查結果,FDA得出結論,認為使用2型糖尿病治療藥吡格列酮(艾可拓、ActoplusMet、ActoplusMetXR、Duetact和Oseni)可能增加膀胱癌風險。含吡格列酮藥品的說明書中已包含了關于該風險的警告,FDA此次更新說明書以加入其他研究的結果。
吡格列酮獲批用于結合飲食和運動改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血糖控制,該藥通過增加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而發揮作用。胰島素是一種幫助控制血糖水平的天然激素。如不予治療,2型糖尿病可導致嚴重問題,包括失明、神經和腎損害以及心臟病。
2010年9月和2011年6月,FDA根據一項十年流行病學研究的中期結果向公眾發布吡格列酮引起膀胱癌的風險警告。FDA于2011年8月更新了含吡格列酮藥品的說明書,以納入關于該風險的信息,并要求生產商調整并繼續實施該項十年研究。此次評估FDA審查了有關吡格列酮與膀胱癌的流行病學研究,包括上述十年流行病學的最終結果以及其他公開發表的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雖然這些研究結果呈現出不一致性,但FDA最終評估結果還是認為吡格列酮可能增加泌尿系統膀胱癌的風險。
FDA建議,醫務人員應禁止活動性膀胱癌患者使用吡格列酮,在有膀胱癌病史的患者使用吡格列酮前應仔細考慮獲益和風險。如果患者使用吡格列酮治療后出現下列任何體征或癥狀應及時就診,因為這些癥狀可能是由膀胱癌所致:尿中帶血或尿液顏色發紅、新發尿意強烈或惡化、尿痛。
參考文獻:
1.LewisJD,HabelLA,QuesenberryCP,StromBL,PengT,HeddersonMM,etal.Pioglitazoneuseandriskofbladdercancerandothercommoncancersinpersonswithdiabetes.JAMA2015;314:265-77
2.TuccoriM,FilionKB,YinH,YuOH,PlattRW,AzoulayL.Pioglitazoneuseandriskofbladdercancer:populationbasedcohortstudy.BMJ2016Mar30;352:i1541.
3.DormandyJA,CharbonnelB,EcklandDJ,ErdmannE,Massi-BenedettiM,MoulesIK,etal.Secondarypreventionofmacrovascularevents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inthePROactiveStudy(PROspectivepioglitAzoneClinicalTrialInmacroVascularEvents):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Lancet2005;366:1279-89.
4.ErdmannE,HardingS,LamH,PerezA.Ten-yearobservationalfollow-upofPROactive:arandomizedcardiovascularoutcomestrialevaluatingpioglitazoneintype2diabetes.DiabetesObesMetab2016;18:266-73.
(美國FDA網站)
以上全部內容均摘自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