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是新中國成立后為紀念1927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州起義犧牲的烈士于1954年修建的紀念性公園。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政變。4月15日,國民黨反動派在廣州開始逮捕和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12月11日,在共產黨人張太雷、蘇兆征、葉挺、葉劍英、彭湃、周文雍、聶榮臻、徐向前等人的領導下舉行廣州起義。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激戰,起義隊伍控制了市內大部分地區,第二天宣布成立廣州蘇維埃政權——廣州公社,頒布革命政綱。但在中外反動勢力夾擊下,至13日下午,經過浴血奮戰,起義歸于失敗。
5700多名起義軍民在起義中壯烈犧牲,部分烈士遺骸叢葬于紅花崗。新中國成立后,廣州市政府在當年烈士犧牲的紅花崗興建了這座富有民族風格的烈士陵園。1957年正式對外開放。
墓園環境優雅,規模宏大。陵園正門為中國傳統式闕門,兩邊是雄偉的白石闕門座,開啟5扇朱紅色柵門,氣勢莊嚴。雙闕石壁上鐫刻周恩來手書“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陵園大道寬闊筆直,莊嚴肅穆,兩側松柏常青,紅花吐艷。園內有高大的圓拱形的烈士骸骨合葬墓,墓墻正門上刻有朱德的題字“廣州公社之墓”。1987年,墓前建起高45米、手握步槍的廣州起義烈士紀念碑,象征“槍桿里出政權”,紀念碑的正面刻有鄧小平題詞“廣州起義烈士永垂不朽”。園中還有董必武題字的“血祭軒轅亭”,反映周文雍和陳鐵軍刑場婚禮的故事。此外還有“中蘇人民血誼亭”“中朝人民血誼亭”等紀念建筑以及辛亥革命紅花崗四烈士墓和葉劍英紀念碑、墓等。