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體興則經濟興,實體強則經濟強。經濟任何時候都不能脫實向虛。在新的發展階段,廣州始終把發展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培育壯大產業發展動能新優勢;筑牢實體經濟根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如何筑牢實體經濟根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在現代產業體系當中,如何發揮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用?參加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的多名市黨代表以及場外企業家暢談了他們的想法。
現場
科技注入動力:
聚焦主業,堅持把發展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
“未來五年,我們要堅持把發展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天河區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揚優勢、補短板,既抓三次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也抓產業內部結構優化調整。”市黨代表、天河區委書記陳加猛表示。向來被稱作現代服務業“優等生”的天河區,在未來五年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共同作為支撐加快構建高端高質高新現代產業體系的兩大產業集群,也得以一窺廣州將實體經濟作為經濟發展著力點的決心。
珠江新城商圈
根據天河區“十四五”規劃,未來五年,天河區將全力打造萬億級商圈、千億級產業集群、百億級企業、十億級稅收樓宇。目前,萬億級商圈已經形成天河路商圈和珠江新城商圈。陳加猛說,特別是在發展方向上,要更好發揮現代服務業關鍵支撐作用。天河區將聚焦金融業、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專業服務業等主導產業,精準發力、鞏固優勢,不斷提升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能級。不遺余力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天河共有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50家,4家企業入選2020年中國互聯網百強企業。
陳加猛指出,接下來,天河區將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數字創意、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進、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圍繞廣州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的部署,積極發展現代都市工業。緊扣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方向,形成招商引資和市場主體培育、重點項目建設和固定資產投資、政策兌現和企業服務、財稅收入和稅源培植等四項重點工作的工作閉環。
對于企業而言,談及發展實體經濟的路徑,尤其是先進制造業的提質,多名黨代表強調科技是其中的重要支撐。市黨代表、廣州立白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研發高級工程師羅勇表示,聽完黨代會報告,對廣州未來發展和未來規劃有一個全方位和更深刻的認識,特別是報告將“堅持創新第一動力,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放在特別突出的位置,同時對產業發展、人才引進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方向,讓企業備受鼓舞、更有信心。
羅勇表示,目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國內競爭也非常激烈,無論是對高新產業還是對傳統制造業,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白集團作為一家堅守實體經濟的企業,必須要用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進一步助力提升城市競爭力。
“作為研發人員,我深感技術創新對國家、對企業的重要性。”羅勇說,立白集團一直非常重視創新和研發投入,研發團隊70%以上是碩士學歷,目前已取得200多項專利,在同行企業里遙遙領先。
羅勇介紹,他個人在2021年帶領團隊完成了多項技術攻關項目,一年取得了19項發明專利授權,也是碩果累累的一年,這個數量占整個研發中心數量的一半以上。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疫情的持續,消費者對殺毒、清潔類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但是洗滌劑有一項功能一直是技術難題,行業沒有克服,立白經過一年多時間,解決了這一難題,也申請了技術專利。他表示,展望未來五年,作為企業研發團隊中的一員,要繼續在自己崗位上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不斷通過創新為廣州的經濟發展作出自己的更大貢獻。
無獨有偶,長期堅守農牧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的廣東海大集團,也因為長期堅守成為行業龍頭。市黨代表,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助理潘潔介紹,長期以來,企業都立足實體經濟,堅守主業,深耕農牧主航道,經過20多年穩健發展,集團成為有著農牧產業的全產業鏈高度集成,一、二、三產業充分融合的高科技企業,其中飼料銷售已經排在了全球前五。
她說,種業發展是高度依賴研發的,企業一直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集團有12家高新技術企業、100多名博士,還與多位院士有著深度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企業以科技興農,改變農村現狀為使命。未來,企業也會進一步以科技為引領,在高新企業平臺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海大集團黨委榮獲“廣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光榮稱號,這也讓潘潔倍感鼓舞,她說一定會帶領海大的1700多名黨員,繼續為廣州作出自己的貢獻。
特色產業轉型:
傳統制造業要向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今天的報告把發展實體經濟,特別是發展先進制造業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讓我們對行業的信心進一步增強。”市黨代表,廣州JFE鋼板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黃遠春興奮地表示。廣州JFE鋼板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產品全面覆蓋高級轎車用鋼板,主要供應國內日系、歐美系、廣汽自主品牌等眾多汽車生產廠家。
作為一家來自傳統制造業的企業家代表,黃遠春認為,報告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傳統制造業的發展指出了明確的方向。他認為,“報告中提到的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分別指的是企業裝備智能化、企業產品高端化和企業生產綠色化,這和我們企業綠色低碳發展、精品制造、智慧制造的發展理念不謀而合。”
在黃遠春看來,綠色低碳發展決定了企業未來的生存和發展問題,也決定企業未來的競爭力。“在關鍵的技術上,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我們手里,有了好的技術,我們才能把產品做得更好,才能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這是一個企業長期發展和競爭力的根本保障。”黃遠春說。
黃遠春以汽車輕量化改造為例,解釋汽車行業中如何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汽車輕量化主要靠鋼板,鋼板厚度變薄之后,同樣開車,它的油耗不一樣了,二氧化碳排放會隨之降低,從而實現綠色化發展。”
與此同時,通過數字化轉型,信息技術可以把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跟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通過數字化轉型,大量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實現轉型升級。這樣的話,我們的效率更高、能力更強,能夠生產更多更好的產品。接下來,我們將努力促進企業向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黃遠春說。
市黨代表、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向輝明留意到,報告在“堅持筑牢實體經濟根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中,將“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放在首位。“對于廣州這座千年商都來說,這一工作部署體現了廣州的政治站位,也體現廣州對于發展制造業的決心和信心。”
他認為,“脫虛向實”一方面是國際新形勢帶來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是經濟發展到更高階段時的反思。“資本是逐利的,我們要防范離制造業越來越遠的趨勢。”
“目前的問題不是該不該發展,而是如何發展。”向輝明認為,廣州應該錯位發展實體經濟,發掘出細分市場的藍海。作為船舶企業的“掌舵手”,向輝明認為廣州可以抓住海洋經濟,這是未來30年的重大機遇,包括海上風能、深海探測采礦等。據悉,文沖船舶正在研制黃埔天然氣水合物鉆采船,為國家重大專項助力。
連線
全國政協委員、賽萊拉干細胞研究院院長陳海佳:
堅持不懈推動新藥研發
廣州的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近年來始終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長,已經成長為新興支柱產業。今年,廣州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加快建設,廣州市創新藥物臨床試驗服務中心正式揭牌……廣州的生物醫藥原始創新能力大幅躍升、新藥研發鏈條不斷完善,這都為新藥研發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
在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中,干細胞是一項顛覆性創新技術,干細胞療法也將給難治性疾病帶來治愈希望。現在干細胞的發展越來越扎實,離病人的需求越來越近。雖然在中國暫無干細胞藥物獲批上市的情況,但越來越多國內重要的干細胞項目都在以新藥形式申報。
我深知,干細胞作為最前沿的生命科學,是造福人民生命健康的偉大事業,任重而道遠,未來,依托廣州高度集中的醫藥健康產業基礎和醫療資源優勢,我們將扎扎實實地通過推進新藥研發,為廣州的干細胞產業走在全國前列,為健康中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全國政協委員、佳都科技集團董事長劉偉:
不斷做實做強做優廣州實體經濟
佳都科技是在廣州成長、發展起來的國內人工智能領軍企業,也是廣州人工智能“鏈主”企業。佳都科技更應該將努力承擔起“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責任,做實做強做優廣州的實體經濟。
佳都科技以智慧地鐵建設為抓手,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產品開發體系,有力支撐了廣州地鐵智慧化轉型和產業升級。我們與廣州地鐵等產業鏈伙伴承建的長沙地鐵6號線的百億項目,不僅將“廣州制造”推廣到全國,也正在打出“廣州服務”“廣州質量”“廣州品牌”的影響力。
下一步,佳都科技會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結合自身在人工智能和軌道交通領域長期積累的落地應用、創新優勢和重大項目推進經驗,發揮好“鏈主”企業頭雁引領和生態主導優勢,不斷推動廣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一是以人工智能+大交通作為產業鏈升級的重要支撐,加速城市交通大腦、智慧地鐵大腦等一系列行業領先的創新產品應用,以產業發展促進生態鏈企業聚集,助力打造一批人工智能行業龍頭,塑造廣州城市交通的全球領先樣本;二是推動人工智能在交通、應急、醫療等多場景落地和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技術水平和規模的重點產業。同時,帶動產業鏈企業協同發展,與本地機構和企業密切合作,深入整合廣州人工智能產業資源和成熟領先技術形成集團軍;三是在項目落地中,梳理產業鏈上、中、下游關系和薄弱環節,構建以開放共享的協同創新體系,培育帶動本地企業成長發展。強化產業鏈精準招商,引進行業領先優秀企業落地廣州,形成倍增效應,增強產業鏈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