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聚焦廣州“十四五”規劃

翻開“十四五”任務書,11區鋪開“施工”大藍圖

  • 聽全文
  • 2021-07-30 10:06:39
  • 來源: 南方日報
  • 分享到
  • -

廣州各區謀劃區域位勢、錨定目標任務,以新的姿態推動高質量發展

  繼《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下稱《綱要》)正式發布后,11區日前也陸續發布了區域發展的“十四五”規劃綱要。這12份文件中,市的任務書如何轉化為區域的施工圖和項目表?在接下來城市競爭、百舸爭流的關鍵時刻,誰能夠率先脫穎而出,挑起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大梁?

  作為謀劃廣州和區域“十四五”時期發展的總綱領、總目標和總要求,這12份文件涵蓋了廣州及11區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描繪出廣州從市到區“十四五”時期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宏偉藍圖。

  廣州“十四五”時期提出的具體目標第一條就是“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十四五”時期經濟年均增長6%左右,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達3.5萬億元——這是對廣州經濟總量和質量的內在要求,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實現的扎實基礎。

  奮進“十四五”,開啟新征程。在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廣州各區謀劃區域位勢、錨定目標任務,正以新的姿態推動高質量發展。

  1 錨定經濟“小目標”

  區域地區生產總值增速超6%

  “十四五”時期,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左右;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約3.5萬億元。

  在“主要指標”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可以說是最搶眼的新面孔。根據目標,到2025年末,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5%;而新增加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將達35%,突破1.2萬億元。

  這是廣州全市的經濟發展目標,也是各區經濟活動預期發展方向、規模和水平的基礎。

  作為廣州“經濟第一區”,天河區提出,未來五年將在質量效益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打造萬億級商圈、千億級產業集群、百億級企業、十億級稅收樓宇,成為新舊動能轉換引領示范區。到2025年,天河區地區生產總值達7000億元,年均增長6%左右。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將提高到20%。

  南沙區則對“十四五”時期的GDP增速設定了高目標。該區提出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全區GDP年均增速10%左右,總量力爭達到3000億元。特別是發力海洋經濟,到2025年,全區海洋產業產值力爭達630億元。同時還將推動科技創新、現代產業、智慧城市十大工程(合計45個大項)投資4062億元。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也將趁勢而上,預期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左右,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25%,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7%左右,實現1000億級、500億級和百億級企業數量5年翻番。該區還謀劃了三個萬億元目標: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商品銷售總額突破1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萬億元。

  在建設“老城市新活力創新發展示范區”的藍圖之下,越秀區將在“十四五”期間力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4%,到2025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4100億元,經濟密度保持全省第一,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70%左右,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5%左右。

  從南到北、從東至西,廣州其他各區也規劃了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如荔灣區力爭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左右;白云區GDP目標年均增速6.5%左右;花都區、從化區、海珠區目標GDP年均增長6%;番禺區地區生產總值向3000億元新臺階邁步;增城區力爭GDP總量達1500億元,年均增長7%。

  2 服務新發展格局

  讓區域經濟融入國內大循環

  立足廣州作為綜合性門戶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國際商貿中心優勢,《綱要》提出“打造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城市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城市”定位,并專設第五章進行系統闡述,明確了五個方面目標任務。

  在全國20多個城市競逐中,廣州再次被國家委以重任,近日成功入選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唯一入選的城市,將進一步鞏固大灣區核心引擎和服務新發展格局的城市地位。

  千年商都,千年城脈。越秀是廣州建設國際商貿中心、國際消費中心的核心區域。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機遇,加快探索釋放消費活力新路徑,越秀區將實施商圈品質提升行動。以北京路成功創建全國示范步行街為引領,謀劃推進“南拓西聯東進”二期、三期項目,打響“全球活力、千年城脈、廣府商街”品牌;近期推動大南路至泰康路260米全天步行化,府學西街270米節假日步行化,三年內推動實現北京路步行化全線貫通。

  面向“十四五”,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對融入新發展格局尤為重要。番禺區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承載區,重點發展廣州南站商圈、萬博長隆商圈、祈福—雄峰城商圈、市橋北片商圈、番禺廣場商圈、亞運城商圈、汽車城商圈等七大商圈;打造以萬博片區為核心的直播電商產業集群;打造萬博長隆、番禺廣場、番禺中華美食城、祈福繽紛世界等地標性夜間經濟集聚區。

  荔灣統籌“一帶兩區”,打造現代國際的廣州西翼中央商務區。全面強化白鵝潭商務區戰略引領,抓緊推進重點區域和功能組團建設與銜接,高標準建設廣州西翼CBD(中央商務區)、千年商都RBD(休閑商務區)、嶺南生活CLD(中央生活區),以“生態、效率、文化、智慧、安全”五大主題構建白鵝潭未來之城。

  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依然是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把短板轉化為潛力板,把生態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本,增城緊抓“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帶動戰略”融要素、促改革、帶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以推動試驗區改革創新為關鍵抓手,著力破除體制機制弊端,促進城鄉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相服務,更好地服務新發展格局。

  3 “雙區”+“雙城”

  貫徹“雙區建設、雙城聯動”戰略部署

  “十四五”期間,廣州將緊緊扭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深入貫徹“雙區建設、雙城聯動”戰略部署,強化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引擎功能,服務帶動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建設,支撐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位于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的南沙,自然是廣州推進“雙區建設、雙城聯動”大棋局的棋眼。

  南沙“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打造“一軸帶動、一核引領、兩極聯動、五片協同、多點支撐”的產業空間布局,引領全區高質量發展。一軸是指沿慶盛大道經慶盛站、南沙站延伸至深中通道連接點,構建連接廣州和深圳兩大中心城市、產業要素高度連通和流通、產業鏈群順暢協作的發展大通道,打造產業要素流通輻射軸。

  廣深要素聯通,成為南沙城市及產業空間布局的第一要義。因此,南沙提出打造中心城區、慶盛片區、北部片區、南部片區、海港片區的“一城四區”組團式城市格局。其中南部片區重點提高國際化服務水平和航運服務功能,重點布局科技創新、綜合服務,打造廣深“雙城”聯動重要承載區和粵港澳創新合作示范區。

  作為廣州創新引擎和“工業一哥”的黃埔在大灣區建設的大局中地位顯要。黃埔提出要鍛造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引擎,首要就是構筑“一岸雙軸三片”新型發展空間。其中,從北到南推動知識城、科學城、黃埔港“三片區”互動發展,形成粵港澳大灣區多園聯動、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黃埔經濟板塊坐標。

  “一是一個總體定位。我們要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二是兩大核心功能,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實體經濟主戰場、科技創新主陣地。三是三個萬億目標,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占比全市40%以上,穩居全國工業強區前三名,商品銷售總額突破1萬億元,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重要節點,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萬億元。”廣州開發區有關負責人解讀“十四五”規劃綱要時表示。

  廣州向東,增城依托土地空間優勢和融入灣區、聯結廣深區位優勢,深入落實城市“東進”發展戰略和廣州都市圈建設部署。增城“十四五”規劃綱要更主動地在服務“雙區建設、雙城聯動”中謀劃發展新態勢,更主動地契合增城發展需要,明確了“灣區中部智造新城”“廣州東部樞紐中心”“嶺南生態宜居美地”三大功能定位,致力于打造廣州東部新的動力源和增長極。

  4 啟動“雙引擎”

  數字經濟與城市有機更新齊頭并進

  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和城市更新是未來廣州發展的“雙引擎”。

  根據《綱要》,“十四五”期間,廣州將深入實施數字中國戰略,堅持整體性轉變、全方位賦能、革命性重塑,將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作為戰略引擎工程,一體化推進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

  位于海珠區的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是廣州發展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的核心片區。海珠構建“一區一谷一圈”發展布局,打造有活力有魅力有競爭力的數字生態城。未來五年,將重點打造數字經濟示范區,以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為核心動力源,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做大做強戰略性支柱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形成以數字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

  以數字經濟為引領,海珠將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做大做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商貿、高端服務、會展文旅、智能建筑、都市型工業等支柱產業,前瞻布局類腦智能、區塊鏈、納米科技等未來產業,建設具有海珠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十四五”期間,廣州還將深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提質增效,加強頂層設計,堅持產城融合、職住平衡、文化傳承、生態宜居、交通便捷、生活便利的目標實現。

  以加速城市更新進程讓老街區與現代元素碰撞出活力的火花,為荔灣區建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未來五年,荔灣區將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以繡花功夫加速加力推進城市更新,盤活存量土地,煥發老城市新活力。重點以聚龍灣啟動區為試點,先行先試探索以國企帶動舊城、舊村成片連片改造、創新城市更新的做法。

  聚焦“三舊”改造、“三園”轉型、“三亂”整治,廣州各區將系統性、規模化推進城市更新工作。“十四五”期間,天河區將統籌推進16個城中村改造、30個舊廠改造和41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預計可新增1000萬平方米以上的產業面積;黃埔區將全力以赴完成66條舊村拆除攻堅任務,累計建成“三舊”改造安置房面積超過500萬平方米;白云區將盤活24平方公里以上存量土地,拆除違法建設5000萬平方米以上。

  5 現代產業布局

  各區銜接沿江、東南部、西部產業帶

  構建“一核引領、兩極帶動、三港輻射、多點支撐”的產業功能布局,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經濟、樞紐經濟、特色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沿江、東南部、西部三大產業帶是廣州“十四五”規劃綱要的重要內容。

  這一現代產業體系的功能布局是構建未來廣州產業空間的基石,也是廣州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的重要引擎。

  越秀區將全面優化“一軸三帶六組團”產業空間布局銜接全市布局,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以數字經濟、總部經濟為兩翼,打造“一體兩翼”產業發展格局。以數字技術引領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構筑金融、生命健康、現代商貿三大主導產業和數字、文化創意、專業服務業三大特色產業的發展“3+3”核心產業體系。

  在挖掘空間發展潛力方面,天河更加注重“區域協同”和“平衡發展”。重點打造天河中央商務區、廣州國際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天河智谷、天河路商圈、沙河片區等平臺,強化重大平臺協同聯動發展,構筑“兩軸兩帶多片區”的空間發展格局。

  其中,依托現代服務經濟發展軸和臨江高端經濟帶,做優做強現代服務業、總部經濟和數字經濟,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打造廣州沿江產業帶核心引擎,并帶動產業協同互補。依托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發展軸以及中部創新帶,加速資金、人才、技術等創新要素集聚,全方位支撐廣州科技創新軸建設。

  結合全市產業功能布局、產業規劃和城區功能提升等需求,白云構建“五片協同、多核驅動”發展布局。

  白云中部發揮幾何中心優勢,謀劃建設集商務服務、行政公共服務、文旅休閑等為一體的現代功能智慧城心;南部以現代服務業構筑白云中軸線,點亮總部經濟時尚之都;西部以廣州西岸和白云湖數字科技城為引擎,打造生態宜居、產城融合的數字經濟創新走廊,北部依托白云國際機場,打造臨空經濟產業新城,東部依托白云山與帽峰山優越生態環境和位于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中心的區位優勢,樹立美麗健康科創門戶。五片協同打造主體功能明晰、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源和活躍增長極。

  生態立區更要產業強區。融入全市產業大布局,從化全力打造綠色發展新引擎,聚力推進廣東從化經濟開發區、黃埔—從化產業共建合作區、從化溫泉總部集聚區等重大戰略平臺建設,錨定打造數字經濟應用場景創新示范區,前瞻布局數字產業、未來產業,乘勢而上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現代產業,逐步構建“極點支撐、軸帶輻射、板塊聯動”的產業主體架構。

  6 國際綜合交通樞紐

  空港、海港、鐵路港托起國際“頂流”

  面向“十四五”,廣州將堅持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這個立市之本、強市之基,高標準建成暢通全市、貫通全省、聯通全國、融通全球的現代化交通體系網絡,增強全球高端資源要素集聚輻射能力,建設全球重要交通樞紐。

  根據規劃,廣州將統籌推進空港、海港、鐵路港三港聯動。花都是白云國際機場和廣州北站所在地,大力推動和完善空鐵聯運大綜合交通體系,做大做強樞紐經濟、流量經濟,是廣州打造全球領先的國際航空樞紐的應有之義。

  從“交通樞紐”轉向“經濟樞紐”,該區還將建設大灣區北部國際消費樞紐、大灣區北部國際旅游樞紐和國際航空物流樞紐。“十四五”時期,花都區將大力提升國際空鐵樞紐能級,建成暢聯全市、暢通全省、貫通全國、聯通全球的現代化交通體系網絡,實現廣州北站至白云國際機場空側快速直達、與廣州中心城區“半小時通勤”、與大灣區主要城市“1小時直達”、與泛珠三角地區“4小時通達”,增強全球高端資源要素集聚輻射能力。

  向洋而興,以港興城。南沙區承擔著這座國際化大都市面向大海的決心和重任。南沙提出,實施樞紐聚合策略,鞏固提升國際航運、貿易和金融服務等樞紐服務能級,促進高端資源要素加快集聚、高效配置,提升門戶樞紐集聚力輻射力影響力,推動實現更高水平更高層次對外開放。依托世界級海港資源,將南沙港區建成現代化綜合性國際門戶樞紐港。

  推動南沙由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向功能中心轉變,建設綜合交通樞紐是最好的契機。南沙將推進高快速路及骨干道路建設,形成“七橫七縱”的高快速路網布局,將建設廣深“雙城”聯動先行示范區,以深中通道、深茂鐵路等建設為契機,優化調整萬頃沙南部區域規劃,發揮南沙作為廣深合作“橋頭堡”作用。

  在鐵路港方面,番禺區將主動服務銜接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提升廣州南站樞紐能級,將廣州南站打造成為全國高鐵樞紐站城融合及產城融合發展的典范、世界一流火車站、引領全球的綜合交通樞紐和高端城市門戶。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城區進一步搶抓高鐵入城契機。天河區將按照國際一流城市中央火車站標準改造廣州東站,增加地鐵11號線環線、18號線快線銜接,構筑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綜合交通樞紐;黃埔區提出構建“1—3—24”全球交通圈,推動“高鐵城際入區”,打造黃埔高鐵站、知識城高鐵站等綜合軌道樞紐。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